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城市社区党建探析

2019-12-25 01:12王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城市社区社会治理

王勇

摘 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已成为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城市社区建设和治理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发挥着政治动员功能、整合社会功能和民生服务功能。目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要通过建立健全双向协调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群众自治中的作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及建设高素质社区服务队伍提供人才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关键词: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还强调,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社区治理秩序和成效,始终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有力引领。

一是发挥政治动员功能,强化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治理头绪和内容日益增多,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到组织志愿服务、开展文体活动,再到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等。另外,社区治理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若多个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性和凝聚力,那么必将影响社区治理工作。因此,在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中,必须让基层党组织居于“中心”位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轴心”作用。

二是发挥整合社会功能,用好各类社会资源。要善于用党的资源来撬动社会资源,用体制内组织带动体制外组织,避免党组织单打独斗、包办代替,体现“治理”的本意,体现党建引领治理的要求。依靠党建把各项工作、内外资源进行最大限度整合,推动相关问题高效解决。

三是发挥民生服务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主渠道作用,在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引导居民互助服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方面,全心全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好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而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二、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党建工作观念落后、方法不适

有的地方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习惯用街道社区党建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基层党建,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城市基层党建就是街道社区党建换了一个“马甲”,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区党建,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类型的活动组织平台,发挥了联系组织、联系党员和联系群众的共驻共建作用,但是,由于缺少经验总结、理论梳理、典型引导和组织推广,造成搭建平台快,变化也快,难以积累成果,形成活动型组织的基层基础工作模式。有的自生自灭,昙花一现,有的换汤不换药,有的讲过就算做过,有的只求一时宣传效果,有的墙内开花墙外红,有的一任领导一任做法。这些都是造成面上活动热热闹闹、实际效果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

(二)互利共赢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具体表现为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不强,整合组织资源、拓展活动空间动力不足,参与社会建设领域的渠道不畅。一些干部甚至把社会参与看作额外负担,能不做就不做,还没有把党的社会工作纳人职责范围,思想尚未进入社会工作领域。

(三)参与活动平台缺乏必要整合

建立在活动型组织平台上的诸多规章制度,主要存在四方面缺陷。一是规章制度细化优化不够,没有及时修订调整,直接影响操作性;二是各种活动组织制度之间的关联度不强,缺乏相互照应,造成各吹各的号,各打各的鼓,有的甚至发生冲撞;三是一旦活动任务完成,规章制度也就名存实亡,没有形成制度积累;四是活动形式与内容发生变化,规章制度对不上号,缺乏操作依据,随意性大,影响活动的有序佳。规章制度的粗糙,使制度失去应有的严肃性,削弱了执行力,造成忽冷忽热,甚至形同虚设,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建章立制有效牲不强

与上下级隶属关系明确、利益相关的管理型组织不同,活动型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于搭建有利于活动主体共创互赢的平台。不同行业的党组织,不同隶属关系的党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要。但在實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只反映一方目标、一方利益和一方需要的偏向,使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失衡,从而使活动本身丧失了活力、魁力和生命力。参与者则丧失了积极性,组织者也就减弱了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区党建已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城市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新领域。为此,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双向协调的领导体制

建立条块双向协调领导体制,改变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单向性协调模式。双向性协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条可以协调块,块也可以协调条,这种协调具有相当刚性的约束作用。条与块的分工中,条的优势在于政策性资源性等专项协调强于块;块的优势在于群众性社会性等综合协调强于条。还应明确条块协调的主体责任范围、内容、方式,便于操作。实现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条块结合、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成为常态,基本建立“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运行机制。

(二)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群众自治中的作用

支持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按照各自章程行使自治职能,注重从政治上领导、工作上指导、思想上引导、舆论上疏导,改变事无巨细党支部说了算的情况。依托社区党员代表会议载体,动员包括在职的居民区党员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并成为群众自治的骨干力量。依靠在职党员整合小区资源,为民所用,完善居民区的服务网络,增加服务群众的形式和内容。运用信息网络,加强居民区党员和楼组六大类的线上线下结合,静态动态结合,保持信息畅通和对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党支部工作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并善于用制度来领导群众自治,用程序来规范群众自治。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城市社区社会治理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