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塘港泵闸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研究

2019-12-19 02:38沈小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2期
关键词:消力池效果图内河

潘 源,沈小立

(1.上海市堤防(泵闸)设施管理处,上海市200082;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0 引言

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塘港泵闸设在航塘港与杭州湾交汇处的河口附近。这样,既可有效地缩短与杭州湾海塘的连接段长度,节省工程投资,同时又可兼顾施工期杭州湾一线海塘的安全,控制防汛风险和施工难度。最终,确定泵横轴线距现有海塘中心线距离165m。新建节制闸孔径为24m(3孔×8m)。同时,新建60m3/s单向排水泵站一座,配置4台15m3/s斜式轴流泵[1-2]。从而,兼有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度等综合功能。

1 工程总体布置原则

(1)满足排涝﹑防洪(潮)和水资源调度的综合功能要求。

(2)工程总体布置必须与区域总体规划要求一致,建筑物外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量将闸站建筑物融入到航塘港沿线开阔的空间中去,同时少占土地,便于调度管理。

(3)各单体建筑物间衔接顺畅,满足各单体规范的布置要求,有利于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及监测的系统功能。

2 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平面布置采用“泵+闸”的不对称布置方案。水闸布置在河道右侧,泵站布置在河道左侧,泵站及水闸底板永久分缝设置。顺水流方向总长度394.40m,垂直水流方向总长度56.52m。站身闸首内缩,泵闸横轴线(外河交通桥中心线)距离现状海塘大堤堤顶中心线约165.0m。

外海侧考虑与现状海堤及堤外现状(规划)保滩顺坝顺接,形成出流通道,设216.4m引河汇入外海。泵站从内河侧至外河侧各部泵站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口宽为26.30m,布置(4台×15m3/s)单向斜式轴流泵,流道底板高程为-3.40m/-1.70m(上游侧/下游侧);闸首口宽为30.20m,设置3孔净宽8.0m的潜孔式平面直升门,闸门堰顶高程-0.50m,门顶标高4.50 m(胸墙底标高4.0 m),中间设置20mm宽沉降缝;内河海漫段、进水池与站身闸首与规划河口(55.0m)顺接;外河侧消力池及出水池侧墙与规划河口(55.0m)顺接,外河海漫段口宽109.0m,采用圆弧翼墙及放坡过渡衔接。

图1为泵闸总体布置图。

图1 泵闸总体布置图

3 总体布置数模论证

为了分析方案布置的水动力合理性,以及工程建成后泵闸排水的水流流态情况及对周边河道、杭州湾滩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工程区域水流流态、流速分布,为工程设计方案提供验证。

综合考虑工程位置、研究目的等因素,模型上边界取航塘港泵闸上游1 000m与内河相接处,下边界取航塘港下游1 000m杭州湾水域。这样,能较好地模拟所研究河道流场。该模型计算采用三角有限元网格,并采用大小网格嵌套方式进行模拟计算,泵闸工程范围内网格加密处理,其优点能模拟复杂的河道岸线,计算范围主次分明,计算速度较快。

图2为泵闸网格细部示意图。

图2 泵闸网格细部示意图

3.1 工况1:关闸开泵排水工况

考虑模拟开泵时的最不利工况,内河水位取内河预降水位2.0m,外江水位取开泵排水过程中外河水位最不利工况,即最低潮位2.0 m,过流量取设计流量Q=60m3/s。

图3为关闸开泵排水时河段流速图。

图3 关闸开泵排水时河段流速图

从图3中可看出,在工况一关闸开泵排水工况下,从排水工况流场可以看出,水流进出泵闸流路清晰,扩散均匀,未见回流区,总体流态较好,但在内河段汊口处局部区域有缓流区产生。该缓流区由河道地形控制无法避免,应创造条件允许可顺滑该区域河道边界。泵闸处峰值流速较高,但经过内外河海漫段的缓冲消能,以及河道过流断面渐宽,河道流速逐渐降低。

其水流流速及流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上游流速大于0.8m/s(不冲流速)的范围在泵闸以上470m范围内;下游大于0.8m/s的范围在泵闸以下30m范围内,外海杭州湾流速均小于0.5m/s,流速较小。

3.2 工况2:水闸闸门全开排水工况

考虑模拟水闸闸门全开的最不利工况,内河水位取内河最高水位3.7m,考虑闸门全开时允许取的内外河最大高差0.3m,即外河潮位3.4m,过流量取水闸最大过流量134.2m3/s。

图4为水闸闸门全开排水时河段流速图。

图4 水闸闸门全开排水时河段流速图

从图4中可看出,在水闸闸门全开排水工况下,内河流速大于0.8m/s(不冲流速)的范围在泵闸以上520m范围内;下游大于0.8m/s的范围在泵闸以下220m范围内。

该工程在泵闸上游500m至杭州湾范围内均设置了灌砌块石护底,可满足抗冲刷要求。

4 总体布置物模论证

为保证航塘港泵闸工程的安全运行,拟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泵闸平面布置和消能防冲设施结构,测试水闸过流能力、泵闸进出水流态及流速分布,分析泵闸运行对杭州湾海域、两侧现状滩面及内河侧河道的影响。提出合适的消能、导流、保护范围和相应的工程措施,优化泵闸结构布置。

图5为航塘港泵闸整体水工模型。

4.1 泵站排水工况

内河水位2.50m,外河水位5.50m,泵排流量60m3/s。试验中观测到内河来流平顺、均匀。至枢纽前,左侧水流沿岸墙平顺流入泵站前池,右侧水流逐步收缩绕泵闸隔墙头部流入泵站前池。

