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19-12-25 01:12梁传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思政

摘 要:当前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其中的负面信息无疑是对思政教育工作成果的抵触和消解,因此当下的社会环境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路径

一、“新思想”对思政工作提出的方向要求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面对和厘清的问题。我国的国家属性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应当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改旗不易帜。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不会指错向、走错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学子将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肩负着时代重任,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引导广大学子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明确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政治要求被写进党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同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思政工作中,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加深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思政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做到既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开展工作,又能在思政工作中清楚透彻地运用理论使学生信服,成为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政工作者。

二、“新思想”对思政工作提出的原则遵循

(一)遵循思政工作基本规律

要充分了解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把握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依据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帮助,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的教育引导。通过各种有效渠道深入了解当前大生的思想动态,全面熟悉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环节,打破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隔阂,深入一线才能探寻学生思想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另外,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明白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对学生性格养成的深远影响,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倾听学生的诉求,给予其充分尊重,与其平等交流。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和学业时期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有差异,需具体分析从而提出精准的应对方式,避免“千病一方”的粗略工作模式。

(二)统一教育主导和自主学习

统一教育者的教育主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事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工作的实效性,既要不断增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要求思政工作人员形成高度的理论自觉,自觉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解释社会问题,以扎实的学识和严谨的学理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能够全面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所需的能力构建,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研当前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要,统筹学校各种教育及服务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和自我教育的氛围。

三、“新思想”下思政工作路径探索

新时代的学子对于“美好思政”的需求与当下思政工作开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呼吁广大思政工作者在原有思政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和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优化顶层设计:领导班子主抓思政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党政领导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障,能够确保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领导班子主抓思政教育工作,要按照国家关于思政工作的相关要求,落实好主体责任。在学校层面,成立由校党委领导的思政工作组,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方案。校领导定期深入思政课堂,了解思政课开展情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思政工作进行反馈讨论,并及时调整。

(二)搭建工作平台:拓展课堂空间

课堂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明显,要提升思政课的效果,就要搭建新的工作平台,拓展思政课堂的空间。当前,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但是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沟通机制的缺位导致难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因此搭建新的工作平台是拓展课堂空间,延长课堂效果的有效机制。各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联合成立工作室,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依据思政课程设置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每月设定主题,专业课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思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贯穿融入当月思政主题。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延展思政课的课堂空间。

(三)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大思政”的校园环境

提升思政工作效能,还要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大思政”的校园环境,建立起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等为主的“全员思政队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上课下、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党建团建等全过程,寓于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建设、奖助学金评比等全方位。在守好线下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基础上重视线上思政教育,开拓思政教育新的领域,做好宣传教育,全面占领网络思想高地,以微信、微博、 短视频软件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展开“微思政”教育。全面统筹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学院, 创建“大思政”的校园环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炜,李宪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习近平新时代哲学思想的三个维度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8(3):7-11.

[2] 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9(4):5-15.

[3] 燕道成.从传播学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7(3):35-40.

[4] 郭丽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东实践——发展逻辑、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31(1):38-46.

[5] 魏一明,张占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J].中州学刊,2017(11):1-7.

[6] 姜佑福.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结构[J].学习与探索,2018(6):21-26.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刚要.[M]人民出版社,2019.06:241

[8] 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20/c40531-30806708.html.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politics.gmw.cn/2017-10/27/content_26628091.htm.

[10] 孙立军,许静波.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3):67-74.

作者簡介:梁传龙(1991.02- ),男,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