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

2019-12-19 20:29王超赵秋月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背景

王超 赵秋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背景范围越发广泛,而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给予贫困学生帮助,是当代大学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传统的扶贫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信息不真实、粗放资助的形式使得贫困生的扶贫工作不够精准,基于此,利用大数据研究、分析实际,寻找到一条符合当代高校的精准资助路线,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一、现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当代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资金充裕,名额众多,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贫困生认证造价、资助形式有伤自尊、方式粗放等。一般情况下,贫困生认证需要学生前往当地村委会、居委会等场所盖章,但在盖章的同时,相关人员不能够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到大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于是信息失真。而在班集体投票的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私下沟通行为,学生之间关系良好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教育公平无法在根本上落实。而资助形式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家庭的情况,学生在上台演讲的同时会想到自己与其他同学家庭关系的差异性,于是感到自卑和难堪。虽然这样的资助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虚假的贫困申请,但也在较大程度上伤害了真正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甚至导致学生整个大学阶段都不是那么愿意参与各类社交活动。与此同时,现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粗放而管理单一。学生在申请贫困生的过程中,只需要上交贫困生认定或者是低保证明等复印件,监督检验人员也仅是辅导员,人员众多,导员事务繁忙,根本无法做到及时校验学生情况的真实性,也不能及时了解并研究学生现如今的各项动态和家庭情况的改变程度,因此即使高校拥有较多的资助资金,甚至部分班级的贫困生认定比例超过40%,也依旧存在真正贫困学生无法得到扶贫和资助的情况[1]。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大数据背景为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提供众多优质路径,例如在借助大数据的帮助,相关人员建立健全了精准的贫困认定体系。学校在学生申请贫困生资助以后,及时填报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户口类型,父母的工作情况,家庭收入和支出等基本情况等等,确保每一份贫困生的材料都具有真实性。这些数据都应当被填入贫困生信息库,学校派遣专业定期到贫困生家庭进行家访等工作,通过校园卡、银行卡的记录情况了解学生消费特点,以保证扶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学生在申请贫困生资格和学生民主投票的过程中,学校应当采取匿名统计家庭信息的情况,在投票过程中及时剔除人情票,辅导员也需将查询学生之间的风气当成是自身工作的重点任务,借此保证投票选举的公平性[2]。

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被轻易地查询,贫困生日常校园一卡通、银行卡、图书借阅卡等基本信息卡的内容可被查询,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生活、学习情况,也能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到学生贫困认定的真实性。这样精准地识别学生情况,量化学生生源地和家庭收支情况,校方还可建立一套数学模型,科学地判定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精准地为学生分级。这种做法给多维度、多梯度地精准扶贫提供前提条件,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如助学金、勤工助学名额等等,优先帮助这些更困难的学生,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免费为学生提供课程辅导,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于是可以协助摆脱贫困、提升就业能力。贫困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很多家庭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出贫困泥沼,大数据背景给高校大学生家庭情况的动态更新降低难度,数据流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统计记录方式,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也能给高校提供服务和信息辅助,学生在平台上可以及时了解到互联网的最新动态,国家的重点帮助政策与优惠内容,扶贫工作的难度更低,申请资助的条件更多,信息查询便捷,时间效益提升,符合当前信息时代的各种要求,因此这称得上是一项值得推崇的新型扶贫助学背景与方式。

三、结束语

利用大数据背景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是提升教育公平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如今我国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这一块仍然存在家较多的问题,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高校管理人员可充分结合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提升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保证每名贫困学生都可得到相应的帮助。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