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5 01:12杨英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班级管理应用

摘 要:班集体具有育人功能,当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等困境,团体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团体辅导为载体,将团体辅导与班级建设初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分离放飞期四个生命周期相联系,逐年设计目标递进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将团体辅导与学生成长性需求相联系,并通过开展多样教育活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增强辅导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

关键词:团体辅导;班级管理;应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央 16 号文)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这一论述明确表达了班级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文件,明确提出“心理育人”成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班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当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自身特性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提出挑战

(1) 网络带来的认知冲击。网络时代下,人人手机不离手,为人际交流带来新平台,拓展了班级管理的范围。交友、购物、订餐、学习、娱乐、通知等都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面对面深度沟通的机会,容易导致同学间情感淡薄,也使得一些学生的乐群性越来越低,“手机党”“低头族”“网络成瘾者”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对参加学校、班级活动漠然。此外,网络环境加剧了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个性化,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

(2)家庭教育带来的差异性。家庭教育塑造了学生各异的心理特点,影响同学间同质性、认同感;加之社会快速变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日益增多。尤其一些学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当陷入困境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无法妥善处理个人情绪,导致危机事件频发,这些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挑战。

(二)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班级管理水平丞待加强

传统的“你说我听”灌输式的、事务性班会是常用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单一、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方法带有行政命令性,弱化了辅导员班级管理能力。辅导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育背景,自身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新变化、发展。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提升班级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团体辅导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育人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助力。

二、团体辅导应用于班级管理机理

(一)团体辅导特点

团体辅导即团体心理咨询,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是指通过团体内部的人际交互促进使个体自省自新,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团体辅导的应用涵盖范围包括学习管理、适应、人际关系、恋爱问题、职业生涯辅导等方面,团体辅导研究已涵盖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教育全过程,为辅导员运用团体辅导增加班级管理能力、提升育人能力提供了依据。

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及技术, 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融合在一起, 将高校班级团体作为发展型“辅导团体”, 以班级活动,设计并实施为载体, 通过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与班级人际互动, 借助适宜健康成长的专题团体心理活动,在安全、保密的氛围中,通过模拟情景等方式增加个体体验, 帮助同学重建理性认知, 学习社会适应行为, 发展良好人际关系, 并发掘其潜在能量的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团体辅导,这种隐性教育方式,将管理育人与心理育人相结合,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提升育人水平。

(二)学生特点

同年级、班级中的学生,在心理、行为、以及共同面对的发展性问题,具有相似性和同一性,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辅导形式,更符合当前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在团体辅导营造的愉快、轻松氛围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旁敲侧推的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通过辅导员的启迪,学生的体验,有效緩解或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发展性问题。

三、团体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路径

(一)按照学生发展规律,逐年设计目标递进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生命发展周期。由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有着自身发展周期,根据班级发展规律,班级功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即班级初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分离放飞期。各个阶段独具特点,又密切相连,班级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发展、壮大,学生因班集体多了心灵的慰藉,满足了归属感和成长中的需求。

(1)班级初建期:班级初建设期,主要指大学一年级,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学生集合在一起,需要建立班级新的秩序和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从中学过度到大学,是人生发展中新的起点,在茫然与憧憬中开启的新的学习、生活,他们需要归属感、渴望被同学、老师接纳,这个阶段,开展 “相识是个缘”“同心圆相识”“我爱我家”等团体辅导增进学生间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学生适应性,班级还处于聚力凝气阶段,辅导员通过组建班委、深入学生等,着手班集体建设。

(2)班级成长期: 班级成长期主要指大学二年级,随着学生彼此熟悉了解,适应性提高,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加强自我管理,此时开展“时间馅饼”“画生命线”“自画像”“优点轰炸”“天生我材” 团体活动。此外,也增加了对学习和自我的认识,据研究表明,这个阶段,学生不断考量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区别,在班级建设中加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辱感。

(3)班级成熟期:班级成熟阶段即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需求多元化,思考人生价值及未来发展问题,同学间的关系与日俱增,会出现宿舍矛盾等人际问题,此阶段开展 “我的资源盾牌”“价值拍卖”“向左走、向右走”“情绪脸谱”的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分享启迪学生自我探知,发掘自身内生力和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运用资源,建设性的处理和解决所遇到问题,增进学生间彼此发自内心的关爱与欣赏。

(4)班级分离放飞期: 班级分离放飞期,指大学大四年级,学生完成本科教育,是对现有阶 段学涯结束告别,开启另外一段人生成长,或是继续求学,或是进入职场,在憧憬未来的同时,也夹杂着对未来预期的焦虑,同时,还面临这相处几年同学的分离,这时候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职场经验交流会”团体辅导,给与学生力量和温暖,缓解学生分离焦虑,处理好分离情绪。

(二)开展多种形式教育

(1)观心理电影。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多元的心理育人手段,为开展团体辅导提供便利条件,如开展心理电影赏析活动。心理电影本身具有体验性,充分调动人的感官,也是学生最为喜欢、最易接受的形式,通过赏析电影,感同深受,在观影中体悟、自身,观影后的讨论也成为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团体辅导。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影片,精心筹划观影活动,启迪心智。如本人带领学生观成长励志电影《辣妹垫底》,该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缺少关爱的主人公沙耶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的励志故事,有的同学还感动的留下了眼泪。通过这部电影体会到成长中的喜悦与艰辛,也产生了拼搏向前的动力。

(2)增加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有利手段,辅导员在班级管理管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支教等活动,使得学生提高自我成就感,此外,春夏秋冬四季到来之际,在学校或学校附近公园,一起踏青,感夏、知秋、寻冬,在实践体验中,悟感知自然,体悟生活,在观赏自然、万物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团体交流活动中促进成长,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2]何元庆.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高校辅导刊,2017,04.

[3] 覃晓茜.发展性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 2016,08.

[4] 李晶.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开放课题:“团体辅导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英,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班级管理应用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