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体系下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2019-12-20 12:41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际法争端制裁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一、贸易纷争始末与起因

“中美贸易战”几乎成为自进入2019年以来世界贸易领域最为热点的词汇。事件的导火索是2019年8月1日美国对外宣称将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此次涉及的商品总价约为300 0亿美元,并且加征的关税是建立在美对中此前征收的25%的关税的基础之上的。

而美方此法的动机是源于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同时超过了7,近乎达到历史最高点,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警惕。中国随即被美国怀疑有所谓操纵汇率的嫌疑。美国声称将诉诸世界货币组织对中国施压以达到消除人民币贬值对世界贸易带来的不良影响。按照常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减弱,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成本或将提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对此事反倒比中国更紧张,甚至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动?究其原因,这还要从中美两国长久以来的贸易纠葛与争端说起。其实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事件的本身对于普通美国民众来说是有利的,因为美国人可以以更为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来自中国的产品。但是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这并不完全是一个好消息。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使美国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得到提高,但是长久以来的贸易逆差使美国本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因为美国的企业纷纷选择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办厂。本土居民就业问题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之一。于是,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当地制造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企业在美办厂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出台后的确也见成效,美国制造业也有了回暖趋势。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除去美国本土消费后,大部分都流向了美国国外。而如今的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有可能会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进而扩大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使美国出口产品不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最终威胁到美国刚有起色的本土制造业。这样一来,被美国优惠政策吸引的企业有可能会撤除刚刚在美国兴办的工厂,这无疑会引起美国政府的恐慌。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WTO成员中的两个贸易大国,几十年来两国持续不断的贸易纷争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此举目的是保护美国本土经济,但是据美国国会发布的消息称,8月以来,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正在削弱美国经济,美国国内消费水平持续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却在持续走高。既然如此,在各国纷纷消除贸易壁垒寻求无障碍贸易往来,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主流的当下,为什么美国会特立独行,选择设置关税壁垒?其实纵观历史,中美贸易是长久合作关系,但是中美的贸易关系一直都是由美国“掌舵”。这种不对等关系的形成是因为中美两国国力的差距。中美两国为加强双边贸易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都会进行互设最惠国待遇的谈判。由于当时美国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贸易国,中国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做出妥协来获得最惠国待遇。例如90年代初中国把未申请专利的美国药品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保护,并列入法规。但是自从中国加入WTO,成为常任理事国以后,两国贸易地位趋于平等。自此中国终于走出每年为争取发达国家优惠的外贸政策而进行最惠国待遇谈判窘境。与此同时,美国对其他贸易大国的主导地位却在逐渐削弱,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对于美国这个超级贸易大国来说是喜忧参半。因此,美国对中国贸易陷入了几十年无休止的从合作到制裁,又再合作的循环。其实中美两国此次的贸易战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成员国的贸易纷争也是层出不穷。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贸易合作尽量消除贸易壁垒是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的。和WTO类似的其他的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亚太经合组织、金砖五国、亚投行,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国与国之间无障碍经济交流以达到共同繁荣。然而近年来国际局势却并不平静,各国贸易争端却是愈演愈烈。既然有着共同目标,为什么成员之间的贸易摩擦事件在加入组织后不减反增呢?以WTO为例,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系到底如何?既然贸易战违背了加入WTO的初衷,其背后的伦理到底是什么?WTO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二、WTO机制

WTO最重要的两个职能是对国际贸易争端进行协调,化解矛盾,并且对成员进行约束与管理。需要强调的是,在必要时,例如,监管成员外贸法规和调停贸易纠纷时,WTO会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以保证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完整。它的职能也是为了保证实现各国减少贸易壁垒的目标,建立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平台而存在的。与单边和双边贸易磋商机制不同,加入WTO的各成员之间的贸易问题,包括一些法规的设定与实施,是采用多边制解决的。在WTO体系下的贸易争端的败诉方不仅会承受来自胜诉方的直接经济制裁,还会承受来自其他成员的贸易排挤与谴责,使败诉方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国际贸易事件的是与非是通过各成员而不是事件双方来判断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贸易的公正性。在面临大的决议的时候,不论国力强弱,每个成员有同等效力的决议权,实行的是一国一票的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贸易方面操纵摆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从而防止恃强凌弱的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存在于WTO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差别待遇规则也提倡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优惠贸易政策和特殊的关照。目前WTO的管理范围包括制造业与第三产业、专利保护和环境保护,其管理体系仍然在扩大与完善中。

