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高校教育基金会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9-12-24 08:53李利
经营者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业财融合

李利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经费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基金会作为高校接受公益捐赠的窗口,已经成为学校多元化经费来源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基金会作为支撑高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对捐赠经费、捐赠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规范、透明、高效地完成预定目标,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捐赠经费管理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基于管理会计在高校经费管理中的有效利用,将“业财融合”引入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是基金会探索创新的着力点与发展趋势。为规范捐赠经费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本文拟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阐述高校基金会传统经费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流程,分析高校基金会捐赠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并以捐赠经费管理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业财融合”一体化的捐赠经费管理平台,旨在解决现实问题、优化捐赠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管理能力教育基金会更好更快地实现内涵式发展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 高校教育基金会 业财融合 经费管理

一、业财融合下高校教育基金会经费管理的相关理论

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首次提出“业财融合”的概念,指出:“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知识理念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它是指通过将财务、业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组成业财融合系统,通过对具体业务活动的管理将财务理念置于前端,为业务活动提供资金流向、价值提升和风险管控等全过程的支撑。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定义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各个高校以资助本校教育事业为目的,通过募集资金和资金运作等合法运作程序获得资金,经国家或所在地的省级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非营利社会组织。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经费来源

从高校基金会接受捐赠的来源主要有: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和校友捐赠。本文所涉及的捐赠仅指现金捐赠。捐赠用途主要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用途两大类。限定性用途的捐赠涉及支持学校基建经费(校舍、教学楼、道路等)、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引进和奖励优秀人才的引进资金和奖教金、支持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经费还有一些购买专项资料(图书、设备、数据库等)的专项经费。非限定性是指没有指定用途,可由学校根据发展规划自行安排使用的捐赠。根据资金设立的性质,可分为留本基金(本金不用,只使用利息等增值部分)和非留本基金(动用本金)。根据受益主体可分为校级基金和院级基金。

(三)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涉及各部门的职责

高校基金会捐赠经费管理分为事前审批、事中控制和事后核验三个阶段,其关系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院系、项目管理部和财务处。其中院系是发起单位,项目管理部是审批和管理单位,财务处是收入入账和经费核算单位。三个部门的职责及经费管理流程见图1:

二、业财融合下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捐赠经费管理流程中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

高校基金会财务与业务融合工作大多有财务部门主导与跟进,其他部门参与度较低,对业财融合的理解偏差较大。属于业务部的院系项目负责人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很专业,认为财务没有必要了解太多业务,缺少与财务进行业务沟通。从财务专业性角度,财务人员认为项目负责人不懂财务报销,在制度制定和实施阶段很少征求项目负责人的意见。而项目管理部评审只能从收支明细账对应项目执行报告,无法对经费使用做到事前、事中监管。以上三个部门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提供低价值的财务数据,业务决策者利用这些低价值的财务数据做出决策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二)捐赠经费管理系统板块各自为战,兼容薄弱,缺乏共享

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涉及捐赠项目申报、协议审批与签署、捐款到账、项目立项、收入确认、票据开具、经费使用、报告评审等环节。涉及用户包括院系、财务部、项目部、银行、财政票据等。每个环节均有为其用户自身需求而开发的系统,这些系统仅具备服务于单一部门的基本功能,加之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不同用户对同一系统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个系统间的对接、数据传递、信息共享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业财融合。

(三)缺少合理预算编制,项目收支随意性大

高校教育基金会经费管理普遍没有预算管理,事后监管和使用情况的评价也大都流于形式。经费挂账多年没有支出;支出不连贯;捐赠项目已结题,余额挂账数年不清理;经费支出与捐赠协议不符等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非限定性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支出,缺乏有效指导和约束。对于限定性的项目,只负责资金投入,同样缺乏对项目资助对象的论证与考察,经费使用分散、随意。

(四)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亟须加强

高校基金会各部门之间隶属于不同单位。财务由高校财务部门人员负责;项目管理由高校基金会人员管理;业务由各院系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重核算,重点关注费用的使用形式、报销手续是否合理、规范。轻管理,没有从管理角度主动介入业务环节。项目管理人员重心在于负责项目立项、按照领导指示进行捐赠资金的分配,没有从全局考虑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而项目负责人对财务、项目部的指导意见也比较抵触。

三、业财融合下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主體认识不到位,缺乏独立性

高校基金会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发起设立,基金会管理层由学校任命,部分部门职责由大学人员担任,对外是非营利组织独立法人,对内是高校内部行政部门。高校对基金会的控制与管理导致其在项目运作、经费管理方面缺乏独立性,把基金会看作接受捐赠的部门。

(二)项目经费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

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模式多以行政管理为主,缺少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专业化人员和专门的业务管理机构。业财融合需要基金会在制定项目整体目标之前就应该对项目所涉及的各类相关业务的需求进行沟通并分析,从而制定全局性的项目执行方案,合理分配给专项部门负责,并在项目执行整个过程中给予科学详细的指导与引领。专业化团队的缺失、管理机构结构不完善、运行机制失效是业财无法融合的直接原因。

(三)经费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

目前,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与业务管理分离是导致很多问题的根源。业务部门缺乏财务知识,普及业财融合的障碍很大,信息分享不够,财务分析不能与产生数据的业务进行有效结合。加之,高校传统的职能划分导致业务与财务之间分化严重,流程设计无法做到全覆盖,约束了业财融合的实现。

四、业财融合下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业财融合的捐赠经费管理系统应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全过程融入预算管理中。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将业务流程嵌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各部门系统间的对接,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各财务子系统得到整合的同时数据共享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也得到整合。在信息流、数据流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捐赠经费前期预算、中期支出、后期验收等一体化管理。业务发生财务信息同步反映,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提高捐赠经费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高效性。业财融合下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经费管理模式如图2:

