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2019-12-25 01:12王梦圆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王梦圆

摘 要: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增多的毕业生数量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社会各界一直对高校的就业率极为关注,就业情况是核量应届生教育是否受到社会接纳的一次性指标,它被社会外部环境、人才培养的水平、职业规划指导等多方因素影响。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文章对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就业特点;就业对策

现如今,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学科,同一学校不同院系的就业情况分析经常报道在各个媒体网站上,每年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一直在互相追逐竞争。就业变化对招生工作、教育教学培养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家教育部门为了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以创业带动就业、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就业、鼓励到基层就业、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等等。根据学生目前就业现状的特点,解析形成原因,有针对的调整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可以更好的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数量和质量,缓解大环境下的就业压力。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特点

(一)“慢就业”现象普遍化

学生毕业就要找工作的传统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理解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毕业生中逐渐出现了一个就业现象:慢就业。目前的毕业生已是“九五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没有了经济压力,不用急迫的找到工作,家庭稳定性的就业观较弱,因此他们更趋向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毕业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选择等待,并不急于就业,这已经不同于曾经的“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二)就业种类多样化,新兴工作模式大众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工作已经不固定于每天做在办公桌前完成工作,“自媒体”这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工作模式不再单一,他们可以不用按时在单位打卡上班,而是根据自己所要制作的内容在不同的场所进行编辑,制作完成后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上传,最后以平台固定的计算方式来算提成,点击量越大提成越高。这类职业门槛低,专业技能要求低,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形式多样化,比如线上直播、写公众号文章、拍摄短视频等等。自由职业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课余生活赚外快的常选职业,在现在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自由职业作为他们的毕业去向。

(三)出国出境留学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高等教育的桥梁已经连接至国外高等学府。学生们选择出国留学可以享受到不同国家的科研研究、人才培养等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实力不仅可以负担起高昂的留学费用,而且可以给孩子提供在国外的生活保障。同时,越来越多对的国外高校也认识到巨大的中国留学生市场。为保证出国留学的渠道通畅,自费留学中介机构数量大量增长,业务也越来越广泛,让想要出国留学的家庭不再为繁琐的手续忧心,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越加普遍比例稳步增长,选择直接工作的学生数量也就逐步减少。

二、应对思路及对策

面对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特点及问题,高校增强了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毕业生个体主观意愿在就业率选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成为各个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工作,各个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帮扶措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就业这一大难题。

(一)各个高校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教育厅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将就业创业工作细化、规范化。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发展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位置,就业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院领导、各院系书记、主任及全体就业工作小组成员参加的就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校就业工作,建立完善目标考评体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同时,明确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直接与班主任、辅导员津贴挂钩,调动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共促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能力提升,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结合院校自身就业创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学院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开设必修课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利用文化必修课的时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渗透于大学四年的教学活动,形成低年级养成意识,中间储备知识与实践能力,高年级开展实操训练、出成果的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为学生提供就业观念、职业定位、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引导与帮助。这样在大四的一年时间里,学生就可以有方向有目标的寻找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各种就业指导培训。适时安排毕业生参加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开展创业榜样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有关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择业技巧、求职知识、创业实践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分场次、分专业的宣传和指导,邀请省市就业创业知名专业人士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咨询。同时与社会上的创业研究培训基地共同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践活动,通过免费创业培训,让更多有意创业的同学学习创业知识,练就创业能力,创造创业条件。

(三)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以及选择机会,积极搭建多种渠道“双向选择”平台。积极办好各类毕业生就业创业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增强双选平台的实效性。主动联络跟专业相关的单位、企业,有针对性的向毕业生精准推送招聘单位信息。

为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机会,精准化开展就业创业信息宣传,广泛收集信息,完善宣传渠道。高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就业创业信息,经过审核及时将信息向广大毕业生传达。充分发挥校内就业信息宣传栏、就业信息网的雙重作用,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过。针对手机等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积极增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QQ群,上线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微网站、开通学生工作微信订阅号,创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微信群,开通短信服务平台等,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广泛宣传大学生就业创新信息。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创造实训平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与人社局、工商局、税务等部门建立一站式办公服务点,为创业活动提供方便的平台。

(五)健全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与反馈机制,进一步形成覆盖全校的招生—培养—就业系统运行机制。为进一步了解离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充分掌握用人单位与社会反馈意见,为离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质量不断地提升,高校可以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质量调研与用人单位的社会评价工作。通过调研活动,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以及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撑。在调研基础上,建机制、抓实效,努力将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与用人单位社会评价工作制度化、体系化。一方面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际成效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已经出现的不足,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机制,以进一步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和校友及企业的联系,通过校友推荐、老师推荐等途径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获得更多实习、工作机会,从而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以实习带就业。与此同时,鼓励更多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与学生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衔接。

三、结语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需要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高效开展,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学校的培养帮助广大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程序,调整择业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业竞争,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努力完成毕业生就业创业数量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外部环境变化与就业选择理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7-8+23.

[2] 曹梦瑶,杨淦.试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前置的必要性及关键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66-67.

[3] 王锦鹏.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9(15):243.

[4] 黄婉丽.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9(15):203.

[5] 黄华.基于脱贫攻坚下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6] 李俊鵬,崔长春.港澳大学生赴内地就业创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智库时代,2019(34):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