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配套小区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2019-12-25 01:12李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住房的条件越来越好,居民住宅区的规划也越来越明确,自1998年居民住房的改革后,购买商品房成为居民消费中的热潮,通过商品房的买卖也间接促进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城镇小区周围的基础配套设施既方便居民的生活,也有利于城镇经济的长期发展。通过建立商圈、学校、医院等城镇基础建设,提高城镇的社会功能服务水平,做好经济基础建设,也是方便人民生活。其中城镇配套小区的幼儿园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发展,让小区和幼儿园形成配套建设。

关键词: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城镇小区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幼儿园的建设,做好幼儿园的基础建设将有利于吸纳人口,提高城镇居民常驻人口数量。一个成熟的小区应该设施完善,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为了达到分散城市交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小区应该具备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经济商业的性质,而在小区内建设幼儿园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对孩子的照顾,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区的便利性和人性化,居民不必为了孩子上学问题而困扰,不再出现入园难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居民的生活压力、城镇交通的压力等。小区建设配套的幼儿园也会积极影响城镇规模的发展,越加重视小区的基础配套的建设,未来小区辐射的周边经济发展也越加良好。

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是社區生活的基本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配备幼儿园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上班族的幼儿服务,如果幼儿园的距离太远,部分家长会在送孩子上学和上班之间形成时间上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社区建设应该配备幼儿园,通过不断完善社区的功能,更好的服务于居民,同时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也会促进社区的建设发展,居民生活要求和社区服务可以相互促进,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小区建设幼儿园对居民和社区都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二)社区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成熟的社会应该具备各种功能,对教育、医疗、金融。商业等方面都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的体系,各行业的功能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将会造成城市社区的发展不够平衡和稳定。

二、城镇配套小区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城镇社区的幼儿园产权归属的问题

根据《物权法》显示,小区的道路、绿地等都属于小区居民的共有财产,而对于幼儿园的产权归属问题界定的比较模糊[1]。一般小区的幼儿园的产权归属有以下三种问题。在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幼儿园的产权归属于当地政府,然而在二线、三线等城镇的小区幼儿园仍然产权归属不明。针对一线城市的产权问题,《民法通则》里要求幼儿园的产权应该属于教育局,但实际情况是一线城市中幼儿园的产权属于政府,目前没有一则比较明确的规章来规定幼儿园的产权[2]。二是幼儿园的归属权是属于小区。在实际情况中,小区在建设初期就和买房者签订合同,明确了小区的归属权是属于小区,但是小区不能把用作幼儿园建设的用地另作他用,这种情况下也是比较有利于小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区功能的完善性,一键式的规划,避免了小区与居民后期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区和居民都带来了便利。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幼儿园的产权属于居民,这种归属权的配置比较被动,是在小区和居民未签订幼儿园建设的合同的情况下,由居民出资建设幼儿园,在小区规划上来讲也缺失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3]。

(二)城镇社区的幼儿园办园模式的问题

关于社区幼儿园是应该基于社区公共事业模式进行建设,还是应该基于私人社区开发商的模式进行建设,这一直是围绕社区建设不可绕开的问题。通过社区开发商建设幼儿园可以使得社区幼儿园的建设更加一体化,使得社区和幼儿园可以同时完工,在社区完工的时候也是幼儿园完工的时候。开发商建园需从政府方买得土地使用权,这样就会增加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为了收回成本,幼儿园的经营模式会变得更加利益化,开发商从后期可能会为了招揽入学儿童而进行一些商业性质的活动,这样是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也是不符合幼儿园的性质,因为幼儿园应该像其他教育行业一样,不仅是以盈利性质为主,更应该是为了服务居民,服务大众,开发商过度掌控幼儿园的建设权力,就会容易形成内部垄断的价格,这样是不利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对居民的长期利益也是不利的。

(三)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问题

幼儿园是主要针对2至6岁的孩童进行学前的教育,主要通过一些训练和教导,使得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态度,能够有基础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同时也能够启蒙孩童的艺术审美表达情趣,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孩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幼儿园应该更加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行为,和孩子的天性应该给予足够的鼓励。有研究指出,一个成年人的性格从2至6岁就已经开始在逐渐形成,在孩子的世界观里还没有完全明确的世界观,幼儿园应该领导孩子释放天性,多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其表达自我,从表达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保护孩子的天性就是保护孩子的性格,因为孩子的天性是自然美好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益处。幼儿阶段仍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孩子学习多种知识,而是对这个社会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一些幼儿园为了营销,经常打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以此来制造契机和噱头,来达到刺激入学消费,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4]。

(四)城镇社区的幼儿园内部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事故频频发生,幼儿园在对于幼龄儿童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经常出现幼师恶性体罚幼儿的情况,一些体罚行为已经超出教育手段的范围,性质已经发展成为幼师施暴事件,在曝光事件之后,一些幼儿园会出现监控影像丢失的情况,大部分情况都有园方想要掩盖真相,或者是幼儿园内的基本监控设施建设不到位,因此学前教育也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5]。在这些事件被曝出之后,反映了的是部分幼师的缺乏职业素质,对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缺乏耐心和领导,一旦孩子出现不合作的情况,便容易发生幼师打骂的情况,这样不仅给幼儿,给家长带来伤害,同时也给幼师行业蒙上了一层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园内部的管理缺乏,对于幼师的内在道德要求和外在职业素养应该进行加强,同时幼儿园内应该加强管理,对幼师职责和职业道德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准则。

