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外推视阈下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升路径研究

2019-12-25 01:12李坤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跨文化一带一路

李坤

摘 要:一带一路的伟大愿景下,需要对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互动进行思考,以便形成彼此认同,美美与共、相互丰富的局面,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文章针对跨文化外推视阈下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升路径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国家之间的交往,在于民相亲,政策之间的沟通,设施之间的联通,资金以及贸易融通等,但最终都需要民心相通。因为人文领域的精耕自作,强化民族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牢固交往国家人民的心理认同,可进一步推动贸易发展,为区域之间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青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方面,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

一、跨文化外推的含义

一带一路的伟大愿景下,需要对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互动进行思考,以便形成彼此认同,美美与共、相互丰富的局面,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实现人心所向,在跨文化的互动当中,需要对外推的文化进行展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外推”( Verfrem-dung),是Wallner最先提出的,属于一种认识论策略,基于科学层面当中的科科际整合研究。之后,各位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正,将跨文化交际领域引入其中。沈清松学者便对其进行了修正,并指出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具体来说便是对文化认同的追求以及尊重文化差异性,并且沈清松学者还认为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多元文化,意味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由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彼此之间互相丰富,共同对可普化进行不懈的追求,并对元素进行分享。跨文化外推,具体来说便是文化哲学策略,属于各方差异或者不同派别之间的进行沟通的可行性策略,可走出自我封闭,从熟悉走向陌生,从文化脉络迈向其他的文化脉络的行为,是跨文化互动当中最基础的一种要求。

跨文化外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意义具体如下:

民心相通的跨文化意义,跨文化外推在中亚五国在内的丝路经济带国家的民心相通当中,产生的作用举足轻重。

1.跨文化外推有助于提升我国软实力

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同会有所推进,使民心更加相通。当前中国针对文化价值观以及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但并没有体现其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外界也对我国的崛起产生了一些偏见和疑虑,中国已经成为了其他国家人民眼中的陌生世界以及陌生人的想象。

2.跨文化外推承载重要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一带一路承载了民族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以及兼容并蓄的使命。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与当代社会可共享的共同理想以及价值进行了融合,将我国软实力的核心进行了体现。在一带一路的跨文化外推过程中,最核心的本质便是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共性的传播以及挖掘,有益于文明核心价值的体现,并将其进行推广,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3.跨文化外推促进青年融入民心相通提升事业

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便是人民对于文化的认同,其中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更是未来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文化的认同至关重要。所以对于青年人的培养,要站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以及发展观进行。利用一带一路的跨文化进行外推至世界的过程,使青年人能够对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性给予重视,使其能够与各国人民相知相逢,互敬互信,接纳和认可,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自己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融入,利用语言价值观以及宗教等不同层面的文化交汇以及传播,消除其他国家对我国发展目的产生的误解,正确和客观认知中国,将国强必霸的魔咒打破。

二、跨文化外推下的民心相通提升策略

(一)语言外推

民心相通便是語言相通。习近平主席已经指出,文化的魅力、民族的凝聚力需要应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对于语言的掌握,便是对异国的文化钥匙进行了掌握。语言即身份,语言认同便是身份认同,所以在对青年人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对其语言进行重点培养。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以及行动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语言游戏,语言述说便是一种活动,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正是由于有着不同的语言游戏,才对应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么对他人语言的吸取,可以对语言背后隐含的生活形式进行了解,有益于帮助我们对全新的世界大门进行打开,更有利于对自身世界进行充实构建。所以语言相通便成为了对他人生活方式进行了解的重要基础,更是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中亚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为了对民心进行获取,我们需要将有意或者无意的闭目塞听进行改变,排除唯我独尊的情况,实现语言外推。

(1)对他人语言进行学习,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更加重要,要用他们的语言以及文字展开相应的交流和沟通;

(2)强化对汉语言的传播,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要通过语言将我国的学术经典以及文化经典进行外推,利用对中华文化与饮食文化之间差异性,和可能的交汇处,可为更高层次的外推奠定基础。通过语言打开民心门,帮助双方对外在世界,客观理性的看待,实现友善包容的相处;

(3)对青年人人才进行培养,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往来当中,都需要对语言进行直接翻译,不能只实现语言方面的简单沟通,要在经济交往、学术调查、文化对话当中实施全面的交流和沟通;

(4)对跨越需求与服务链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对各层次需要的语言服务进行充分满足。王立飞在2016年针对我国20余省市,尤其是有着一路一带建设的国内沿线省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调查当中显示我国正在逐步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外还缺少相应的接受度以及高效的融合方式,最突出的特征便是语言服务水平不高、语言服务类型比较低、市场单一并且人才过剩。此外,我国的先进政治理念、经济改革成果,正在逐步走向外国民众当中,但是缺乏润物细无声的一种催化剂。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企业的语言规划、语言教育、语言咨询、语言翻译等层面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强化对语言服务业务的发展规划,并重新对民族语言政策进行制定。

(二)价值观外推

亚历山大托马斯认为跨文化理解能够对陌生文化标准理解进行逐步构建,属于引控行动过程以及影响的理解,是思想进入异文化取向體系的一种语境,可对一文化价值取向体系当中的每一种思维过程进行了解,并评价相关过程,归因过程以及情感产生过程。我们针对实践价值的外推,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取向体系进行结合,在实践当中进行抽取,将其在中亚具有共性的文化组织脉络当中进行有效对接,强化传播,使双方文化得到理解、论证在实践当中所拥有的更高共性以及科普性,以此对贸易合作上的活力给予保障。

丝绸之路更是贸易之路以及文化之路,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其历史背景、地理政治背景都有所不同,这便导致俄罗斯价值观在中亚的渗透非常深入。而当前很多重要国家更倾向于对俄罗斯以及西方的话语模式,美国更是以军事合作的形式输出民主,对中亚政局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并利用接收大批中亚精英留学访美的方式,对其媒体势力进行培养,这样便拥有了非常强大的亲美媒体势力以及对政治进行渗透的能力,对我国文化外推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三、结语

文化的外推,需要强化教育品牌的构造以及教育合作,教育外推属于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在某个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表现,正如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又在其他几个国家对孔子学院进行了建设,开设了汉语专业,使得更多的人民对汉语有所了解,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热爱,对民心相通起到了更好的纽带作用。其中对于青年人的培养更有益于文化交流的持续作用,所以在一带一路当中需要通过文化以及教育的沟通,使我国的思想的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鹏,陶喜红,张怀成.“一带一路”倡议下体育外交的价值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06):1-6.

[2] 周谷平,倪好.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之策略——基于留学生问卷的分析[J].浙江经济,2019(11):22-23.

[3] 聚焦“一带一路”“文化交融民心相通,让彼此的前景更加光明”[J].孔子学院,2019(03):6-15.

[4] 杨晓雷.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一带一路”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空间[J].中华纸业,2019,40(09):11.

[5] 甘冲.传承丝路精神 共建民心相通——与会代表纵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J].当代世界,2019(05):11-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一带一路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