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概念研究

2019-12-25 01:12孙菲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决定命运,也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现途径,也是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它是一个完整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好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精神力量,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就“特”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治国理政,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发时代之先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贯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前所未有的大踏步走進世界舞台中央。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完全正确的。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这个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利用政权力量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从而确认或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起的各种有关国家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共经历了五种经济制度,即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制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五种经济制度依次更替,将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经济学理论。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不照搬照抄别国框架式的发展模式,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与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包括: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宗旨、经济体制、分配方式,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经济制度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个国家具有怎样的经济基础,实行怎样的经济制度,由这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和基本国情等方面共同决定。在中国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色所在。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一种普遍的共识: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完全实行公有制经济制度,消灭一切私有制和剥削阶级,走集体化道路。这种思想长期束缚着各国无产阶级,似乎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条根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来调节国家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创造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正确的,它冲破了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粉碎了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图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初步恢复了国民经济,建立起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凸显。首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企业置于国家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也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计划经济体制由若干个次一级的体制组成,影响了企业运营的效率,部门重叠也导致了官僚主义滋长;再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品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缺衣少食的现象还存在。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得不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公有制经济是否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的经济成分?这些理论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得到解决。

党的十五大对这些问题作了理论上的回答。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的分配方式采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重大的理论突破,标志着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大的特色所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既做大做强了公有制经济,又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激活了社会生产活力;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权性质,又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即保障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解决了大量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现在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或者说中国走的是“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所以叫“特色”,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并非是多余,是绝不能抛弃的,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即点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决定了我们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资本家的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全体人民自己掌握。要继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牢牢坚持这项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有丝毫动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意思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按照国家的政权性质划分,可把民主分为奴隶社会的民主、封建社会的民主、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前三种形态的民主都是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最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政权被资本家集团操控,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政党制度。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开创先河,它既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尔虞我诈、恶性竞争、轮流上台的多党制,也区别于苏联实行的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作为唯一合法政党的一党制。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政权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具有宪法赋予的执政资格,是执政党;其他各政党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议政权,辅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在这一新型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各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

在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基本方针。其中,“长期共存”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各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不能因为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就抛弃民主革命时期的合作者,取缔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这一条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亲密战友关系;“互相监督”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各民主党派进行监督,各民主党派也依法对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的一律平等;“肝胆相照、荣誉与共”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帮助与支持,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在中国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的。中国现存的各民主党派大都诞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内战,主张建立各党派民主联合政府,公平参政议政,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民主党派纷纷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进了各自的党章,支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作出了贡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各民主党派作为爱国联盟的一部分,纷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在“八九风波”中,各民主党派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央军委,旗帜鲜明的反对动乱,与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住了重大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了新世纪。各民主党派还积极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为新时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的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多党制造成的政党恶斗、消耗资源、阻碍社会发展的弊端,如美国政府的“关门”, 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与民进党长期内斗,“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选票不择手段、以选举为中心、以牺牲人民根本利益为代价,这都是多党制的突出弊端。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重大决策的延续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参政热情,有利于国家机关高效率运转,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广泛听取民意,形成正确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的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最鲜明的特色。要扩大党内民主,积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一般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分为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生产文化和先进精神文化的统一。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長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万里长城规模雄伟,延绵万里,让世人叹为观止;秦陵“兵马俑”做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世界为之赞叹。中华民族也因此成为领先世界的伟大民族。然而到了近代,古老的中国遭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文明也由此衰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华文化从衰落走向复兴的起点。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解放区创造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国民党统治区反动腐朽的官僚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党创造出来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它是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和科学文化的有机统一,它为全国绝大多数人民服务,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目标,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两字突出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人民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大胆借鉴吸收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反映人民呼声,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对一切迷信盲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民主科学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呼吸,不断改革创新、推陈出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旗,坚持将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反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及其他一切有害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和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一理论成果來之不易,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好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统一体,共同熔铸于党和人民的全部奋斗之中,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五、结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亦是共同的心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人民素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心系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在祖国危难之际,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就是最生动的写照;在祖国和平发展时期,中国人民又以饱满的热情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就是最突出的印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那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中,我们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四方,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6.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孙菲傲,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