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2019-12-25 01:12陈鹏张继格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陈鹏 张继格

摘 要:新世纪江苏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省逐渐变成经济强省。然而,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等方面苏南地区远远超过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又超过苏北地区。新世纪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既受地理位置、工业基础、交通运输能力、人力资源、文化风俗等传统因素差异的影响,又受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等后天因素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不平衡

21世纪以来,江苏省政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带领江苏人民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创新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苏省从经济大省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但是,江苏省三大区域(即苏南、苏中、苏北)的发展极端不平衡,影响或制约着江苏经济整体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数据阐述新世纪以来江苏省三大区域(即苏南、苏中、苏北)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探析造成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文献资料。

一、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江苏省统计年鉴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五个城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三个城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个城市。从2011年到2017年,这三大地区土地面积都略有增加,而苏南地区的人口由原来的2177.57万人增加到3347.52万人,苏中地区的人口则减少了90.64万人,苏北地区的人口则减少了147.08万人。17年以来,尽管苏南地区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苏南地区仍然超过苏北地区和苏中地区。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2001年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分别为5446.25亿元、1764.73亿元、2186.94亿元,苏南地区是苏中地区的3.1倍,是苏北的2.49倍。到2017年,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分别为50175.2亿元、17544.1亿元、20268.8亿元,苏南地区生产总值是苏中地区的2.86倍,是苏北地区的2.48倍。在人均生产总值方面,2001年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分别为24969元、10160元、6889元,苏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苏中地区的2.46倍,是苏北地区的3.62倍。到201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是苏中地区的1.41倍,是苏北地区的2.24倍。

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96元、7783元、6988元,蘇南分别比苏中与苏北多1413元、22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990元、3781元、3295元,苏南比苏中与苏北分别多1209元、1695元。到2017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169元、40920元、31007元,苏南分别比苏中与苏北多13249元、2316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759元、20000元、16501元,苏南分别比苏中与苏北多6759元、10258元。2001年苏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604.42亿元,占全省56%,而苏中、苏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582.87亿元、680.7亿元,仅占全省20.3%与 23.7%;到2017年,苏南地区社会消费品总额是18315.6亿元,占全省57.7%,而苏中、苏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5621.64亿元、7800.18亿元,仅占全省17.7%与24.6%。苏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绝对优势。

通过对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比分析,新世纪以来,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相对来说要高于苏北地区,尤其是苏南与苏北地区,差距较为明显,这说明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传统因素

(1)苏南地区传统优势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的传统优势。

第一,苏南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苏南地区东部紧靠上海,北部依靠长江,而上海为长三角核心区域,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与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紧邻上海的苏南地区很容易受到上海经济的辐射,促进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度发展;而苏中、苏北地区离上海较远,高度发达的上海经济对它们影响不大,尤其是苏北地区离上海更远,且周围都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只有靠自身的实力发展经济,因而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第二,苏南地区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苏南地区自古以来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地之一,并且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其代表城市为苏州,拥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出口加工区以及4个省级园区。

第三,苏南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地区交通运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江流经苏南五市,京杭大运河横贯苏、锡、常、镇,全国第四大淡水湖——太湖也位于苏南无锡。沪宁铁路线作为连接上海和内地的交通要道,更是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苏南还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然而,苏中地区位于长江北岸。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公路密度及所占比重均落后于苏南。苏北地区交通运输方面相比苏南、苏中地区更为落后。

第四,丰富的人力资源是苏南地区的助推器。苏南地区高校云集,人才济济,雄厚的高等教育实力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创新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继而为提升人力资本、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者和农民工,成为国内主要的劳务输入地之一。苏中地区,无论是劳动力的数量还是质量,均要逊于苏南。江苏省内南北地区之间显著的劳动报酬差异,促使苏北地区成为省内最大的劳务输出地,也导致了苏北地区人才的外流。

(2)传统文化的不同影响着苏南与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江苏省南北地区文化传统各异。苏南地区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苏南人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开拓和创新,能够较快地接受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且及时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苏北地区则深受“楚汉文化”影响,注重的是亲缘群体的利益及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交往活动范围表现出比较狭隘的地域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如墨守成规、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思想,阻碍了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各异。

(二)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较大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远超苏中、苏北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苏南凭借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密度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 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2017年,苏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2001年苏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776.33亿元,比苏中、苏北地区总和还要多出372.1亿元,之后越拉越大,2007年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5441.03亿元,比苏中和苏北地区总和还要多1720.71亿元。

此外,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苏南地区每年外商实际投资金额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如2001年,苏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是62.27亿美元,占全省87.4%,苏中地区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是3.96亿美元,仅占全省5.56%,苏北地区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是4.98亿美元,占全省6.99%。2007年,苏南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47.97亿美元,占全省的67.6%,其中又以苏州最为突出,占苏南相应资本的48.4%。2017年苏南地区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是153.9亿美元,占全省61.2%,苏中地区外商实际投资是50.77亿元,占全省20.2%,苏北地区外商实际投资是46.69,占全省18.6%。在大量外资涌入苏南的同時,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经济贡献较大

新世纪苏南地区产业集群聚集指数较高,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已具规模,产业集群效益已经凸显。例如,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2004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创造了江苏八成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和15%的工业总产值。然而,苏中、苏北地区的产业集群聚集指数较低,对经济贡献较低。产业集群聚集指数不同,对人均GDP贡献率也不同。江苏省人均GDP每增长1%,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产业聚集指数对其贡献率为1.263%、0.615%、0.478%。

相反,产业集群也离不开较好的经济基础,这是因为产业集群聚集路径依赖性强。当一个地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优势后,同行业的投资和相关、竞争企业会不断跟进。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和专业服务商也会随之进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配套聚集。如台湾的明基电脑投资苏州后,带动了罗技、罗礼、名硕等一大批配套企业,先后到苏州投资鼠标、键盘、主板、显示器、光驱、扫描仪等产品,在苏州地区形成了完整的计算机产业链。苏州成功引进台资从而形成产业集群的做法借鉴于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经验。新加坡的投资者发挥关系网络优势到世界各地去招商,然后“以台资引台资”,最终形成工业园区集聚式发展。

综上所述,新世纪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差距较大,由于苏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经济体量较大,而且区位、传统、人才等优势较为明显,总体实力仍然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尤其是21世纪的头几年,苏南经济不仅总体实力超过苏中、苏北地区,增长速度也超过苏中、苏北地区。

参考文献

[1]  http://tj.jiangsu.gov.cn/.

[2] 孙志军.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彬.江苏省区域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12).

[4] 顾介康.江苏经济发展的道路与特色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特点及对策》(2016SJD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鹏(1976- ),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张继格(1979- ),男,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苏南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南年俗亦动人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苏南发展
苏中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