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金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19 20:29孙璐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融类金融机构人工智能

孙璐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提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于经济地推动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形式,AI具体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开发类似于人类的方法、技术和思维等新型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的发展前景在利于智能机制,生产一种类似于人类智能反应机制的智能型机器,目前可利用的形式为机器人、语音合成、图像识别、自然数据处理等。“大数据”概念则最早是由麦肯锡提出,指的是数据量过大,超出了常规计算的数据量级。因此,大数据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高效的算法机制,针对不同类型量级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在数据处理后完成有效的信息开发分析。而数据的运用也正是制约金融行业发展的根本,如今人工智能大背景下,传统金融业不断转型升级,更加积极的应对和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算与经济金融行业有机融合的现象。

二、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趋势

据Opimas金融服务公司的调研报告分析:在金融领域中,通过在日常办公中运用人工智能机制,可以让金融公司的利益提高20%左右。截止到2017年,该金融机构在人工智能运用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预计在2020年在人工智能端花费将增长一倍,其中对人工智能初期的投入预算已忽略不计。据互联网金融机构预测,在2020年后,全球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将减少十分之一,越有20万人将面临被人工智能淘汰而失业的困境。这与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如出一辙,在未来的10年左右,金融行业中信贷专员和私人理财顾问分别有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最大。由此可见,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作用之下,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升级,改变了以往金融行业的运行模式。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开放、平等、迅捷的特点,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效率,完善了以往的工作机制,拓展了金融服务的涵盖范围,但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红利的同时,也在与人工智能进行着博弈、共享资源的“斗争”。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推进现有金融行业的运作流程,无论是在服务客户的工作前段,还是在授权管理、资金放款的运营中端,在风险监控和职能监督的末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也不断加大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与投入,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仅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革新发展,也推进了现有金融专业高校的治学改革,面对日益更新复杂的金融现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亟待推陈出新,如何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每个金融类高校应当思索的核心课题。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袭来,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为了满足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金融行业中,尤其需要金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金融机构在向新型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运行结构,开发新型的运作方式,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和数据算法等方式来逐步与人工智能时代相契合。因此,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精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居高不下;二是目前金融机构多实行混合业务运营的形式,金融机构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也反映了对综合性人才的大量需求。尽管各个行业中存在部分精细化的职能划分和要求,但金融机构仍然会更加倾向于优秀毕业院校和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金融行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且随着我国人民币地位的不断攀升,对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精通互联网技术和国际业务能力的更高要求。金融专业人才的培训需要朝着更加综合全面、多元知识结构的培养方向发展;三是随着国际金融业务的迅速增长,金融行业在新形势下对金融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考量,在引入人才时往往会考虑到其专业背景和能力对于即将开发的新业务的协同创造力。在金融机构业务横向纵向不断发展,跨行业经营的趋势之下,企业引进金融人才会更加注重其发散思维、逻辑缜密度和专业分析能力的高低。

四、互联网金融类高校教育的主要问题

金融类高校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需要适应不断变革的金融趋势,调整和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期更好地契合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不可否认,我国金融事业发展迅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金融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起步较晚,专业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相对匮乏,缺乏掌握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因素都影响和限制了我国金融教育的总体水平。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金融专业设置滞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在国内最早申报开设互联网金融类学科的大学主要是清华、北航等高校。但直到2016年教育部门才正式发布了审批意见,统一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面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巨大人才需求,仅仅依靠个别几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显然是杯水车薪,不足够的。二是我国金融类专业教学缺乏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培养机制相对滞后。传统的讲授型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现实实际的案例分析也难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滞后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相脱节。

五、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表现出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要求趋势,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金融院校需要从教育体系、师资队伍、监督机制、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升级,来推动学生更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工作内容,做高素质技能型的金融类人才。

(一)革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金融类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存的金融发展趋势,因此金融类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资源,革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效果。以往的经济类教学中,授课老师采取的偏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形式,在阐述经济要点知识后结合现有的经济案例,来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而在大数据形式下,互联网金融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思路的不断创新。授课老师可以精心编排PPT课程,采用电子排版的形式,援引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金融机构有关的有趣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力求直观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对热点经济现象进行讨论的方式,来增加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模拟现实中的运营机构或数据实验室,来提高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提前适应日后可能接触到的工作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模拟三方支付平台,培养学生的事务能力和运用能力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金融类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亦是如此。目前,通过对我国金融类院校师资队伍的调研来看,总的来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师资力量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不够完善,授课内容大多停留在以往的传统经济学中,缺乏大环境下的更新补充;二是现有师资力量虽然在理论教授方面颇有建树,但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对互联网等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因此,为了加强金融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学校要注重引进专业性的优秀人才来学校任教,组织开展金融类学科建设,邀请知名的学者或专家来给学生开主题性的讲座,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类的前沿知识,了解金融类的最新动态。另外,学校还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人才交换深造计划,联合培养金融类优秀老师,协同促进高校金融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老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老师的实操培训,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到当地企业开展的培训和调研工作中,来不断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建设产业实习基地

金融类高校应当充分结合自身条件资源,积极开展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如建设相关的产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工作锻炼中强化自身经济类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在金融类机构如证券交易所、银行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实习锻炼,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可以对以后的职业做出理性的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金融方面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性的金融类项目大赛,做到学以致用,在比赛的过程之中强化既有的知识技能,增加对新兴金融业的见识,拓展自身的视野。

(四)开设相关课程 调整学生培养计划

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互联网金融行业更是如此。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金融机构需要金融类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地调整相关专业课程,改进学生的培养计划,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了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金融课程的专业性规划,学校应当开设相关的针对性课程,如大数据算法机制、互联网金融等。此外,互联网金融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金融、IT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金融类高校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强金融与其他学科的贯通综合,要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开设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学科培养计划,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完善管理评价机制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金融类院校要不断完善师生评价监督机制,借助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来考量学生学习成果,督促老师们的日常行为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学生本地的数据库,并且将学生与数据一一对应,通过记录学生的成绩、学习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方式来为学生设计定制式、立体式的数据档案,以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数据库的有效建立,可以在学生选课、辅修、实习等方面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凭证,在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和奖学金评比工作中提供更加便捷的参考路径。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老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有效管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跟踪处理,避免出现师生间二元对立的局面,让老师在言传身教中与学校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结语

人工智能的大环境下,基于大数据运算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专业型的金融人才来不断发展。金融类高校要做到金融类学科的统筹规划,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授课形式,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机构的深化合作,不断强化师生们的IT、大数据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管理系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类金融机构人工智能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人工智能与就业
金融类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及运营策略之谈——以“行长男朋友”为例
基于金融类专业的高职英语特色考核机制的构建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