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人才思想及其时代启示

2019-12-25 01:12展运利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列宁

展运利

摘 要: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人才理论基础上,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理论即體系完整、逻辑合理、内涵丰富的列宁人才思想。新时代条件下,重温列宁人才思想,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和时代启示,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人才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人才思想;时代启示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人才理论基础上,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理论即体系完整、逻辑合理、内涵丰富的列宁人才思想。新时代条件下,重温列宁人才思想,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和时代启示,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人才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一、列宁人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学习列宁人才思想,必须掌握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进行资本和商品输出,对内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进行殖民掠夺。俄国内部的地主贵族与垄断资本主义相互勾结,农民同地主、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同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在反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的斗争中,工人阶级逐渐担负起了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任。革命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需要人民群众中的革命领袖人才、军事人才以及各级各类人才,以此来助推革命走向胜利。在这种迫切需求人才的大背景下,列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大量的革命人才,在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列宁在工人中细心培养、大胆提拔,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领导人才。革命胜利后,国家建设需要各行各业、各类别、各层级的人才,列宁立足实际大胆使用旧社会的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工人农民等群众中选拔使用人才同时立足长远自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在人才领域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最终创造形成了关于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列宁人才思想。

二、列宁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痛打剥削者的手,使他们不能再祸害,或者说‘制服他们,这还只是任务的一半。只有当我们强迫他们并利用他们的工作成果来帮助改善新生活和帮助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候,才算把工作做到家了。”革命胜利后,面对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实际,大胆起用原来的资本家,利用其管理才能和生产经验,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发挥资产阶级旧专家的作用,给予其高额工资并教育转化他们,通过其帮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高旧体制下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并改善其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立足实际认真选拔人才。“应当广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并且公开地挑选最优秀的经济建设人员,挑选专业的和一般的、地方的和全国的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从普通工人、农民中选拔出具有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的优秀分子进入党政机关,尽力帮助他们,促使他们上进,让他们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从非党人士中挑选成百上千的人员来参加经济建设工作,使他们在建设苏维埃中担负责任;选拔精通生产、懂得现代生产技术、有一定的科学修养的专业管理人才,尽快地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去,真正实现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三)着眼长远努力培养人才。“瞄准长远奋斗目标,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为培养党政人才,列宁要求机关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修养,进而提高机关的管理水平;通过向资本家组织者、工程师领导者、技术专家学习,尽快培养无产阶级专家,造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锻炼青年学习与钻研前人积累的知识成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坚决同剥削者作斗争的能力,大力培养青年人才;教会农民识字使其摆脱文盲状态,培养农民经商本领,大力培养农村人才。

(四)全心全意关心爱护人才。“只有爱护人才才能巩固现有的新政权。”列宁认为,人才是国家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要正确对待人才。“能替知识分子做到的事情都要尽量替他们做”,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让他们甘心为社会主义贡献终身。即使在他们的技术当中不乏资本主义小色彩,也要慢慢从根部根除他们这种习惯,不能使用暴力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要用对同志的关怀促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中来。要慎重对待人才,在生活中照顾好他们,不断提高其生活待遇,再困难也要优待专家人才。对其工作成果给予一些奖赏,增发专家补贴。

三、列宁人才思想的时代启示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资源。新时代条件下,重温列宁人才思想,重点在于把握列宁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摆正人才价值的战略定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要将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为第一战略。人才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中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政治优势和人才制度优势,是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党管人才就是要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人才优先发展问题,运用党拥有的强大资源整合力、统筹协调力、组织动员力和决策执行力,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三)贯彻德才兼备的基本标准。“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必须旗帜鲜明地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和“以德为先”要求来选贤任能,真正做到客观评价人才、正确对待人才、真情拥抱人才,让真正的人才涌现出来。坚决杜绝选才用才上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盲目性、隐蔽性。

(四)树立注重实干的基本导向。“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是我们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导向。注重从第一线选拔干部,明确以实干为核心的干部考核指标。注重基层人才的培养,加强基层人才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让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到基层中去锻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復兴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要注重在实干中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实现愿望。

(五) 遵循人才成长的重要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应遵循实践育人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合作规律、师承规律、厚德育人规律、成长黄金期规律、量才施用规律等等。要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培养人、锻炼人、成就人。同时还要高度注重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倡导竞争激励、团队合作,价值形塑、品德涵养和师徒传授。

(六) 构建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用法制规范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改革科技研发的投入产出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完善各类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人才法律法规,实现人才管理法治化。

(七)营造爱才聚才的环境氛围。“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形成各类人才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人才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人才事业,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舞台。多方协力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 舒风.列宁人才思想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3] 舒风.列宁与人才[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列宁
俄罗斯醉汉 竟想偷列宁遗体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源与流:从马克思到列宁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列宁是怎样抓红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