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2019-12-25 01:12陈瑞晋利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陈瑞 晋利珍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发挥其关键作用就在于打造更多的思政课“金课”。文章进行了高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相关理论分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理论基础

2018年6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同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國大学教学论坛”中从“两性一度”来解释“金课”,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3]。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关键作用,而充分发挥这一关键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分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理论基础,为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提供依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一经典理论的重要人物之一。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新的对象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具有何等的意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4]。”马克思把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他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按照他的观点,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现定性,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依据,有需要的产生才会引发人的行为活动。因此,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现实程度,需要的发展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为高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提供了科学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具备课程目标达成度高、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参与度高、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等方面的特点。而归根结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充分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只有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要,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愿地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够使自身的意志和品质得以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个把教育科学化的教育学家。在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可以将教育唯一的任务和全部的任务概括为这样一个概念:道德。”[5]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内心自由、完善、友善、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的完人。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其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而多方面的兴趣由此也具有了道德的力量,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完人”。

(三)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约翰·杜威(1859年—1952年)是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道德教育方面,杜威认为,教育的道德性和教育的社会性是相联系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威胁着学校工作的巨大危险,是缺乏养成渗透一切的社会精神的条件,这是有效的道德训练的大敌。”[6]杜威强调学校生活、教材、教法都应当融入社会精神,把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看作“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这三者均为道德教育的必要途径。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包括着如当今社会的时事政治等诸多要素,把时政热点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之中,利用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等有效途径,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精神和社会意义,对开拓学生视野以及启发学生思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针对我国当时的教育现实,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重要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地位非常关键,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要借助它来落实,“教学做合一”要求“按照学生的能力需要,来指导学生应济环境之需”,并否定了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完全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是摆脱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且充满新鲜活力的课。思政课“金课”建设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足以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师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要勤于钻研教材,深入研究理论,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學生从“低头族”变成“抬头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还应当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其次,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传导主流意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讲解内容充满道德的力量。合理利用提问、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除此之外,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通过组织学生或师生共同参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亲身感受真理的现实力量,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最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易近人的作风接触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和与教师交流的想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校也应提供师生接触的渠道和机会,促进师生彼此的沟通。建议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或是教师借助学习通等平台,线上与学生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6/22/content_5300334.htm.

[2]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5.

[5]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郭官义等译.赫尔巴特文集(第四卷).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77.

[6]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76.

[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79—480.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广项目(项目编号:4030190103)。

作者简介:陈瑞(1994- ),女,天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晋利珍(1974- ),女,河南濮阳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