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监控的诊改研究

2019-12-19 02:02邓永光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诊改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监控中监控主体单一、监控评价不到位、评教评学效率低效果差、对学生监控不足、考试监控不到位、第三方评价作用有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不畅等问题,提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控、完善教学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改革督导模式和优化监控技术、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对策,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健全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监控  诊改  质量文化  教学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46-05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多数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各项监控工作,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评价,针对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議,向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进行反馈,这些措施对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控制、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风建设都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不科学,有效性不足。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学监控的诊改,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教学监控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监控,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索。比如王宝仁、姜海燕认为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质量文化不深入、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落实诊改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钟慧敏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监控组成人员单一化、监控的形式单一、评价模式单一、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张小军认为当下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本位重视程度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足的现象,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徐礼丰认为高职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监控组织体系不完善、监控人员配备质量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监控手段落后等问题;贺超才等认为忽视了对制度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控与评价,没能真正建立完整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系统性、监控主体缺乏全员性、监控制度缺乏完善性、监控方法缺乏多样性、监控内容缺乏全面性;唐菀、李必高认为高职院校缺少强有力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监控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多评价标准模糊,运行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反馈和落实不到位,对监控结果的测量、分析与改进不够;张殿尉等认为高职院校教学监控以本校为中心,采用单向管理模式,其监控范围狭窄,监控过程严密性及监控结果客观性、公开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质量标准的科学性薄弱、执行不力,监控体系缺乏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结构上不健全,建设中不平衡、缺乏独立的组织机构、实践教学监控不力,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缺失,反馈信息效用度弱。

结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笔者认为比较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监控主体比较单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教学督导组或类似科室主理,通过教学督导员听课或监控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督导组的成员来源比较单一且人数较少,一般是聘请本校退休的老教授或部分高职称的在职教师。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督导员,他们对督导业务的学习不够深入,对督导信息的处理难以及时。缺乏社会、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督导。

(二)监控评价不到位。统一制定的用于所有专业、课程和教师的上课评价标准,不仅对专业特征、课程性质的区别程度较低,而且主要反映的是教学过程,好像教学过程正常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就肯定好,没有真正根据教学大纲来评价教学,没有较好的定量化和可比性,不能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

(三)评教评学效率低效果差。高职院校教学监控方式主要是听课,监控的成果主要是听课表。虽然学校对听课有明确的制度要求,但除了一些重点组织的听课效果比较好外,其他的听课就比较随意,或只求完成任务,听课后随意评价,听课流于形式。同行评价的真实性较低,效果较差,不能完全反映任课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对被评价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一个学期对某任课教师的听课节数不多,如果拿听课表现来下结论则以偏概全,再加上缺少时间反馈或反馈环节比较烦琐,听课表难以收集上来,任课教师难以得到反馈,使影响教学的各种问题不能迅速及时地得到解决,对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很大的作用。随机听课时教学大纲和电子教案等很难查到,影响了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情况,不利于监控的及时可控性。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改革,本应加强其教学效果的监控,但其改革方案等教学资料很难查到,针对性的监控也少。评学工作组织效率低、信息反馈周期较长,信息甚至反馈不到相关管理者,对学生学风建设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四)对学生监控不足。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不足,听课表多数只反映教师教情,或仅涉及学生到课及课堂纪律等情况,评价一般不涉及学生。大部分学生表面上看是在上课,但实际是看手机、打瞌睡,课堂娱乐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作业雷同化,这样很不正常的学习状态反映不出来。其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没有以生为本,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缺乏关注,忽视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应受到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管理的作用不大,影响教育的质量。

(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沿袭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没有测评实训后的掌握程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只看包括教学材料是否完善、教学是否正常,很难判断质量。而顶岗实习由于在校外很难监控,相当于将学生推向企业,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主要依靠实习企业进行管理,学校的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六)考试监控不到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监控考试的过程,但很难监控考试的内容和标准;监控重点在理论考试,技能、能力考核监控不够;重视监控结果考核,不重视过程考核。大多数课程在课程结束进行统一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左右,平时成绩占20%~30%。有的课程甚至不进行平时考核,平时成绩的确定比较随意,而学生的评先评优多数以总成绩为标准,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平时上课懒散,学风松弛,有的学生甚至旷课,考试时为了得到好成绩突击一下,难以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对考试过程和成绩的监控往往只起到维持考试秩序的作用。有些课程考核随意采用开卷的方式,或疏于对补考的监控,使补考出现很多异常现象,不少学习困难的学生蒙混过关,起不到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有些可以统一而不统一的考试,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难以比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考试后对学生试卷及成绩的分析流于形式,没有对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不加强实践操作的考核,不能促使学生重视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