图5 航塘港泵闸整体水工模型

图6为泵站运行工况内河流态效果图,图7为泵站运行工况内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图6 泵站运行工况内河流态效果图

图7 泵站运行工况内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受泵闸分侧布置影响,内河右侧水流绕泵闸隔墙头部流向泵站前池。由于泵站采用拦污栅桥前置布置,且加密了拦污栅墩,发挥了较好的整流作用。右侧绕流被拦污栅墩分割并强迫转向,流入泵站前池,仅在近闸侧拦污栅桥孔内(右侧)存在较小的回流区,回流区最大宽度约为拦污栅桥孔的一半,长度与拦污栅墩相近。由于回流区较小,对进水池水流影响不显著,仅近闸侧局部流速稍低。

图8为泵站运行工况前池流态效果图,图9为泵站运行工况前池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图8 泵站运行工况前池流态效果图

图9 泵站运行工况前池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在试验中,观测到出水池出口水流大致均匀。出池后水流右侧突扩,在水闸侧形成较大的回流区,主流偏于外河左侧。外河出口断面水流扩散至右侧,流速呈左大右小分布。水流出外河后两侧海滩上形成较大回流区,主流有所压缩,局部流速略有加大。外河虽存在明显偏流,但总体流速较低,对局部冲刷影响不大。

图10为泵站运行工况外河流态效果图,图11为泵站运行工况外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图10 泵站运行工况外河流态效果图

图11 泵站运行工况外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试验表明,泵站运行工况内河来流平顺均匀,前池进流流态较好,出水池出口水流大致均匀,外河主流偏于左侧,右侧形成较大回流区,但总体流速较小,对无防护区冲刷影响不明显。

4.2 水闸消能工况

内河水位3.75m(最高水位),外河水位0.04m(平均低潮位),闸门开启高度1.75m。试验实测排涝流量204m3/s,内河来流平顺均匀。过闸流态为自由孔流,消力池能形成稳定水跃,跃首位于消力池斜坡末端向后2~4m左右(长时间观测能保持稳定),跃尾距消力池尾坎3m左右。消力池长度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出池水流大致均匀。外河水位不能降至0.04m,控制外海水位为0.04m。池后水面跌落显著,在海漫段形成大范围跌落区,跌落区最大流速在5.48m/s左右,外海水面波动显著,外河出口处亦形成较大的跌落区。

图12为消能工况闸下流态效果图,图13为消能工况外河流态效果图,图14为消能工况外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图12 消能工况闸下流态效果图

图13 消能工况外河流态效果图

图14 消能工况外河垂线平均流速分布图

在试验中观测到,逐步抬高外河水位,可减小跌落区,减轻外河水面波动。当外河水位升高至1.85m时,池后水面跌落基本消除,池中水跃跃首位于消力池斜坡段中下段,水跃稳定。闸下主流偏于外河右侧,左侧(泵站侧)形成较大的回流区,至外河出口处,主流基本沿外河河槽方向出流,两侧海滩上形成较大的回流区,主流有所压缩。

试验表明,消力池长度、深度满足设计要求,能形成稳定水跃。池后水面跌落,在闸下形成较大的跌落区,海漫段水面波动显著,出池水流立面衔接不良。外河水位升高可消除池后水面跌落,改善出池水流立面衔接形态。主流偏于外河右侧,左侧形成较大的回流区。外河出口后,两侧海滩上形成较大的回流区,对主流有一定压缩。

针对闸下出流存在的不良流态,对方案进行修改,以改善闸下水流流态,减轻外河侧冲刷。

外河泵闸隔墙长度缩短6m,顶高程降至2.0m。消力池尾坎上增设0.75m的底坎。在消力池尾坎后按6m间距分布,布置高0.75m、0.5m底坎各一道。高低不一的底坎共计3道。其作用:一是增加扩散均化海漫段水流,减小左侧回流区;二是将跌落区进行分割压缩,使得最后一道坎后水流能在较短的流程内平稳均匀。

图15为整改方案闸下流态效果图。

图15 整改方案闸下流态效果图

在试验中观测到,随着外河水位升高,出闸水流向左侧扩散逐步减弱,左侧流速有明显减小,右侧流速有所加大,主流逐步偏右,但过流宽度仍明显大于原方案对应水位的宽度。在高水位运行时,外河水流均匀性较原方案有明显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基于试验成果,可得到以下结论与建议。

(1)枢纽总体布置合理可行,各工况内河来流平顺;泵站运行各泵进流条件良好,未见影响水泵安全运行的恶劣流态;水闸过流能力较大;消力池长度、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各工况均能形成稳定水跃。

(2)受枢纽布置型式影响,外河较低水位下,消力池后水面跌落较为严重,跌落区范围大,局部流速大,海漫段水面波动显著,经对方案修改,可明显提高外河水流的均匀性。

(3)上游流速大于0.8 m/s(不冲流速)的范围均在泵闸以北500m范围内,且在河道相交处流速均小于0.5m/s,该工程在该范围内均设置了河底护砌,可满足冲刷要求;泵闸运行时杭州湾侧的的流速不大,经过枢纽工程外河侧海漫及引河段外的流速基本控制小于0.3m/s的范围均较小,对杭州湾外海滩地基本没有冲刷影响,泵闸的总体布置方案合理。

猜你喜欢
消力池效果图内河
苏楠作品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客厅效果图》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效果图1
效果图2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