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职责研究

2019-12-25 01:12师军强李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

师军强 李茜

摘 要:民族团结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线,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这就要求要清晰地界定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职责。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在这方面的职责分为内部职责,即教育、发展和培养、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的职责,外部职责,即组织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的职责。

关键词: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职责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对象。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应自觉担负起民族团结教育的职责。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因学生党员民族成分的多元性、角色多重性和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要切实担负起民族团结教育的职责,就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具体承担了那些职责,清晰的界定了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职责,才能有效地落实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职责的界定

党章明确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根据党章对党支部职责的规定,结合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民族团结教育职责分为内部职责和外部职责,所谓内部职责指的是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对支部内党员的职责,具体来包括用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党员、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从严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在民族团结方面的言行,外部职责是指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对外部群众的职责。具体包括组织广大同学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向广大同学群众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在服务广大同学群众过程中凝聚人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二、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职责的类型

(一)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的内部职责

1.用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党员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对支部党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丰富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宪法等法律对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法律规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科学理论、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奋斗的现实成就和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可以让广大学生党员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多个维度去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形成的必然性,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意识。

2.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党员是各族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自己本民族的青年学生中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中的多数人毕业以后还会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要重视少数民族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在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方面,在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来发展党员的同时,也要注重少数民族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将党员发展的严肃性与党员结构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就意味着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首要考察的是党员发展对象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如能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否正确理解和高度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否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方针路线、能否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等。此外,还要考察其能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能否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是否具有服务同学的意识。在满足党员发展的政治条件的同时,还要注重少数民族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发展党员的时候,要注重将各民族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进来,以充分发挥各民族先进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了解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优势,更好地将党的政策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能够代表各民族同胞的意愿,将各民族同胞的诉求传达给党组织,更好地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

3.从严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在民族团结方面的言行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方面,应该坚持严格和平等相结合。坚持严格管理,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党规等党内法规的各项要求,落实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党员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真正展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平等原则,就是要在党内首先做到民族平等和团结,“要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往往产生民族歧视; 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则会滋生民族分裂倾向”。[3]要消除特权思想,无论什么人、什么民族、来自什么地区,坚决维护不同民族党员的平等地位,对于民族院校学生党员中出现的违反民族团结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要积极解决,更要依据党章党纪党规严肃处理,争做民族团结的先锋和榜样。

(二)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的外部职责

1.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各民族先进青年构成基层党组织,应该也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承担核心作用,积极组织广大同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首先,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可以带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吸引和动员广大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坚持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其次,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应该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其他的学生活动相融合,积极利用年级大会、班会、团会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业活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力争实现全覆盖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積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方针和政策

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党支部承担着贯彻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职责。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宣传和贯彻党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理论和政策的职责。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是来自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先进青年,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一方面,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比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觉传播有关民族团结的正能量,让身边的同学了解和认同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另一方面,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优势,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宣传和解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积极消除语言和心理上的隔阂,引导家乡人民梳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3.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把人心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应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来说,就要结合实际,坚持为身边广大同学的生活学习服务,积极为身边的广大同学排忧解难,做同学们的坚强依靠。每一个学生党员都是党的一面旗帜,每个学生党员用实际行动赢得同学的支持和认可的时候,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号召力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力争实现心心相通,情感相容,求同存异,凝聚人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10).

[2] 师军强.将民族院校学生支部建设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堡垒[J].中国民族报,2017(12).

[3] 祁帆,徐伯才.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认知与创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论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求是,2017(21).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项目,青年项目“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功能建设研究”(CSQ1801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