(七)第三方評价作用有限。通过发文件、整材料、上报数据等方式进行的监控,因为多数不涉及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所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建设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教学质量的形成和提高作用有限。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专业及课程评估等未能形成常规。高校年度质量报告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不多,更像工作总结、成果展览,缺乏对培养质量的科学分析评价。

(八)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不畅。教学质量信息主要由教学管理者在巡查过程中获得,部分由学生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提供,主要采用手工模式,不能及时全面地收集上来,处理困难,或者传递的环节多时间长,迟迟不能解决,有的反馈到部门后就石沉大海,没有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限期整改。整个体系的运行效率低,教学质量全面化、立体化、全程化、常态化监控的局面尚未形成。

二、教学监控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质量监控观念落后。各级领导虽然对教学质量监控名义上很重视,设置机构,划拨一定的经费,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但实际上多数院级领导主要关注宏观管理,没有时间深入研究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工作,重视教学秩序的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未重视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没有形成对教学全过程的多主体全方位主动有效监控的意识,不清楚完成好监控工作要完成哪些事配套多少经费。系部领导关心教学任务的完成、工作目标达成,但教学质量好坏对系部没有实质的影响,导致系部在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中的主体性、独立性并未有效发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学监控的意义,对教学质量监控没有很高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二)没有足额的经费。做事都是需要成本的,有的节省教学成本的意识太强,相关的教学建设和监控活动无从开展;教学监控工作多数未列入制度管理之中,没有单列经费,采取绩效考核后不明确督导工作如何计入学期考核的工作量、如何支付报酬等,也不清楚督导工作开展的计划,在督导相关的人员及经费的支持方面存在难度。

(三)督导技术落后。对教学质量监控的理念、对监控系统的运行评估及其作用发挥等因素,影响对监控体系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反馈处理和数据共享的要求不明确,不能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支撑的需求,目前有待开发和应用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密切结合的监控系统,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水平。

(四)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如果教学监控的管理人员没有先进的理念和负责的精神,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安排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要考虑行政专职人员的职数。不是专职督导,工作就做不到专业化精细化。在职兼职督导员本身是教学骨干,本职工作量饱满,对督导工作的投入也受到制约;退休教师兼职督导员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在角色转化后从管理的角度来监督及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经验不足,教学理念难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同步,退休后各有不同的情况,在督导工作中的投入、发现问题的多少和处理的方式复杂。一般教学督导员人数只有几个至十几个,而整个学校的教师和课程很多,教学督导内容繁多工作量庞大,相对而言督导员数量太少。

(五)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多数只考虑安排教学,没有从制度层面考虑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而且没有与时俱进。在教学管理上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压力,只重视期考这种学习结果性考核,不重视过程性考核,造成过程性考核比较随意,平时分容易收获;总体对学习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学生从众现象明显导致学风松弛。学习纪律难以保证,学生管理教师不抓学习纪律,认为抓纪律是任课教师的事。课堂中教师讲纪律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对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的教师,学生不理解,甚至有逆反、怨恨的心理,导致一些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对于教学效果,多数教师缺乏教学反馈手段,或者有反馈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进一步提高效果。

三、加强教学监控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一是提高学校全员重视质量的意识。首先,从校长到各级院系领导都要重视教学质量及其监控,通过工作运筹到人员经费等条件保障教学顺利实施、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教学质量和监控质量。其次,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追求高尚师德和高超教学艺术,关心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地测量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保证教学过程正常,并能根据反馈自我诊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次,重点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质量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文件精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实效,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最准确,自我要求的标准最高,自我改革发展意识最强,学习态度最端正,把学习放在最优先位置,刻苦钻研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学习事业做到最好。二是明确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高职院校要以社会和企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能力和实践,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编印成手册、挂在网页,加强宣传加强学习组织,使所有员工和学生入耳入心,教学监控严格执行,请用人企业来参与监控。三是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质量监控。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和“学”的教学活动所形成,受影响教学活动的资源和因素的制约,教学质量由教师的高水平传授、学生的认真刻苦学习和学校资源的保证、有效的管理利用来保障,这个过程的所有参与者、所有环节都要重视保证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控。现阶段要从偏重对教师教的监控较为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监控并重。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质量生成的最重要方面,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监控教学质量不能避开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质量表现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的优劣程度,能力上的提高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活动只能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才能进入他们的头脑,经过系统整理后才能转化为其学识指导其做事,才能表现为其能力,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不学习,学校的所有建设都是空谈。学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对象;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应从学习结果(考试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多方面来综合考量。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畏困难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才能驾驭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习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学习监控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控内容包括学生学习认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