三、WTO在贸易争端中的角色以及WTO体系的局限性

既然成员都是受WTO体系的管理和约束,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仍能独断专行,置规则法理与多边磋商机制于不顾,背离WTO宗旨却能逃避制裁?虽然WTO的宗旨是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发达国家在尝到了入世的甜头之后也要履行相应义务,这时他们却心有不甘。再加上WTO法律体系中某些法规的设定是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倾斜的,发达国家对此有诸多的不满情绪却也情有可原。因此,在框架体系内实现公平是有相当难度的。一些发达国家曾多次扬言要退出WTO,却迟迟没有做出行动,目的是借由这种方式给WTO施压,规避它们在WTO中承担的某些义务。

WTO成员之间出现贸易争端时,当事双方会诉诸争端解决机构,实行的是多方机制。虽然是独立于双方的机构进行裁决,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正性的问题,但是其体制的局限性却辐射出更多的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交叉报复”的措施,由于受到各国经济实力的影响,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并且,WTO的“软法”执行度也存在问题。除此之外,各国价值观取向的不同也会影响裁决结果的公正性。日趋成熟的WTO体系发展到今天,国际贸易却仍难逃混乱的局面,原因有四。

其一,上文提到WTO败诉国将受到来自其他成员国集体谴责与制裁,实际上制裁的效果是很难被量化的,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制裁方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对被制裁方威慑力的大小。例如,2018年美国宣布实行对伊朗的全面制裁,此声明虽然遭到了来自欧洲、亚洲盟友的反对,但最终还是得以实施。此举导致了伊朗长达八个月的恶性通货膨胀。从这一点看来,其他成员国的谴责与制裁还是不足以震慑超级贸易的大国。此外,如果败诉方是经济强国,其他成员如果对败诉国有贸易依附,出于害怕“得罪”败诉国的考量,再加上交叉报复条款执行的灵活性,可能不会积极配合交叉报复条款的落实。这样一来,很难真正实现对败诉国的制裁。

其二,WTO体系法律虽然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是其中有些法律法规依然摆脱不了它的“软法”属性。这要归结于其本身存在的伦理漏洞。例如,法律体系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差别待遇”(SDT法则)广受发达国家的诟病。SDT法则有悖于贸易公平自由的精神而一直饱受争议。这成为很多发达国家不执行的理由。此法也确实存在伦理问题,因而迟迟无法附加上强制性条款。例如,SDT法则中多次出现“尽量”“应该”等字眼而不是“必须”,语态多为规劝而不是规定。由于SDT法则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此法自颁布以来很少引起发达国家的重视,也极少被发达国家遵守。例如,美国近年来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政府称SDT法则不利于公平贸易,本国可以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转而使用国内的综合贸易法案维护本国的基本利益,使其单方面增加贸易壁垒的举措正当化,进而规避WTO的管理和制裁。

其三,WTO法规在每个成员国国内的适用程度不同。WTO法规不同于国内法律,是国际性的条约,是由每个成员共同缔结的约定。每个成员国内贸易法体系随着本国的国情与环境各不相同,其贸易法与国际法的冲突与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当遇到某些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是否能援引国际法,对于某些成员国来说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原因有二。首先,成员国在处理外贸问题时,国际法在未被内化之前是很难被直接援引的。为了尽量避免纠纷的产生,成员国为实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接轨,需要把国际法规则转化为国内法。但是现实情况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国际法没有被内化,因此导致了WTO国际法的“水土不服”。其次,即使某些成员实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衔接,各国语言体系的不同和成员之间价值观取向的差异也使各成员对国际法理解存在偏差,同一个条款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读,分歧仍然存在。

其四,GATT第21条赋予了各成员在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的贸易问题上的绝对处理权。此法的不完善之处在于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事项界定不清晰。制定此法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公正性与成员自身合法正当的权利,但是却导致了贸易单边主义抬头,这与WTO多边体制背道而驰,也违反了WTO精神。根据21条规定,涉及国家安全的贸易争端的裁决不需要通过WTO争端解决小组。也就是说,某国如果要启用对另一国的单方制裁,又不想违反WTO体制,只需要认定对方某种贸易行为危害本国国家安全即可。例如,美国在2018年3月依据国内法对进口钢材加征25%的国家安全税,原因是大量的钢材进口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美国政府认为钢材的大量进口导致国内钢材滞销,制造业萎靡,当地的工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在这一点上欧盟和其他国家认为此举只是单纯的贸易保障措施。

WTO是由各成员共同缔约本着共同发展的精神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全球经济发展,在减少各国贸易壁垒、协调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WTO体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完善中。但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贸易争端却愈演愈烈,很多贸易争端经过WTO的调解也并没有得到化解,这说明WTO法律体系离既定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国际法争端制裁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