(一)基本设计

业财融合下捐赠经费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全面预算为起点、促使各个终端全员参与提交指令、汇集数据、将各项财务流、非财务流进行整合。

1.基础元素设置。从系统的主界面信息设计来看,需要设置的基础元素包括:捐赠项目申请日期、项目号、项目名称、所属院系、负责人信息、捐赠方信息、捐款协议、执行费收取比例、发票抬头等。

2.责任分工。在此基础上按责任分工做好各类人员的角色分配,院系提交申请、信息查询、认领经费等基础元素录入、汇款信息及发票抬头的确认等功能;项目部项目审批、分配立项号、上传协议、捐赠经费基础元素录入、收支情况查询等功能;财务处审核、情况查询、入账及开票信息提取、捐赠款协议查询等功能。本系统采用功能授权方式,各功能模块不但融为一体达成共享,又权限分离实现内部控制制度要求。

(二)业财融合下捐赠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

此管理系统集项目经费查询、银行汇款、捐赠项目管理、网上自助报账、财务管理、票据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系统为一体,实现业务资料线上传递、会计资料电子化。具体流程见图3。

1.捐赠项目申报阶段。院系登陆申报模块,线上填报项目申请、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及方向预算书。由项目负责人、院系负责人依次审核后传送到项目部。项目部审核后报经领导审批、签署捐款协议、将协议编号上传到协议管理系统。此所有线上填报或上传的信息,财务部门及院系单位均能通过各自系统终端接收到,实现事前的预算控制。立项后,审核过的预算书将同步捐赠业务活动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为捐赠经费支出控制提供依据。如需预算调需提出调整申请,按照审批权限及步骤审批,审批后同步更新相关控制数据。

2.捐赠项目拨付阶段。网银系统对接汇款查询系统,院系、项目部网上各自认领与确认收入,填报相关模版信息,财务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入账凭证,票据管理系统自动打印所需发票。

3.捐赠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通过网上自助报账将电子化的原始凭证提交,智能审核系统对于常规业务符合预算以内的支出均进行智能审核,生成记账凭证。对于一些特殊事项,财务部门线上人工审核。所有审核完成后均由网银系统自动对外支付,财务系统实现实时生成经费收支情况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在权限许可范围内查询。

4.捐赠项目完成阶段。捐赠经费管理系统根据管理需要可提供多样化的报表,项目负责人通过预算结余模块自动生成预算执行情况表和收支明细表,通过预算执行表可以统计经费使用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有助于计划经费使用和纠正偏差。进行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不用再次提供项目执行报告,项目部可以通过验收模块直接看到提交验收申请的项目执行情况并出具意见。审计部门同样也可以通过审计系统提取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收支明细,调取电子化的原始凭单进行审查,进而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评价,提高了评审的效率和效果。

五、业财融合下高校基金会经费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业财融合一体化捐赠经费管理系统

业财融合需要财务部指导各业务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结合目前高校基金会经费支出情况看,主要涉及人员费、研究经费、公用支出和基本建设经费等,每一项经费的支出都需多个部门进行协同管理。以业务目标为导向,打破原有部门间、系统间的壁垒,由单一部门管理模式变多部门管理联动模式,实现一站式管理。此系统不但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审核业务中解放出来还保证支出与捐赠协议的相关性,有效的预防风险。

(二)业财融合下,经费管理全过程嵌入会计信息系统

各部门应将业务进行流程梳理,以预算为起点、把财务管理事前预算、事中执行及事后评价的理念融入每个业务管理环节,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通过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各部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沟通不畅等问题。

(三)转变财务及业务人员传统观念,提升“业财融合”素养

首先,财务人员转换工作模式、思维模式,学习财务知识同时要跨学科到业务一线去考察如:参观老师的实验室了解实验流程及所用耗材的特性,能站在业务层面考虑财务,又能将财务思想融入业务。其次,完善培养机制,提升会计人员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会计人员还要积极向领导献言献策,及时汇报信息化程度及经费使用面临的问题,引起领导对业财融合的重视,从而获得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此外,院系業务部门管理者也应该进行财务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院系财务助理制度,培养院系财务管理人才,加强院系的财务管理能力。

(四)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

预算是“业财融合”的起点,需要各级部门通力协作与配合。在项目设立初期,财务参与预算、风险评估,再将预算理念渗透整个经费执行阶段,促使各个业务部门将任务目标数据化,以数据论证业务活动的经费需求量。一方面,编制预算有助于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有效防止经费支出混乱、资金沉淀等现象。另一方面,编制预算需全员参与,从校级领导到院系项目负责人都应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科学编制预算。财务部门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很好的了解业务,更好地实现经费管理;业务部门也能在财务部门的协同下制定更加符合业务特点的预算,并且有效地防范风险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同时,合理的预算编制也有利用建立经费预警机制,在经费执行过程中如遇不符合经费支出范围的,系统发出预警提示,保证了经费的使用质量和效果。

六、结语

在国家对高校经费管理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业财融合的高校基金会捐赠经费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填充经费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真空地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高校基金会捐赠经费管理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赵醒文,罗伟峰.慈善组织认定对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9(08):28-31.

[2] 俞奕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的高校“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03):36-38.

[3] 杨会娟.信息化背景下业财融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47-51.

[4] 孙淑娅,国长青,王亚群,钟彩霞.基于业财融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齐鲁珠坛,2017(05):10-13.

[5] 陈义明,童春芽,徐永刚.高校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8(09):152-155.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业财融合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