实施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制度,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行全面监控。要组织大讨论,明确学习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教师评价,找出存在问题,落实改正措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改进学习状态,提升学习质量。进行学生评教,把学生的意见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参考是必要的、重要的,但相对于在教学条件与教学组织等方面,学生信息员更加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动态,最有发言权,更有必要在教学监控中进行学生评学,这是在教学监控中突出以人为本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利于在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学生管理这条线要负起学生学习监控的责任,增强学习动力,稳定学习秩序,加强学风建设。

(三)完善教学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是提高监控的效率和实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考试管理制度。既要促进学生学习,又要保证教学效果,尽可能杜绝抄袭作假的情况,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既要给教师发挥教学艺术的机会,也要制约教师的教学权力,在评分中公正公平地反映教学情况。每门课程要实现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要推行月考制或单元考试制,再参考自动考勤、教学互动和做笔记、创新探索等学习测评情况由教学辅助系统评定,做到平时成绩有据可依、自动生成。课程的结果考核不能降低标准,维护考试公平和真实,一是监考员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有利益关系的教师要回避,一般监考员也要互相监督;二是考核方式要更加科学和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实施考教分离,优先机考,提倡统考,减少个人出题单考,不能迁就学生,不经研究和批准随便采用开卷考试方式;三是实现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不应该只有一位教师评定成绩,有条件的课程考核要与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或对全部学生都参加的技能竞赛进行评比,或安排实际操作表演或汇报表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验证教学实效,给学生适度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相长,提高考核结果的含金量。成绩分析在系统中能及时反馈相关方,对不及格的学生要进入预警程序,实施针对性的强化培训。

其二,学习管理制度。要在制度上支持教师严格管理,发挥班集体的管理作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任务,从学习型企业要求的角度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学习实行既人性化又严格的细化检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注重安全生产和自觉学习的良好职业习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以加大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度和适时度、对后进学生的鞭策力度。这不是用行政命令高压学生学习,而是通过制度规定积极学习的原则、程序,建立科学的框架,让学生在其中有组织地自主学习,如果没有这种框架,学生的学习是完全的自由状态,这是对学生的放任、对家长和社会与企业的失责,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三,实践环节监控制度。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等,用到的教学资源要丰富,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所学专业的内容选择项目,避免出现学生能互相复制的情况。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训练项目评价标准,尽量采用社会企业评价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技能测试题库、综合技能测试方案,尽可能以小组方式评定学生的实践成果。尤其是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监控,学校与企业明确实习内容和进度、成果要求,学校要落实专职教师参加顶岗实习,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对实习的过程及质量进行监管,与学校专职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学校监控部门定期到实习企业抽查各实习人员的计划执行情况,必要时在现场或回校后随机抽查考核技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提出建议。

其四,建立课程教学质量抽检制度。目前教师上完课后缺乏对其工作的验收评估,学校对整体教学状况也无从把握;课程由任课教师独自命题、考核和打分,教师执行教学大纲的水平、課中对题目的讲解情况、改卷尺度等都可能影响分数,其结果可能会有水分,如果不是统考,即使上同一门课的教师也很难评出优劣,只能根据教学的印象、学生反映问题的多少来判断,评教师绩效多数只能看职称和上课课时,而关键的教学质量难以考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质量评价。课程质量监控,一要监控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师资条件,二要监控的教的质量,三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抽样检验的合格控制反映出来。建议在期末考试的同时随机抽检该学期全院课程的3%~5%,被检课程学习生数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不得少于10人,重点抽检进行教改或教学条件特别的课程、在教学辅助系统中或其他检查中有异常的学生。抽检方式对实践课主要是实践操作,对理论课主要是机考。课程合格标准是60%的学生合格,如果不合格要扩大验证范围;或研究原因是否改变测评方案;或整个班是否要重修该课程。如果课程合格但有不合格学生,则马上对不及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其达到合格标准。测评报告通报全院。通过抽检课程,促进师生的目标一致,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后续课程的教学产生有利影响,优化教风学风。

