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下的古镇旅游开发新思路
——以龚滩古镇为例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川盐土家服务区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重庆 400074)

古镇旅游是近年来热门的旅游方式,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与全民旅游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以外的乡村古镇去感受慢节奏的山情野趣。这也使古镇开发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所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312个。其他处于开发中或有待开发的古城镇还有2 000多个,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人造古镇也在遍地开花。

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距离与交通便利情况,通常可将古镇分为四类:第一,城区型,这类古镇身处城市之中,与城市比邻而居,享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如重庆磁器口古镇;第二,近郊型,不在主城之内,但交通便利,可当日往返,虽不如城区型古镇得天独厚,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也颇具人气,如重庆偏岩古镇、中山古镇;第三,远郊型,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够便利,无法当天往返。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龚滩古镇便是属于这一类。

龚滩古镇是一座拥有1 700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保存完好的山地吊脚楼群,绿水青山的乌江画廊美景,丰富多彩的土家风情,都使它无愧为“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之称。但因其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2008年因修建水电站而导致的古镇整体搬迁,都大大影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搬迁后的古镇,在政府的大力助推下,也重新走上了商业开发的道路。交通与旅游自古就密不可分,在自驾旅游、房车旅游日渐盛行的今天,交旅融合也为龚滩古镇这类远郊型古镇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拓展出行方式,分散接待压力

一方面,龚滩地理偏远,从主城开车在四个小时以上,往返必得规划一天以上的行程;另一方面,古镇面积较小,住宿通常都由民居改造,接待能力有限,对于节假日高峰期或是对住宿品质有要求的游客,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当下,自驾已经成为流行的旅游出行方式,户外露营、房车出行的方式也逐渐兴起。这些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不仅可以分担一部分古镇的住宿压力,也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古镇的乡间氛围,体验古镇天然古朴的韵味。龚滩古镇也正是因其偏远的位置,才使它保存了淳朴的民风与原味的人文风貌。所以,可在保留古镇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在古镇外,对停车区域与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原本的龚滩古镇景区停车区域较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区域内导视混乱,乱停乱放现象突出,新的开发计划将对停车区进行扩大建设,在其中,若能同时规划出露营地、房车营地等,可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开辟主题线路,传播交通精神

一般而言,古镇作为独立目的地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必须联动周边景点作整体线路规划,由此产生集群效应。龚滩古镇,古时因巨石阻江,往来货物特别是当时主要运输的物资“盐”都得在此搬滩转运,逐渐成为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成就了“钱龚滩,货龙潭”的美名。解放后,巨石被炸,航道疏通,龚滩作为中转站的地位却逐渐没落,川盐古道也在公路建成后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曾经留在这里的商贸文化、纤夫与背夫的血泪记忆,却在这里的一所会馆、一个杵眼、一盏檐灯中保存了下来。

西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国大运河体系,这些因交通而串联起的线路,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商贸文化,也筑就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交流的桥梁。而川盐古道这条源于四川东部,贯穿鄂、渝、湘、黔,拥有珍贵的盐业文化遗产和特有的自然风景的线路,非常值得开发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外的又一条文化旅游线路。

古代川盐运输,通过长江水运经涪陵进入乌江到达龚滩,再从龚滩向东,经短途陆运,到达龙潭古镇而后继续东线转运,或者从龚滩向南水运,达到贵州的思南地区。所以,龚滩可以开辟的川盐古道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可以有两条。一条是连接龚滩古镇与龙潭古镇的陆路交通线路,另一条是连接涪陵与龚滩的乌江水路交通线路。既包含了武陵山区与乌江画廊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突出和传播了古代川盐的文化精神。

