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郎园文创园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研究

2019-12-22 21:43
人文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群园区艺术

孟 伟

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国家文化创新实验区龙头位置和CBD传媒走廊核心地带,是北京市利用老旧厂房打造创意产业园的成功示范。园区利用旧有存量资源,拓展文化空间,输出文化服务,为周边民众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成功的实践与有益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郎园文创园发展现状

郎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是利用CBD地区仅存的工业遗存资源改造发展起来的,以扶持和孵化中小企业创业和办公为主,综合中小企业创意办公、时尚秀场、影视传媒、文化餐饮等多功能的国际时尚创意狩猎区;是集多个方向的垂直领域孵化器、创客空间、文创内容生成与输出平台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作为CBD核心区仅存的一处工业化遗址,郎园Vintage在50年代老厂房的骨架下,坚持“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建成具有创意办公、国际潮流商街、时尚艺文中心三大功能的空间。随着不同文化创意企业的驻入,郎园成为CBD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创意群落聚居地。据相关报道,郎园入驻企业为5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园区年产值约50亿元。

二、郎园文化空间创新实践

(一)品牌文化活动构筑文化场景

举办品牌文化活动是构筑园区文化场景,提升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郎园在提升园区运营水平的同时,注重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将郎园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文创园区。郎园大师课是园区自有的文化品牌,常年不定期邀请名家大师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演出、传统艺术展览等活动。郎园国际创意文化节创办于2012年,以国内领先的艺术、设计、创意、人文、科技类的展览展示,高端论坛、跨界沙龙等为主要形式,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同时也有电影晚自习、书房读书会等各项常规活动。多元的文化活动输出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提升了园区的文化氛围,让郎园成为了CBD核心区新的文化地标。

(二)多元社群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社群运营是园区运营的重要方面,社群活动是园区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运营郎园官微和十几个不同主题的粉丝群,郎园社群的运营全面覆盖了园区从业人员乃至周边的CBD白领,活动领域包含生活、情感、健康等方方面面。社群运营在活跃线上文化交流的同时,还起到反馈意见、提升服务的作用。围绕不同社群,郎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园区活动。例如,针对都市单身人群孤独问题,郎园举办了户外火锅趴、七夕联谊大趴等联谊交友活动;针对缺乏运动的问题,开展了color run、瑜伽大趴、白领减脂操课、颈椎操课、广场舞大趴以及各种主题体育训练营、健步走活动;针对职业人群晋升难问题,定期开展高管交流会、高端交流沙龙等活动。多元的社群活动,不仅能让员工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得以放松,更为园区和周边人群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深化了园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营造出朗园独有的人文氛围。

(三)特色文化教育,提升文化修养

除了丰富的社群活动,郎园还注重文化养成项目的开展。园区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园区白领的文化休闲和教育需求,不断提升社群的文化素养,项目涉及影视、音乐、文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2017年,郎园成功举办了《长生殿》讲解清音会,同时以《牡丹亭》中的生活元素,策划“东方美学生活展”,经典昆曲艺术在郎园得以生动再现。2017年末,郎园联合中央音乐学院推出“讲解音乐会”,旨在推动父母和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一起欣赏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欣赏能真正从娃娃抓起。2018年3月,郎园联合单向空间推出“朱亦兵超级大提琴演奏会”,演奏结束后,朱亦兵联合多位艺术家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对大提琴及相关曲目进行了详细讲解。同年4月,园区联合理想国和今日头条开展“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大型传统文化演讲,邀请知名学者白先勇为公众解读文学经典。

(四)跨界融合项目提升综合素质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丰富文化样式业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郎园立足于科技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出发点,不断营造文化与科技自由融合的跨界氛围,脱离传统的企业经营服务模式,将3D打印、AI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开发与制造等高新技术资源和文化内容创作资源高度整合,把整个文创园区打造为一个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双创基地。郎园孵化打造的设计变革工作室——ASW科技文化,拥有顶级的3D打印工作坊,定期开展专业分享交流活动,并承接学生科技实践教育活动。兰境艺术中心孵化了国内首家以新媒体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展——郎园·新媒体艺术展,运用声光电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人文、科技、艺术的融合,呈现前沿的科技艺术。园区入驻企业果壳网作为一家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聚集了百万名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年轻人,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科普平台。

(五)专业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交流

郎园始终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搭建专业的文化艺术服务平台,在文化艺术领域始终先人一步,积极推进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兰境艺术中心是园区依托独立空间自主孵化的艺术品牌,现已开拓出艺术展览、艺术餐饮、艺术办公、艺术商业活动等四条运营主题,每年举办数十场主题艺术展览、艺术商业活动。“兰境书法雅集”致力于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2017年4-5月特邀栗宪庭、高惠君参与了第一期兰境书法雅集。同时,兰境致力于依托自身平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2016年,兰境艺术中心承办了“色域中西——林墨作品展”,展览突破地域和文化界限,以世界的视野和高度,探索艺术所能表达的有关人类与世界存在的意义和美。2018年3月,兰境艺术中心全程协办的“希腊摄影师拍北京”图片展在北京亮相。在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定位、朝阳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的区域定位下,郎园致力于为国际交往提供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三、郎园文化创新实践启示

(一)坚持按需供给

“以人为本”的文化供给理念就是要坚持以民众真实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打造贴近民众生活的文化产品。郎园把了解民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服务供给的首要环节,以线上社群+现场反馈为机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周边民众最真实的文化需求,提供最精准的文化服务。2017年,郎园首次尝试用大数据运营昆曲《牡丹亭》,从选角、选剧目,到演出环节的设计、宣发、后续观演人群总结与复盘,均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在传统演出中融入了面对面交流模式、举办了东方美学生活同步展,持续挖掘昆曲粉丝价值,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经营积累了经验。

(二)打造文化精品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郎园在创新文化内容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打造文化精品为要求,坚持文化内容“在精而不在多”。国际创意文化节依托园区已形成的创意机构office、国际创意商街、时尚艺展中心等部门,邀请业内名家,开展多项高端论坛,成为了CBD周边的文化地标。电影晚自习项目放弃火爆的商业大片,选择高质量的文艺电影,固然受众少,但坚守了文化人的底线。郎园大师课不推崇流量明星和舆论噱头,而是尊重传统文艺经典,常年邀请名家大师解读传统文化经典。

(三)注重服务意识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和区域知名文创园区品牌,郎园肩负着建设区域公共文化的责任。自开园以来,园区始终以坚定的服务意识,正确的文化导向,致力于推动园区运营与区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园区内建设了“金融服务、品牌推广、孵化服务、文化交流、艺术服务、线上服务、会员交流、生活服务”等八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运营水平。同时,通过打造电影晚自习、郎园大师课、讲解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为周边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区域文化繁荣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猜你喜欢
社群园区艺术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营销的最短路径
社群短命七宗罪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