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劳动教育研究

2019-12-25 01:12杨敬姚利岳陈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杨敬 姚利 岳陈军

摘 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存在集体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讨论,结合新时代研究生思想状况实际情况,以劳动教育为方法解决当前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劳动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等方面,劳动教育是培养劳动价值观教育、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为目的教育方式,属于理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范畴,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根据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研究生人数的增长,意味着研究生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将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比例更加协调,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但同时也会为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进一步挑战[1]。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哲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和改造,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延续。劳动对于人类而言,具有众多不可替代的作用[2]。社会是由人和人共同形成的关系总和,是由共同生活的各个个体共同建立的联系构建起来的,包含人和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和其本身意识的关系,而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化的活动,实践的重要作用在于对自身目的的实现,是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体现。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实践——认识的主体是通过教育在自然、社会、思维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强调了人的发展是通过对实践不断完善的。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必要性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大意义。2018年在全国教育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实现伟大目标过程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必要要求,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实现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教育历史上,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将劳动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将劳动教育作为推进社会观念变革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出劳动教育可以是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二、新时代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

(一)新时代研究生特点

在高等教育阶段,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有较大的差别,研究生有层次高、身份特殊等特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因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研究生受导师影响更大。由于研究生群体生源构成、学历层次、培养形式、学习目的存在很大差异性,造成这个群体构成比较复杂,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呈现不同性和多样性[5]。

(二)新时代研究生思想行为所面临的问题

(1)学历层次较高,但心理问题突出。高校研究生年龄一般在22-30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社会经验,思想观念基本定型,在科研学习、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能力,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基本形成,能较好的处理问题,其中还有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社会经验。虽然研究生思想较为成熟、行为方式符合成年人标准,但是少部分研究生相对脆弱,面对研究生科研学习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以及就业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倾向严重。

(2)创新能力较强,但集体意识淡薄。研究生学习科研以课题组、实验室为单位,其生活以宿舍为单位,学习和生活的交叉较少,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与导师联系紧密程度远远超过了本科生。另一方面,除公共基础科目上课较为集中以外,研究生上课方式较为分散,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科研成果、人际关系、就业、深造等方面,所以多采取“个体行动”方式,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对集体活动也很难热情参与,以上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研究生以科研“小团体”行动,个人意识过强,集体意识淡薄。

(3)学习动力足,但奉献精神缺乏。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财富不断积累,物质生活大大提高,在经济效益优先的市场环境下,研究生追求学术理想、满足就业需求以及对获得社会认同的期待成为研究生重要的学习动力,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6]。研究生在社会大背景以及个人明确的选择上,主要精力放在实现自身目标,失去了科研工作中的热情与奉献精神。

三、研究生劳动教育对策及方法

劳动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劳动教育积极作用,有利于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

(一)劳动教育深入课堂,树立正确劳动教育价值观

研究生课程主要集中在入学第一年,因此要牢牢抓住研究生刚入学的关键时刻,在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等各个板块中,教师积极教授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引导学生劳动正确价值观,劳动仅非“谋生或谋利”的勾当,亦非“低级技能”,甚非“惩罚的手段或思想改造的工具”。将劳动教育深入到理论课、实践课程中,把劳动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实现“三全育人”。

(二)紧密围绕基层支部,增强集体意识

在“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班级凝聚力、团支部凝聚力、党支部凝聚力较本科基层组织较差,集体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研究生个人在基层支部“获得感”缺失,根据研究生基层支部特点,因材施教,拒绝“走过场,凑数量”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基层支部的培训,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劳动意识、劳动行动能力,增强个人集体意识;培养研究生劳动教育“模范先锋”,在基层支部开展校园公益活动,利用企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团日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凝聚力,增强团体集体意识。

(三)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奉献精神

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不宜开展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例如支教等劳动实践活动,同时研究生在校期间有科研任务,不能完全脱离学习科研,所以在保障科研精力的同时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宣传“全国劳动模范”榜樣力量和正确劳动价值观,改变研究生“只学习,不劳动”、“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的错误观念。以研究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基础,发挥朋辈作用,指导本科生开展义务劳动、义务家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等组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清明扫墓、植树造林等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在劳动中领会社会价值实现,从而达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目的,增强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 何炉进.协同理论视域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研究[J].大众文艺,2018(24): 229-230.

[2] 朱丹.用马克思劳动理论指导青年学生校园公益劳动[J].青年学报,2019(01): 17-21.

[3] 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2): 93-97.

[4] 崔建超,伊绯,张海涛.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 20(05): 81-84.

[5] 王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2): 31-3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