三、联动高速服务区,创建旅游新阵地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指专门为乘客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场所,主要为来往的车辆提供餐饮、购物、卫生间、加油、车辆修理等服务,但现有大多数服务区功能较基础,既不能体现地域特色,为游客提供的旅游帮助也很有限。在交通强国战略下,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在积极进行升级和转型。服务区作为高速路上唯一的停留地,也是高速公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节点,应该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作用,拥有更为人性化、多层次的实用价值、审美与人文价值,成为能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留驻之地。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周边的服务区,应将其发展为古镇旅游宣传的前沿阵地,集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信息交流、商业运营等多功能于一体。这就要求,在服务区建筑风格、环境规划、装修风格等体现出统一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古镇特色作为服务区风格的来源,特别是如龚滩古镇这样富有少数民族特色,拥有少数民族视觉文化的古镇,更应在服务区打造上,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地区特点。在地方特产、特色餐饮上突出古镇亮点。但凡历史文化名镇,必有其远近驰名的特色美食与小吃,以及地方物产,这也是游客对古镇体验的主要期待之一。如龚滩古镇的绿豆粉、中山古镇的石板糍粑、万灵古镇的猪油泡粑,而服务区正好可以利用地理之便,宣传和推广古镇美食,吸引往来访客。在旅游服务方面,现有古镇的宣传推广方式主要采用高速路户外广告牌的形式,但这样的方式信息量有限,且只是单向的宣传,达不到深入人心的效果,而服务区则可通过与古镇景区游客中心功能的结合,实现宣传介绍、票务服务、线路推荐、旅游咨询、住宿安排等旅游服务,引导和协助游客,传播古镇文化,助推古镇旅游。

四、丰富旅游体验,吸引多样人群

龚滩古镇处于凤凰山脉一侧,峡谷之中,整个古镇建在岩壁之上,这样的建镇方式在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所以龚滩也被称为“绝壁上的音符”。

但想要纵观古镇全貌,却没有那样的制高点。现有的游览方式,无论是穿行于高低起伏的山间或是随游船摆渡乌江,都少了那种从高处一览无余的震撼。但现下有一种比较热门且简单的方式,便是采用无人机。可以建立无人机体验区,包括无人机放飞、无人机观景、无人机摄影等体验项目,举办无人机摄影比赛、亲子无人机活动等,帮助人们从水陆空三方面立体感受古镇,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时尚人群。

据考察,龚滩的绝壁也是攀岩的天然好场所。2000 年,第一届酉阳国际攀岩大赛便在这里举行。同时,龚滩作为亚洲最大的吊脚楼群,长期以来也备受摄影爱好者和高校学子的向往和青睐,是写生绘画和摄影创作的绝佳地,举办过多次“全国高校师生写生艺术节”和摄影艺术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因此,龚滩古镇应该加大针对人群的宣传力度,吸引众多攀岩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写生爱好者、户外爱好者等前来感受龚滩,创作龚滩。

五、打造古镇特色,塑造个性品牌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古镇要具备竞争力与吸引力,弥补空间上的劣势,主要还需要塑造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形成同类景区中差异化的品牌定位。龚滩古镇现有的宣传口号为“龚滩一梦,情醉千年”。虽有一定韵味,但缺乏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龚滩所在的酉阳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80%以上的居民是土家族,当地的民俗、艺术都带有浓厚的土家族风格,摆手舞、西兰卡普都是富有土家味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与千年古镇的结合,可以打造为古镇的IP,通过少数民族节庆及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帮助游客体验和感受土家文化,并通过开发别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土家服饰体验、土家艺术表演、土家美食品尝、非遗工艺体验等,形成一体的土家文化古镇。同时带动周边乡村,如红花村、马鞍城村,开发更多形式的如蔬果采摘、农产品销售、土家民宿等旅游项目,以镇带村,不仅实现村镇振兴,同时也能塑造龚滩古镇独特的品牌文化和旅游氛围。

总之,古镇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旅游部门投入、社会支持,更需要开发管理者有创新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只有不断吸纳新的理念和新的方式,才能适应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也才能真正实现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川盐土家服务区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松蕈菜谱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滑菇菜谱
土家摔碗酒
论清代川盐入黔优势及其主要地位演变路径
栗蘑菜谱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