其五,建立信息反馈落实制度。要解决监控系统信息运行实时性差、反馈慢、解决问题不及时的问题,应健全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制度,渠道畅通,使信息反馈及时、真实地反馈到系部责任人,并进行跟踪落实与教学信息提供者定期回访,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激励措施,对提供监控信息者根据信息数量质量、有效处理信息的数量进行评奖。

其六,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效能评价制度。该制度用于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设置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运行情况和效果,检查信息收集反馈及档案、各教学单位针对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进展和效果等情况,并在部门年度考核反映出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利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进及完善,真正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改革督导模式和优化监控技术。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教务管理和教学辅助系统,搭建实时高效的监控信息平台,提高监控与评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的效率。在教务系统中结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管理等电子化教学档案管理模块、教师学生评教评学模块,教学辅助系统嵌入人像识别技术,实现精准自动考勤、学习纪律识别,统计各学生的听课率,加入试题库,实现教学互动交流记录和课程练习、自测、随堂测试、单元测试、课程考试与成绩分析反馈功能,利用游戏晋阶和积分等策略吸引学生,实现学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最终进行理论课的平时分评定和网上考试,并进行网上成绩分析比较。以本平台促进教务的档案电子化、精细化管理,真实记录和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避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进行笼统的定性评价和随意确定平时成绩,解决考试组织的效率低下、成绩确定的主观影响问题;同时学校各方在此平台获取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与结果相关信息,改革教与学的督导机制,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和实时化,提高监控效率,对学生实行精确的评价和指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管理与帮扶,进行学业预警,密切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效果,促进学风建设;学生从本平台可以明了自己的学习表现和结果及其评价(要进行评价排名,但为了避免副作用,宜只反馈到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习纪律识别方面除了高效考勤外,要能确定学生在课堂中是在听课学习还是在玩手机,如果在玩手机则记录玩手机的次数、手机与外界的联系时间和次数,不监听具体的内容并涉及其隐私,切实把握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与听课率、自习次数与时间等真实数据,本平台实现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宿舍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部门间数据的融合,使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可查,形成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管理的规范性、针对性和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本平台如果给校外企业专家的监控人员以权限,可以建立校内和校外企业联合的、社会化、立体化的监控,实现校内的教学与市场需求的一致。必要时进行课堂教学同步录像,需要时进行教学的复盘,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情况,及时掌握整体教学状况,处理教学事故、评选优秀教师、遴选优质课程,为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与监控过程的同步,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评估意识和积极性,解决评教评学中教学与评估的脱节问题,提高评教评学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开展教学研讨,为提高教学质量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提出新思路新想法,开拓教学新局面。

(五)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要科学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的3~5年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合理设计监控项目和频度,在若干规划时段后完成全校所有专业、课程评估。以2~3年为周期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效能评估、专业建设、信息化及实验实训建设、师资建设、服务教学建设、环境建设和学校总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监控,以年为周期进行系部教学评估、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监控,以学期为周期进行课程(包括教材)监控,日常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及教学管理等情况。同时,要有效地利用评估结果,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激励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提高办学质量。

根据规划和计划科学测算教学质量监控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经费,充分给予保证,完善监控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保证监控活动的进行。系级监控以校内专家为主,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专职教学督导员作为院级监控的主体,以期更专业更细致地高质量按时完成教学监控任务,在带来先进经验的同时更公正地指出本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改进本校的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外聘专职督导与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院内教师结合,更有利于督导工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控、完善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改革督导模式和优化监控技术、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对策,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发挥其对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监督、调控、激励功能,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形成管理人员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最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仁,姜海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的调研报告[J].辽宁高职学报,2018(1)

[2]钟慧敏.“互联網+”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3]张小军.高职院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

[4]徐礼丰.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框架刍议[J].辽宁高职学报,2015(5)

[5]贺超才,冯莉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6]唐 菀,李必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

[7]张殿尉,刘佳杰.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标准科学,2015(10)

[8]尤阳阳,王晓华.高职院校以生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8)

[9]李志刚.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策略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

【作者简介】邓永光(1966—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和工程地质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诊改高职院校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院校质量体系与诊改认识
结合实际谈高职院校诊改
探索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