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探微

2019-12-19 20:29任书娟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5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数量资产

任书娟

(孝义市房地产管理服务中心,山西 吕梁 033000)

前言

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国有企业在之前没有对资产管理进行重要性的认识,对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都不够健全。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耗费较为严重,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管理的重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常见问题也不断地凸显。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性。

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持续提升的带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应的事业单位所使用的办公设备和办公条件也更加完备。所以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也变大。但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特别是领导层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形成重视,对应的资产管理意识较差,相关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都不够成熟。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不够严格。很多不必要的设备和物品占用了较大的资金成本但又得不到高效利用。同时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也出现了数量和账目的严重不符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

(二)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量管理不清晰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甚至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使得资产管理的信息缺乏完善性。实际使用的资产与购置的资产数量不对应,报废处理的资产与账目不符等。这种资产缺乏管理的现象,导致资产的流失较为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流动较大,在工作交接中不能就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完善的交接,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的成因,这也是导致固定资产丢失的一个现象。另外,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都流于形式,使得固定资产的在册数量不够清晰,久而久之资产管理出现较大的漏洞。

(三)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通过财政拨款来进行采购的,而财政部门只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加以重视,而没有对资产的利用进行监督。从而使得资产的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事业单位在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购买上都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很多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是长久得不到利用而闲置。这些都使得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现代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使得固定资产在采购后没多久就会成为淘汰废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优化。同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也会对国家财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够合理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水平逐渐地提升和应用。新的科技设备也不断地进行传统设备的更替,这就导致了一些设备及仪器处于闲置状态,另外固定资产在使用到5年后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换,才能够更好地支撑实际工作需要。虽然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着一定的规定,但在执行上却不够理想。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上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行为。首先,固定资产被随意处置,处置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妥当之处。随意处置的固定资产使得财政的资金出现了流失,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二、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要想确保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作为依据,这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保障。各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规章制度的建立时,必须实事求是,通过实际调查来进行本单位实际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摸底。在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为后续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撑。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既要包含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也要包含后期的使用责任和处置等细则。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也必须注重对人为的管理意识的强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的重要性宣传,让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资产管理的配合中来。在实施上,事业单位要进行定期的资产管理培训,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贯穿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他们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于其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一旦资产管理出现了问题,就要进行严格的问责,提升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降低固定资产的浪费。并根据各类固定资产建立对应的使用说明,确保设备得到正确使用。

(三)为资产管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从很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来看,由于缺乏对于专职管理人员的确定,使得资产管理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这是导致资产账实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事业单位必须为固定资产的管理配备专职人员,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在资产管理上,要进行具体的台账建立,对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维修以及报废等信息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资产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有效的落地。资产的采购数量和实际资产数量必须一致。对于日常管理中出现的资产账实不符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解决。在进行事业单位相关资产的明确之后,还要对各部门的工作需求进行衔接。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提升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各类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处于市场的正常运行状态,为工作的开展提好提供好支撑。对于已经达到报废处置年限的固定资产,在处理上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四)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时,要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条件,提升资产管理的现代化。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的提升,管理工作如果单纯依靠人力进行,不仅不利于管理效率提升,还会出现一些难免的人为失误。而通过电算化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实施的进行资产管理动态的更新,同时便于自管的使用登记和报废处理管理。能够对资产的管理更加严谨,使事业单位更加清晰的掌握自己所管辖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实际在册情况,确保资产的全方位利用,实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将其看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考虑到其系统性和复杂性,事业单位管理层及广大员工要凝心聚力的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并设定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加强对资产购置、使用及报废的流程优化,全面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断得到优化。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数量资产
统一数量再比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