三、如何改善城镇配套小区的幼儿园发展现状

(一)制定完善的小区幼儿园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必须建设能够与居住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而小区幼儿园作为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应该明确小区的产权问题,处理好建设规划问题[6]。国务院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小区幼儿园的产权,一旦幼儿园的产权归属明确之后,幼儿园责任也会随之明确。如果是开发商的产权,应该制定详细的规范化文件,确保在开发商开发建设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施工作业,防止在经营期间哄抬幼儿园入园价格等问题。如果产权属于政府,也应该做好幼儿园建设的预算,防止资金腐败,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合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得幼儿园从产权和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冲突和问题,从而保障小区居民的权益和利益。解决产权归属问题也能够促进小区的发展,使得小区的产业成熟。

(二)改进幼儿园的运营和管理的模式

改善幼儿园的运营和管理的模式,首先应该对公共设施和商业社区进行区分和平衡,在这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幼儿园的管理也会发生变化。在公共设施的运营模式下,幼儿园的建设将纳入教育体系中,幼儿园的管理也会具有标准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公共设施建设的完备性,就应该公开办园资金信息,对相关的建设费用实行透明化的处理,增强幼儿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商业社区的模式下,就要注意地皮划分问题,在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中,应该既保证开发商能够用合理的价格拿地,同时也应该保障和明确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务实幼儿园的建设,防止在社区建设中把幼儿园的建设用地改为他用,政府对开发商在拿地用途上实行一定的监管,防止建设乱象。同时在商业社区的模式下,幼儿园的管理就属于社区管理的一部分,想要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就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三)从整体布局上调整幼儿园的分布

城镇中心的幼儿园数量比较集中,城镇中心的幼儿园的密度过大,因此需要从整体上调整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包括公办幼儿园。首先应该从幼儿园办学的条件上进行把关,幼儿园的基础建设、硬件条件、幼师资质、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标准化的检验,整改办学条件不和格不达标的幼儿园,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够重新营业[7]。结合房地产开发的情况,合理布局,使得小区内的幼儿园能够合理分布,同时能够吸纳周边非小区居民的幼儿进行入园,实行就近入园的原则,解决部分居民入园难,幼儿园远的问题。另外,积极鼓励偏中心的小区幼儿园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分散中心地区的幼儿园办学的压力,同时也给非中心地带的居民幼儿入学带来方便。同时应该缩小幼儿园之间办学、教学、管理的差距,使得资源能够均匀分配,可以制定幼儿园办学补助条例,对于符合办学补助条件的幼儿园应该给予资金和资源的补助。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从而可以使得幼儿园的数量和资源能够均匀分布,调节幼儿园之间的差距。

(四)改善幼儿园的园内装饰建设

由于幼儿园属于社区内的一部分,在进行幼儿园的建设时应该保障幼儿园内的基本设施,同时也应该将幼儿园和社区内的景观进行统一协调建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可以增大幼儿园内的透光面积,通风透光,使得孩子能够在一个舒适宽敞的环境里。对于园内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植物种植,盆栽景观的设计,园内的植物种植可以与社区内的植物景观形成对应,反映了幼儿园与社区的融合性。通过在园内种植多种植物,增强园内的美观,使得幼儿园的孩子宛如身处在大自然中,通过对多种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植物,既可以增强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得孩子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快乐成长,也可以增强对植物的认知,丰富对自然和植物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与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益处。另外,园内的自然景观的建设也加强了社区与幼儿园的联系,使得幼儿园在功能和形态上能够与社区更好的融合。

四、结语

城镇配套建的设幼儿园应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社区功能的完善,相关管理者应该尽快制定出详细规范的法律法规,使得社区内的幼儿园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稳固城镇小区住房的价格,也能够促进小区的发展,促进小区周边配套设施的整体发展,在整个配套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发生不良的资金运作,不断总结社区发展的经验,处理好幼儿园的运营模式,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资金,完善社区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开放商、居民、政府等各方积极协调合同,制定出适合的管理运营模式,使得最后呈现的效果既能够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社区品质,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能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玲.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和改革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15-16.

[2] 吴仪.小区配套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现状研究[J].文存阅刊,2017(23):166-167.

[3] 李君安,丁浩芮.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16(01):73-77.

[4] 王葉,郭苹.基于政府角度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5):121-124.

[5] 李琳,柳倩.流动儿童入园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设计——以上海市政府购买民办三级幼儿园服务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8, No.303(7):7-11.

[6] 胡马琳.小区配套幼儿园所获政府支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11):29-34.

[7] 李玲.城镇化背景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18-119.

作者简介:李珊(1989.04- ),女,汉族,河南济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