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策略研究

2019-12-25 01:12张冠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自媒体时代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自主、传播内容复杂零碎和传播形式实时多样等特点。与此相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困惑与日俱增。直面现实,在高校层面,培育高校创新机制,增进教育效力;在政府层面,规范政府监管体系,形成联动合力;在社会层面,传播社会正向能量,提升媒介能力。几方面力量多层联动、协同弥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认同必然会日渐生成。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维度。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和政治中的热点话题。以往的研究中,高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多,但视界稍显狭窄,而自媒体时代的关切和把握又是价值观认同研究中关涉较少之点。基于此,立足自媒体时代,在宏观的社会视域下探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策略就成为本文的重要研究目标。

一、自媒体时代及其特点

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 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在“去中心化”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和获取者,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三个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多元自主的传播主体

自媒体时代使用网絡新媒介的民众数量在逐渐增多,参与主体的身份也更加多元,令社会发声不再局限于主流话语体系,个体、企业、中小型媒体等都可以在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一定作用。这在促进民众自主发表观点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对网络信息环境的管理难度。若主体在自媒体时代获得规模化、碎片化信息时缺乏理性判断,也易使“自主”成为假象。

(二)复杂零碎的传播内容

自媒体的出现降低了信息发布门槛,令大量具有导向性和片面性的新闻信息进入民众视野,使其所获取的传播内容更加复杂难辨,扰乱价值判断和选择。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缺少系统管理,其内容多呈现为零碎的个人观点。若相关部门忽视对自媒体传播内容进行监督过滤,放任一些反动偏激的观点持续发酵,极易产生不良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影响。

(三)实时多样的传播形式

自媒体时代人们用于发布、传播和掌握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开始更多的依托网络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平台。视频直播、慕课教学等实时交互的传播形式也在自媒体时代得以广泛应用。这使得现实活动可以延展到网络世界,带来更高收益与信息价值。但自媒体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不良信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利于良性秩序的建设维护。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惑引发原因

自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工作带来新形势,各社会主体如不及时应对,极易使大学生受到社会转型期下多元价值的冲击,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惑,产生功利化、个人至上等错误意识形态趋向。

(一)高校教育教学引发的困惑

1.教学内容侧重理论,加大学生理解难度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的相关内容,目前高校使用教材多是采用理论介绍的阐述方法,忽视引导大学生依托生活实践、结合时事话题进行理解认同。若长期侧重理论型教育,不仅难以达到显著效果,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刻板印象,以应试心态开展学习。自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与此教育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更易接受感性的网络信息,降低教学效力。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校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选课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为单一的讲解法与演示法,缺乏师生间良性互动。教学考核集中在期中期末,教师无法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需求,难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选择。长此以往,极易使当代大学生对相关课程形成难懂枯燥的思维定势,降低了解理论深层魅力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安排不合理,忽视学生需求差异

大学对专业研究方向有着更为具体的划分,使学生间的知识背景区别变大。当今高校所普遍实行的“大波轰”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理论课程,不能同时满足同教室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易造成理论理解上的“阶层分化”。同时高校在针对不同年级和身份(政治面貌、学生骨干等)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识,忽视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现实需求。

4.教育落实途径单一,影响学生实践体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多局限在课堂教学、讲座培训,社会实践的机会虽多但是参与的大学生仍为总数的一小部分,尚没有形成系统形式和长效机制。在校园文化方面,很多高校仍然沿用旧式的校园文化熏陶模式,缺少体现时代精神和大学生心理,作用甚微。虽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依托自媒体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实途径,但因技术、运营知识不足,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监管体系问题引发的困惑

目前政府对防治自媒体舆情的关注程度仍需加强,对其传播信息的内容把控也有缺位、不到位情况。自媒体时代传播的实时化,缩短甚至打破了政府与民众了解信息的时间差,增加监管工作的难度,亟需政府提升能力。此外,政府各部门处理问题缺乏联动合作,令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得以继续利用大学生求知心理,宣传错误观念,阻碍认同形成。

(三)社会舆论问题引发的困惑

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多元自主化的特点令社会舆论不再仅由主流媒介主导,极大动摇了主流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权威地位。社会舆论的方向也在自媒体的影响下逐渐向不确定性和情绪化发展,削弱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策略

大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点趋于形成的关键期,需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协同发挥正向作用。在自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高校、政府和社会应审时度势、协调配合,共同提供坚实基础。

(一)高校:创新培育机制,增进教育效力

1.更新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坚持科学引导,减少纯理论灌输。高校可依托自媒体时代的交互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参与式、合作式的动态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认同。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直观可行的呈现给学生。除了已有教材,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必要的辅助材料,适时更新丰富教育内容,契合时代精神与大学生心理特征。

2.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教师应因势而新,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提升技术应用、信息表达和观点感染能力,增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整体感受,寓教于乐,提高教育信度和效力。课后,教师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实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疏导困惑;定期为学生推送前沿观点、社会热点解读等正向言论,延伸教育影响。

3.完善教学机制安排

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教学机制安排,缩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差异。高校可专门开设面向固定专业、年级和身份的学生有关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课程,充分发挥自媒体时代优势,以多种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增进认同,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4.建设系统育人平台

高校应加强自身媒介系统建设和运用能力,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拓展教育实践途径。高校需注重在自媒体平台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设置与学生相关的交流板块,鼓励学生留言互动、提出建议,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浸入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高校可利用自媒体积极宣传动员辅以学分设置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以榜样激励、朋辈学习等形式贴近大学生生活,深化认同。

(二)政府:规范监管体系,形成联动合力

面对自媒体时代带来的舆情危机和不良影响,政府要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权威地位,着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形成系统惩罚机制。政府可配备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和人才队伍,推行实时全网监测,对负面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及时预警处理,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需注重权威发声,推进正向价值引导,各部门联动合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切实保障。

(三)社会:传播正向能量,提升媒介能力

面对自媒体挑战,主流媒体应确保权威影响力,创新呈现形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主流媒体可推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专题栏目,切实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个体应提升媒介素养与能力,增进社会责任感和信息安全意识,避免情绪化和煽动性言论。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维护网络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社会风尚。

參考文献

[1] 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5(03):112-120.

[2]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出版社,2013.6.

作者简介:张冠玉,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