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9-12-25 01:12杨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精神命脉。高校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拓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方法,不断汲取养分,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始终灌溉着中华民族。高校为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风雨,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学习和践行其中各种优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厚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文化自信,提升个人修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一直维系中华民族统一、团结。历来无数仁人志士通过言行壮举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如“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抒发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我们现在走出了流血革命、生死存亡的时代背景,但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继续传播下去。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之情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去书写人生华章。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与我们根深蒂固的优秀传统有着巨大的联系。深入挖掘和学习其中的道德规范,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道德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忠孝荣辱观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道路越来越宽,使得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喷涌,各种思潮、各种观念冲突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持续加强对中国的价值观渗透。在这种背景下,需要迫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拥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興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基础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同源性,在价值理念上具有契合性,在价值追求方面有着相似性,将二者融合刻不容缓。

(一)文化基础上的同源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部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人生观教育方面,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贤者或者做一名君子,这与“君子喻于义”,“君子怀德”,“君子不器”有着相似性。又如在道德观教育方面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吸收了优秀思想中“以德立人”的人道准则。再如政治观教育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也是当代大学生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

(二)价值理念上的契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上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些价值理念一直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具有契合性。

(三)价值追求上的相似性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古人致力于培养“贤人”、“君子”乃至“圣人”是相似的。另一方面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还具有坚定的定力等,从而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奋斗,继而实现共产主义,这与古人培养人才报效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维度追求天人合一,在个人维度追求君子人格,在社会维度追求社会和谐,在国家维度追求家国同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选择和借鉴。

(一)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内容,不但“授之以文,”还要“约之以礼”。“文”主要指书本知识,用居安思危、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思想智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灌溉学生头脑。“礼”是指行为规范,化繁为简地将简单的行为规范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向学生传授“礼”、“义”、“廉”、“耻”、“忠”、“孝”、“悌”、“信”等道德规范,让这些道德规范“入心”。

(二)充分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手段

高校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手段充分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孔子是一个博闻强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他本着“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建议教育者可以借鉴儒家“循循善诱”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课堂上避免理论灌输贯穿全课,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习环境,但是现状是,大部分大学生只达到了只“通”不“专”的境界,为此应充分应用“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做学问从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三)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明确的教育目标,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注重培养人的担当意识;“家国同构”的爱国主义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精神;“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的廉洁文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忠孝观念等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就是通过文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担当意识、爱国情怀、诚信精神、忠孝观念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努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9.

[2] 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63-67.

[3] 渠彦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性审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1):65-69+81.

作者简介:杨薇(1992- ),女,黎族,辽宁本溪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