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是“礼仪之邦”?

2019-12-23 01:22井上明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先王鬼神先民

□ 井上明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是怎么由来的呢?话得从远古时的先民说起。

在那蒙昧无知的时代,大自然对于先民来说是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忽而刮来的大风、变换的四季,抑或是泥石流、火山喷发都给先民的生活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心里想:“定是有一股大力量!”那难以描摹的自然之力在人们心中种下种子,产生了“鬼神”的想法。人们认为是因为鬼神,世界上有了太阳、月亮,花开花落。于是,原始宗教出现了。先民为了祈求一生平安,要求得到鬼神的福佑,讨好鬼神、趋吉避凶,开始了祭祀。祭祀,传达了先民对鬼神的虔敬,是最初的“礼”。先民以食为天,他们想象鬼神也要吃食,便杀猪宰羊,供奉给神,这就是“祭祀”。

最初的鬼神是丰富的。日月星辰、各类凶猛的动物,以及死去的列祖列宗,在原始人眼中,都成了神的化身,成了人们的保护神。人们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地祗,祭祀社稷、五帝、五岳;祭祀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祭人鬼、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这就是后来的“吉礼”。

由于共情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从最初调节人神关系、人鬼关系的范围逐渐扩大,涵盖到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范畴。由后世所记载,礼逐渐演变为五个方面: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恤礼哀寇乱。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

在夏启建立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之后,随着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关系的复杂化,出于对保证奴隶主贵族统治长治久安的本意,统治阶级迫切需要发明一整套确定人们身份等级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这样,“礼”就被借用过来,成了维持秩序的制度工具。这赋予了礼在我国更加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唐虞三代是礼乐起源、发达与昌明的时期,国家与社会的一切行为和知识均表现出礼。后经过商周的演绎、春秋战国的“礼乐崩坏”,秦汉及之后的各朝各代统治者定礼都是力图将三代开创的制度法规与本朝现实相结合。一是代表对“先王”精神的继承,二是着意创造适用于当世的“今典”。

我国古代有许多人物在“礼”的传承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著名的莫属孔子。《论语》中记载,孔子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在古代,大夫以上称为君子,出身身份低于大夫的,就是“野人”。孔子认为,在先具备贵族身份才去学习礼乐,和先学习礼乐后具备贵族身份的人之间,他主张用这种已经做好准备的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老师,在春秋时代,他以传授西周贵族教育为己任。那时只有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正是“有教无类”使得“礼”的传播具有普及性,使得“礼”惠及大众。

中华礼仪的初衷在于表达情感,和合关系。中国人通过仪式设计和演绎,以端庄典雅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权威、力量、重视和关爱的对象等事物或人的虔敬、拜服、温柔、真诚的情感,这一情感的表达,关照自然,勾连历史,通达人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好情愫和无限憧憬。正是因为这种情感表达和礼仪形式的早发、完备、成熟,加之礼在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独特地位和作用,吸引周边各个民族和国家来学习和仿效,因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猜你喜欢
先王鬼神先民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鬼神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谈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