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金融监管与区域金融集聚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省区市金融业变量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扩散效应为区域金融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越来越多的省份将促进金融集聚、建设金融中心列入本省发展规划,因此探究金融集聚的驱动因素成为热点。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金融监管改革使技术创新与金融监管在众多驱动因素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得不去探究的关键因素。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对金融中心的功能的探讨。Park(1989)认为推动金融集聚的最强动力之一是规模经济。Davis(1990)认为大城市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优良的金融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金融业在该区域集聚。另外,金融集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沟通和交易成本,刺激创新行为,有利于区域创新。McGahey(1990)发现区位经济、人才集聚、信息成本与科技创新、法律与政策能够显著影响一个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能力。Porteous(1995)认为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为获取可靠信息所需支付的成本是不可小觑的。金融集聚通过便利金融信息搜集、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来优化区域金融业的资源配置。Sagaram(2004)选取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加坡四个金融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会显著推动区域金融集聚。

近年来,国内金融集聚现象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冉光和(2007)认为实体产业集聚对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快速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和金融集聚程度,会制定相应政策并营造制度环境使该区域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会加速该地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李静、朱显平、白江(2014)选取区位经济、规模经济、信息外溢、政府推动四个方面的代理指标对金融集聚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集聚的影响最大,政府推动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邱新国(2018)将金融业区位熵作为金融集聚程度的代理变量,以政府金融监管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作为金融监管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另外,许多学者还就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Kane(1984)认为不平衡的金融监管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税收,会减少金融机构盈利,促使机构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皮天雷等(2009)针对金融危机提出金融监管带来的稳定与金融创新带来的活力对经济走出低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

上述文献为本文的机制分析以及指标选取理论构建提供了依据。但可以看出,对于金融集聚驱动因素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变量独立作用于金融集聚,并没有交互项的引入,但各驱动因素在实际环境中常常是彼此影响、交互联动地作用于金融集聚。

三、理论分析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集聚

金融监管过程中,政府通过构建立法执法体系,保护金融消费者以及机构的合法权益,提高监管部门执法效率;通过有力的信息披露以及征信系统纠正市场失灵现象;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可以提高区域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金融集聚;金融监管还会通过一系列金融限制性政策影响金融集聚;金融监管会通过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而影响金融集聚。

(二)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

金融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在这一阶段会取而代之成为金融集聚最强大的驱动因素。

1.知识溢出效应

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知识的创新,知识有溢出效应。但是知识传播需要媒介,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知识的准确度、时效性会随着在空间内的扩散距离增加而降低。金融业是一个对知识技术依赖程度很强的产业,所以就出现了大量金融机构向某一知识中心集聚的现象。

2.极化效应

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依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资本、人力吸引能力在创新资源争夺战中占据着有利地位,从而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促使金融产业向创新中心集聚。

3.技术共享

在实际区域市场内,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间是通用的,如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因此金融产业追随着技术关联企业进行集聚。

(三)空间作用机制

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各省区市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交流,任何一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度、技术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波动不但会引起自身的变化,对于与其有联系的其他省区市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计量模型、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fait=α0+α1fai,t-1+ρWfait+βXit+γcontrolit+Wxitθ+ai+vt+εit

X=tc+regu+regu2+tc×regu

x=X+control

其中,i表示区域,t表示年份;fa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第i个地区在第t个考察期内的金融集聚程度;tc表示该区域技术创新程度;regu表示该区域金融监管力度,由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集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我们引入regu2来描述这种非线性关系;controlit表示影响区域金融集聚程度的其他控制变量;α0是截距项;β,γ分别表示各变量对金融集聚的贡献程度,即各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系数;W为空间权重矩阵;a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v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误差项,服从εit~N(0,σ2)的正态分布;ρ是空间回归系数;θ代表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空间效应。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金融集聚程度(fa)

本文利用地区年度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贷款余额、居民储蓄余额、境内上市公司数目、A股市场融资额、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保费收入以及金融市场化指数八个指标构建了多指标金融集聚评价体系。利用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计算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得分。

2.核心解释变量

考虑到指标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各省区市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指标。本文将地区金融监管支出占政府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作为金融监管力度的替代指标。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各地区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比值rjg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ie作为区位经济的衡量指标;选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fg与第二产业区位熵lq2①分别作为区位经济代理变量;选取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fag作为政府推动的代理变量。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2011—2017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西藏由于数据严重缺失暂不讨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各省级行政单位统计局数据库、各省级行政单位金融运行报告、各省级行政单位年度工作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等。

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以及量纲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部分异方差,本文对金融集聚数据fa以及技术创新数据tc进行了取对数处理;金融监管数据由于数值较小,以2014年宁夏的数据为基期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五、实证结果分析

时间滞后项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区域金融集聚变化是连续稳定的,即过去金融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对于当期金融集聚程度具有正向影响。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金融集聚惯性的存在使少数大城市发展成超大规模的金融中心,但这种正反馈效应使区域之间金融集聚差异越来越明显。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负,即经济地理距离邻近的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会抑制区域金融集聚,说明区域间关于要素的争夺确实存在而且地理位置越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的省区市,这种竞争就越显著。同样地,金融集聚的时空滞后项系数显著为负,即一个省区市的当期金融集聚会受到空间或经济因素邻近相似的省区市前期的金融集聚程度的负向影响。

核心解释变量中金融监管一次项、二次项系数均显著,说明技术创新与金融监管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靠的。金融监管对金融集聚的非线性影响显著,为U形,有可能是因为样本期间政府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使监管效率提高,金融监管力度临界值发生了改变,短期内形成一个波谷。印证了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的省区市难免会因争夺有限资源造成金融集聚度的此起彼伏。模型中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且加入交互项后技术创新系数明显大于交互项系数,表明二者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金融集聚,但技术创新本身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更大。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静态动态估计,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促进本区域金融集聚,对地理距离相近以及经济水平相近的区域也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金融监管对本区域金融集聚以及经济地理相近区域的金融集聚的影响都是非线性的。长期来看,对本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加先扬后抑,呈倒U形,即推动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对相近区域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呈U形;从短期看,可能会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使监管力度临界值发生移动,在一定范围内转抑为扬,呈现短期内的U形趋势。同理,短期内金融监管对相近区域的倒U形趋势也可以这样解释。

第三,技术创新与金融监管交互项为正,表明二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金融集聚。但通过估计结果可看出,技术创新本身对金融集聚的推动作用大于交互项推动作用,即金融监管并未找到当下经济形势中的最佳平衡点,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空间动态模型控制变量系数以及空间项系数来看,短期内金融集聚会产生严重的拥挤效应,要素会向着相近区域扩散流动。

(二)政策建议

第一,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资金、人才、学术交流等方面出发,更新科研设备,聘请优秀专家,与国际前沿领域接轨,全方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以先进带动后进,省区市之间展开技术帮扶活动,争取克服技术创新的极化效应。

第二,推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监管正向效应临界值。适当调整僵化的监管模式,明晰权责,要不断摸索金融监管推动金融集聚的临界力度,避免降低市场效率,浪费监管资源。

第三,探索金融监管与技术创新的最佳平衡点,既不能使监管成为创新发展的绊脚石,又要发挥金融监管配置资源。

第四,提高区域金融业准入门槛,淘汰掉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机构,优化金融产业内的资源配置,实现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障区域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注释:

① 本文第二产业区位熵采用的是区域金融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例与全国金融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例的比值。

猜你喜欢
省区市金融业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复课
也谈分离变量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已覆盖十六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