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进程差距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8)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同,不同的劳动素质取得的劳动报酬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国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在财富成果分配上具有显著的不平等现象,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城乡矛盾的根本原因,影响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正在逐步加剧,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只有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从理论上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而在现实条件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对社会利益的平均分配,促进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对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影响因素

传统的农业发展体制对城乡收入差距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农产品低价收购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要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无论是在医疗、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水平上。从这些问题上都可以看出社会资源分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而这些问题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难以解决。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民利益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并且实施了相关的政策。例如,惠农政策。国家对农村、农民及农业发展问题也时刻予以关注,但受一些宏观因素的限制,始终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在经济发展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区域建设,这导致了城市与农村就业机会的明显差距。

(二)社会保障问题

相比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在教育发展的投入问题上,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要比城市地区教育投入少,使农村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比城市居民少很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生存技能已经成了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与文化知识的差异,很多农村居民所能从事的都是一些单一的体力劳动。与之相比,大部分的城市居民所从事的都是脑力劳动,由于二者之间的工作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所取得的收入也会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就业的时候面临很大压力。在医疗保健卫生方面,城市要比农村的条件相对较好。农村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上都与城镇居民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对城乡收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三)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二元化的方式,是城镇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特征,户籍制度的存在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政府对城乡建设也会提出不同的政策偏向。由于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生存条件更具优势,能够为子女的教育与就医提供更好的条件,这也为城市建设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城乡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要打破这种制度上的桎梏,推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势必要消除二元化的发展结构,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灵活流动,并且要进一步规范城乡之间的关系结构,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农村提供与城市同样的发展机会,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首先,根据我国城乡的实际情况,城镇化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的影响,因此,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要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其次,我国人口基数大,是农业发展大国,但是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要对农业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加大重视。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加速农业化水平的发展进程。最后,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追求城镇化发展进程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为了进一步加速城镇化进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对农村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坚决杜绝低价占用农村用地的情况出现,要确保农村居民的利益与合法权利。其次,要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农民的权益,对于出现廉价使用农民劳动力、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法律上要予以农民有力的支持,保护农民的就业环境与生存状况。再次,要将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一些培训与教育,提高我国农民的知识储备量与技术能力,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最后,要大力发展并扶持中小型企业与私有制经济体制,为我国的广大农民同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在世界上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行业的积极性,通过家庭责任制,进一步实现农业增值并提升农民收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不但要对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还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的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升我国农民的社会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提升农民利益收入的同时,逐渐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四)引入资本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具备一定的难度与挑战,不论是土地规范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力量是难以实现的。仅凭借财政资金是难以完成大规模农业生产建设的,并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阻碍。近年来,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由于债务问题制约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现象。因此,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分析来看,要想做好市场与政府的有效融合,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资本参与到城镇建设中来,与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在此进程中,政府始终要保持主导的方向,坚持指导城镇化发展建设工作。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在社会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能够有效地融合,进而更好地实现城镇化的建设,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较为明显,社会财富分配不平均。不论是从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角度来看,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必须采取相关的政策,调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我国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调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策略,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有力的发展条件,确保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与农业发展的有利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中,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进程差距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