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家长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迈进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个国家的力量,可以说是由这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综合构成的。”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足够有能力走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而互联网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我国的软实力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国家的软实力水平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要利用好互联网发展的新环境,通过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水平。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我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和范围,打破了时空界限,随时随地接受多渠道的优质教育,是一种“互联网+教育”的新格局。当然,将“互联网+教育”这种新格局推广到不同层次的学校,还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积极思考,进行探索和尝试。同时,我们也需要谨记,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和途径,我们要理性对待互联网,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的发展机遇

(一)建立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和家长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障。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作为一种沟通媒介所发挥的价值。以往的教师和家长之间只能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这种限制局面。

中职院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差,意志力较弱,家长的担心在所难免。所以,为了使家长安心,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建立微信群、QQ群或微信公众号,随时给家长提供反馈信息,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另外,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在线进行互动,实时视频聊天,并为教师、班级、学校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者建议。学校、教师也会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家长支持学校,学校尊重家长,由此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关系。

(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发展,有助于中职院校对教师进行严格把控,选择真正有过硬能力的教师入岗,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传统的价值观念认为,中职院校培养的都是工人,认为工人的社会地位低,从而导致社会对中职院校的认可度普遍不高,甚至有很大程度上的歧视。再加之社会范围内‘重智育轻技能’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使教育体系内部对职业教育不重视。”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入岗门槛都普遍很低。

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对中职院校教师的选拔力度,学校有关部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应聘人员进行高级筛选,选拔能力过硬的教师,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相比,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很长一段时间内,职业院校的课堂氛围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随着互联网及网络信息技术设备融入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有所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主动对自己没有掌握的薄弱知识环节进行重温和复习,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提高,学生由此建立学习的自信,更加乐于学习。

(四)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

中职院校的教师可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归纳与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中职院校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类别较少,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学科目外,另一科是涉及专业技能的学科。和普通的高等教育学校相比,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内容相对狭窄,涉及领域并不宽泛。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信息获取平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及时地获取天文、地理等多元化知识,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将与课程相关的有价值的社会问题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不再受教材时效性的限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教学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课堂“活”了起来。

(五)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全被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用户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程度,合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布置作业,或微信群、QQ群分享教学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及时预习、复习,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达到学生有效自学与教师合理引导的最佳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面临的挑战

(一)平台建设尚未成熟

2012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提出,历经四年,2016年成为十大热词之一,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教育行业而言,更是新的巨大冲击。但互联网发展至今,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典型的教育平台有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以及以慕课、微课、“VR+教育”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这些教育平台在功能、工具等方面还不完善;有些教育模式尚处于摸索期,仍需进行技术突破。

“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式与长期以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课堂教育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时空的限制,使师生之间的感知相对较弱,功能尚不健全。中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较差,参与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互联网+教育”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善功能与工具,催生新平台,促进平台建设更加成熟。

(二)师生素养有待提高

“互联网+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师应用这种新技术的意识较弱,动力不足,所以导致中职院校引进新技术的想法颇浅。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进行更新性学习,熟知新平台,熟练掌握新的教学工具,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运用新平台进行教学的确有困难。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正确使用互联网。中职院校的师生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修养,合理应用新平台。

(三)教学资源急需丰富

对中职学校而言,“互联网+教育”下的教学资源种类少,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适应学校的需要。目前,主要的教育资源有PPT课件、视频教学等。虽然数量上已足够多,但是每个层次的学校定位不同,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也不同,尤其是中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在培养人才目标上有本质区别。因此,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可用资源相对较少,缺乏创新性和丰富性。针对这种问题,中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拓展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结语

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互联网大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并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它满足了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给中职院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积极扣住时代的脉搏,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培养出在互联网时代潮流下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