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促进我国智慧养老的健康发展

2019-12-25 01:12豆小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豆小红

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49亿人,占总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日益增长的高龄失能失智“空巢”单身老人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健康养老的社会需求和市场潜力很大,研究我国智慧养老的健康规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智慧健康养老是一个多重复合概念

智慧健康养老的内涵具有多重性、丰富性和层次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名词术语,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全面系统把握其科学内涵。当前,我国学者从技术角度界定智慧健康养老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左美云(2014)认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常敏(2017) 认为,互联网时代,智慧居家养老就是围绕着居家老人的现实需求,将实体服务与信息网络有机结合,使居家养老服务更便捷、高效、实惠,是顺应时代潮流,践行整体性治理的一种改革、创新。余晓艳(2018) 认为,智慧居家养老具有普惠、高效、便捷、低成本、资源整合、多样化与个性化服务、促进传统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功效。但我们不能将智慧健康养老等同于技治主义式、工具理性式的养老模式,正如英国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曾尖锐批评过的:“工具理性占领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理性被完全遮蔽了,一切都变得技术化、程序化、世俗化了,崇高、神圣与超越都退居幕后,甚至完全被遗忘了”。技术工具只是手段,价值理想才是目的,价值理想是属于理性人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相对于物质、技术、工具永远是终极目的。

“智慧养老”包含多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要使老年人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者和终极受益者。二是家庭层面,要能提供智能家居设备和智能家政服务。三是社区层面,要建立功能齐备的智慧型社区服务中心。四是机构(组织)层面,要培育智能化、专业化、便捷化的养老机构(组织)。智慧养老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三个方面,智慧助老主要是指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帮助老年人;智慧用老是指利用好老年人的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经验,帮助老年人实现人生价值,如老年人可在咨询资政、科研教育、医学专技、抚育孙辈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孝老具有中国特色,重点是开发和推广引领世界的智慧孝老产品和服务。智慧养老主要领域包括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社交生活等。智慧养老主要模式有居家模式、社区模式、机构模式、虚拟模式、异地模式等。

二、智慧健康养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和政府的初心。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因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养老事业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事业之一,也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智慧养老要坚持以老年人为本,以用户为本。“智能化”的重要特征是有感受度,要通过数据集合、共享互联、“信息跑路”,让老年人享受服务更便捷、体验更舒适、办事更流畅。“智慧养老”的目标,应当像网购一样方便,致力于让老年人及时、便捷地享受到各类养老服务。智慧养老要把老年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通过高科技的技术、设备设施以及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让老年人全方位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高质量的生活。“智慧”更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人的创造性、灵活性、聪明性、适应性,在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既要做到有智慧,即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实现绿色环保人性养老;又要利用好老年人的聪明才智,为老年人打造健康、快乐、便捷、高效、有尊严、有价值的幸福晚年生活。

三、智慧健康养老要坚持绿色“两型”发展思维

智慧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要坚持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发展思维,在发展实践中要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问题,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最多的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成本和效益是两个复合(综合)的概念,成本包括经济、时间、人工、物质成本等,效益包括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效益等。智慧养老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智能化设备,在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人力时间等成本,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成果,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实现优质高效的理想目标。这些智能设备通过相应的适老化设计,可以完成人工不愿做、做不好、甚至做不了的为老服务。

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重点要做好适老化产品设计和改造,充分整合改造利用好闲置社会资源。根据国家、部委近年来的相关文件要做好以下工作,如《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民发〔2016〕179号)文件中的要求:“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经过一定的程序,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文件中的倡议:“鼓励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

之前我国关于养老工程建设文件,其建设重点侧重于全类型发展、注重设施建设,现在的建设重点越来越注重居家与社区设施点状覆盖的优先发展、倡导积极整合改造利用闲置资源方面。但就发展水平而言,现有的政策文件层次、闲置资源利用和建设项目实施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急需完善和创新。当前,一要针对改造项目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评估,选择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支持和实施方案。对于大多老旧项目、它类项目而言,改造设计时存在较多局限、较大制约,其设备设施更新设计、空间重新布局划分、功能分区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新生问题、棘手问题,需做好大量前期调查研究、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工作。二要坚持改造项目总体成本不低于新建项目总体成本原则。本着节约资源、环保生态、不大拆大建理念,改造项目总体成本特别是经济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总和不应该高于新建项目总体成本,否则的话,就选择新建养老项目。一般来说,改造项目优势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利用而非成本控制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旧项目、闲置项目的改造,如果项目验收条件、技术标准能在不影响安全情况下有所放宽,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三要制定与执行针对改造项目的标准与规范。多数老旧项目、闲置项目由于建设年代、结构体系、初始功能等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与新建项目标准规范不一致、相矛盾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与改造项目相匹配的设计审批标准规范,在确保安全、功能、效果的前提下,改造项目标准可以略低于新建项目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2] 刘浏,王羽.2013-2018年中国养老政策与产业引导分析[J].城市住宅,2019,2.

[3] 孙建娥,张志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

[4] 陈春柳.“五化”策略助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1.

[5] 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含义与模式.中国社会工作[J].2018,11(中).

[6] 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湖南智慧养老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父母异地养老研究》18BRK0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