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村镇云南省金融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在农村,由于地理环境使各个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渗透率较低,银行服务网点较少,甚至还有一些农民由于没有工资单或者开户所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无法享受金融服务。因此改革农村金融,让一些弱势群体进入金融体系,享受金融服务成为发展农村金融、振兴乡村的一个重要环节。“普惠金融”在2005年联合国提倡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中被首次提出。随后在中国多个重大会议中被引用,各个金融机构也纷纷发展普惠金融,政府也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较全国其他各省份,贫困程度更深,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农业是云南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有缩减的趋势,因此,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让云南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云南省需要金融的普及。

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由于缺乏资金,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在此背景下,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指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乡村战略,必须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心,让农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这样的一个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条件,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让微型企业以及大量的农民等弱势群体能够享受金融服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有利于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平稳增长,更有利于农村振兴策略的施行。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农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因此,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政策性和资金性的支持。

二、各个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状况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用扩张、发放银行贷款等业务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乡村扶贫,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各类金融机构共投入各类扶贫款项210.28亿元,同比增长24.31%;到2018年6月末,仅仅是扶贫再贷款的余额就达到74亿元。2010年以来,云南省共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2.03万个。截至2018年6月末,云南省全省共有欠发达地区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53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 376个、证券机构34家、保险公司和小额信贷公司分别为963家和218家。全省44.0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5.31万人直接获得信贷支持。

(一)云南省农村信用社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响应省委的决策部署,支持“三农”的发展,截至2017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余额在同类金融机构中首次突破5 000亿元大关,对比年初增长了458亿元,增长率为10.7%,涉农贷款为3 175亿元,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0亿元,高原特色农业贷款余额856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 889亿元,对全省93个贫困县特困区贷款余额为2 825亿元。另外,农村信用社加上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全省856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给予679万户农户授信2 538亿元,评定信用乡镇251个,信用村3 341个。云南省农村信用社银行卡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由最初的2种发展到2012年的16种,发卡量也增加到26 650 000张。

(二)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仅年后8个月就发放涉农贷款102亿元,比上年增加3.2亿元,并且同年加大了对34家农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建设农业基地,发展云南省的特色农业如烟草、花卉等。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还加大了对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支持电力相关行业贷款共计68.32亿元。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支持“三农”业务快速发展,累积发放惠农卡58万张,新农保和新农合业务归集资金共9.9亿元。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还提出每年要为特色农业提供的贷款不能低于60亿元,并针对云南特色农业不断创新信贷产品。2016年,农业银行的“三农”业务规模平稳增长,截至5月底,县级贷款余额为1 776.79亿元,扶贫贷款余额大约为1 285.5亿元,扶持了全省贫困人口约40万人。另外,中国农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推出“烟商e贷”“七彩云南·脱贫贷”“七彩云南·蔗农贷”“纳税贷”等新型信贷模式。中国农业银行云南分行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云南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直贯彻落实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出要让有才能的人带领群众,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云南省邮政储蓄银行建立贫困信息库,并且给予信息库里的群众,随时用随时贷款,自己优惠利率的扶持政策。云南省是贫困地区,占地面积广,这使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较远,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邮储银行在全省范围内组成108支小额信贷团队,下乡为农民服务,投放贷款。另外,邮储银行与云南省农业厅达成合作,希望能够支持新型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18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分行涉农贷款为12 000亿元,且邮储银行正在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力度。。此外,昭通储蓄银行推出“苹果贷”,为种植苹果的果农提供贷款,促进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

(四)小额信贷公司

2008年以来,云南省的小额信贷公司发展极快,从最初的10家公司,发展到2018年末的317家。2014年,云南省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金额保持在全国第四名,支持了创业人数累计62.8万人次,扶持农业企业共3 173户,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就业。另外,发放给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数额为177.88亿元。云南省小额信贷公司发放贷款1 498.7亿元,其中包含服务于“三农”的涉农贷款1 035.84亿元,占据各类贷款金额的69%,云南省小额信贷公司在引导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五)村镇银行

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较晚。据统计,到2017年上旬,云南省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发展到61家。这61家银行,在云南省各个市区都有分布,其中昆明和曲靖数量最多,分别为11家和8家。云南省的村镇银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截至2017年,云南省整个省市贷款余额超过258.17亿元,其中村镇银行半数以上盈利,且都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以嵩明沪农商村镇银行为例,该行为符合条件的贷款用户提供的贷款利率仅为年8%,每户的平均贷款为50万元。该银行行长介绍,嵩明沪农商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余额为185 924万元,涉农贷款发放户数1 560户。另外,丽江市古城区富滇村镇银行经营情况居云南省村镇银行首位,还获得“全国十佳村镇银行”的称号,截至2014年底,该银行贷款余额为11 332.7万元。

(六)云南省农业保险现状

数据显示,2012年云南省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7.13亿元,逐年上涨到2015年的11.95亿元,除了2016年有小幅下降为11.72亿元以外,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各项保险的赔款和给付也显著提升,这说明农民得到了较好的风险保障。从险种的种类来说,截至2013年底,农业保险在种植、养殖两方面的险种已经达到了14种。在2013年,在云南省红河州开展了肥猪保险的试点。2018年,农产品如咖啡、山药、魔芋、白芸豆等价格保险试点在宁洱展开,在西双版纳等主要生产橡胶的地区开展金融创新项目。“保险+期货+扶贫”,使农民面临价格下跌的风险得以分散,还能增加农民的生产收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云南省金融机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第一,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少,且信贷偏向城市。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出现冲击着农村金融网点的经营。有些银行网点被撤销,这样使还在使用存折的农村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网点的覆盖面小,渗透率低,许多农民因为距离服务金融机构远,长期游离于金融服务体系外。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更偏向给予城镇贷款。

第二,金融机构的开户需要成本,并且每年还要交年费,交易之间的手续费也让许多收入低的农民自愿排斥在金融服务的大门外。

第三,部分银行业务品种单一,经营效率低下。例如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受限,公众认可度不高,业务局限于存贷款,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并且村镇银行在村镇的渗透率低,大多建立在县级以上地区;村镇银行建立时间短,信贷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另外储蓄银行的主要业务并不是其主要业务,因此信贷规模有限制。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多,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效率。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规模小,业务范围比较局限,小额信贷公司信用评级较低,因此融资渠道比较受限。

第四,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农业保险险种还没有完全精准地对接农民的服务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农民因为收入水平较低,对农业保险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云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第一,金融机构要抓住机遇,完善自身风险机制,建立公众信心。金融机构应该增加金融服务网点,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根据不同居民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建立经典的“五人小组”,要接受贷款的人必须五人成组,这个小组中的五个人都要接受格莱珉银行的培训,并且参加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组内的成员才能够申请贷款。而且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得贷款的额度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能够按时还款,如果组内成员没有按时还款或者不还款,就会影响组内其他成员的贷款,甚至有的组员不能获得贷款。这种方式,能够让农民等弱势群体获得资金支持,并且减少了不还款的风险。

第二,银行应该抓住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数字化金融发展的机遇,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降低交易成本,并且扩大农民对信息的获取渠道。村镇银行缺少农民的信任,老百姓的存款不流入村镇银行,这给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困难。村镇银行应该给公众树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并且完善自身的经营。小额信贷公司要增强自身机构的服务质量,完善小额公司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并且要多与其他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云南省为农业大省,要发展云南的特色农业,要充分挖掘农产品市场,打通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利用电商等新型电子商务手段进行销售。另外,创新农业保险,精准对接农业对保险险种的需求,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减少农民的损失,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为购买农业保险的居民提供补贴。

猜你喜欢
村镇云南省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