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9-12-25 01:12周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为高校将资助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文章通过高校资助体系的研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理论,说明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体系的必要性,提出高校资助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激励等作用,提出高校资助体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资助

资助是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高校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不让每一个经济上存在困难的有志学生失去求学的机会。高校的资助体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相对而言已较完整,按照资助者可分为:政府奖助金、学校奖助金、企业奖助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资助要求。高校自主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完善,更要注重对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的资助,培养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自立自信自强意识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还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全面、更深入,同时注重方式方法,保护受资助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体系的必要性

(一)思政工作需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首先,高校资助体系属于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必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不断探索如何将资助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形成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同时思政教育的融入反作用于资助体系的,促进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三、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基层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受资助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真学习三全育人和精准扶贫的思想,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相关政策和思想,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形成凝聚力,让贫困学子正确看待贫困与未来,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问题。

(二)思政教育需不断探索创新

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学校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然而,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一方面要不能让学生对思政课堂产生空洞泛味的刻板印象,要加强对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探索。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照顾到贫困学子相对敏感的内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资助工作直接影响贫困学生的求学,是保障性的基础工作,同时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帮贫困学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资助工作正好为思政教育的形式上的探索,思路上的创新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资助工作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首先是功利歧视心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课堂学习、了解新事物、人际交往等资源中难免处于劣势,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贫困大学生较难融入到大学集体生活;高校一般在大城市中,而大学很多时候是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新颖事务容易让学生心理上暂时迷失,在经济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消费,这类学生中不可避免的也包含贫困学生,贫困生本身经济条件更不好,对贫困生思想的影响更大。其次是诚信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不愿偿还助学贷款,在不够认定是贫困生资格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方法认定为贫困生身份等,一方面对宿舍、班级乃至整个学校形成了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占用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的资源。第三是缺乏感恩意识,政府为处于求学困境的大学生提供了完成大学学业的机会,作为大学生,应心怀感恩,努力完成学业报效祖国,如果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缺乏感恩的心,失去了回报社会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得过且过,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1]。第四是不愿自立自强,资助是帮助贫困学生安心完成学业的基础保障,如果因为受到资助而失去奋进的心,将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学生健康积极成长。

(二)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首先,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思想引领功能,引领的是整个教育环境的公平、受资助学生的思想价值培养。高校资助工作以教育的公平性为思想基础,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层面解决了每一个希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贫困学子的上学问题,让贫困学子感受到来自于国家、学校的坚实后盾;精神层面首先消除了贫困学子因经济问题产生的不能入学的不安全感,有了幸福感,其次需要高校在学生入学后在资助过程中对进行感恩、诚信、自立自强等思想上的引导。其次,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部受资助学生,这部分学生数量庞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不断输出高质量人力资源提供了保证[2]。第三,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具有激励作用,资助为贫困学生提供了读书深造的机会,激励贫困学子更加努力学习,实现个人成长并回报社会;贫困大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树立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思想品格。总结而言,资助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解决因贫富差异性带来的校园问题,维护社会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培养专业能力扎实,思想品格完善的人才。

三、高校资助体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资助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创新资助工作要从多层面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真正让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感恩意识、诚信意识、自立自强意识等。感恩教育不能仅仅通过征文、演讲的形式,要让学生感受深刻,切身的感受到作为贫困学生来自整个学校的温暖,利用实践锻炼、自省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说理教育等方法[3]。将感恩教育融入受助学生的点点滴滴。例如开展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请优秀资助典型学生做专场汇报;开展系列学雷锋实践活动活动,引领学生找到表达感恩的途径,在高校的大环境上形成感恩的氛围;资助过程中的诚信教育主要以宣传为主,包含思政课堂的传统方法,新媒体方式宣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诚信教育,附加采取诚信承诺制度,加强学生诚信使命感。自立自强教育在于树立受资助学生的自信,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形成院校两级勤工助学规范化制度,学生有保障在校生活的能力后才能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

(二)以精准资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思想,将精准扶贫指导思想与资助育人体系融合,形成精准资助。贫困生个体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对资助教育的认知上也不同,这就需要以精准资助为理论基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贫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以精准管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资助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思想,组织学生申报,材料的审核,贫困生的评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需要精准的管理,形成公平公正、有人文关怀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使得资助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资助,需要在每个环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神上的资助,让每个资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璐.浅析精准扶贫视域下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96-98.

[2] 赵康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论坛,2019(13):25-26.

[3] 刘亚敏.高校资助体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2):28-30.

作者简介:周静(1989.12- ),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