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

2019-12-25 01:12孔留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孔留杰

摘 要:文章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渠道、对网络真实性的判断、所聚焦的高校网络热点事件、大学生是否会被网络舆情影响等方面问题,通过调查获取了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调查结果分析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1]。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成为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愈来愈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以郑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进行调研,分别从大学生获得网络信息的渠道、对网络真实性的判断、所重视的高校网络热点事件、大学生是否受网络舆情影响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探寻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结果,根据调查数据反应的问题,对做好高校网络舆情提出相应建议。

一、基本情况介绍

郑州师范学院现有39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243人,设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此次调查的对象均以郑州师范学院在读生,累计发放《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问卷》样本420分,收回有效样本数400份,样本的有效率为95%,此次调查的样本性别构成为女性78.75%,男性21.25%,其中,35.5%的大一学生,40.25%的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占21.25%,大四学生占3%。

二、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平时上网目的分析

67.75%学生表示每天上网时间三个小时以上,意味着大学生课后活动基本被网络占有,更偏向网络的娱乐、交际功能及网络浏览新闻获得资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对主流媒体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观点和看法。

(二)大学生了解高校网络舆情途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上,74.5%学生获取途径是通过学校官网微博微信,远远超过了其他渠道。72.25%学生从好友QQ空间动态、朋友圈或微博了解高校网络舆情,23.75%学生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获取。

(三)大学生所关注的高校热点事件及参与度分析

对于大学生对所关注高校网热点事件和领域有哪些呢?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校园建设类、教学质量类、事故灾害类及评优评先类等方面信息关注较多。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上比较关注的往往是与社会国家及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对于社会和校园热点事件讨论理解,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三观。

调查中,在回答“你觉得同学们为什么参与网络上热点讨论?”时,42.75%的大学生表示为了针对学校工作及其他社会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等,38.75%的大学生表示交流意见,感受平等及言论自由。这表明了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度和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高校和社会话题的讨论。

(四)大学生对网络舆情所持的看法分析

大学生们在面对着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感性与理性并存,并未盲目地、完全相信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关于“学生是否思考过网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调查中发现 90%的学生半信半疑,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清楚意识到网络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但是3.5%的学生觉得网络舆论是真实的,这部分学生就很容易被舆情引导所影响。

调研学生对于跟风网络舆论潮流而评论的态度时,44.75%学生持反对态度,22.25%学生表示无所谓,6.25%的学生表示支持跟风评论。

(五)针对网络舆情是否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事件本身的判斷

从调查情况来看,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从图4的调查数据来看,13.75%的大学生表示网络舆情很大程度会影响自己的看法;有20.75%的大学生表示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其中 59.5%的大学生表示会了解事情的经过,持有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做好网络舆论相关工作。

(六)大学生评价学校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分析

关于学校是否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时,调查数据表明,有54.5%的大学生表示应当推行常态化引导,有34%的大学生表示紧急情况时非常有必要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监督。

对于学校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如何,60%的学生认为引导有力,能够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并澄清事实;33.5%学生表示引导欠佳,偶尔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另有6.5%的学生认为无人引导。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在校大学生而言,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和侵害。

(七)关于加强网络舆情治理建议分析

在高校突发网络舆情时,学校应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发展方向方面,72.75%的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网络文明宣传教育;70.5%的学生表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正确的处理,增强学校和学生的沟通;69.75%的学生表示,高校应及时发布针对突发事件的官方权威消息,引正纠偏,并扩大宣传力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新闻媒介,客观理性发表评论和观点,增强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和自我过滤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网络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团日活动、集体联合签名、发布倡议公告等,营造文明健康、风清气朗的网络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加强《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网络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告知学生违法行为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和必须承担的严重后果[2]。进一步强化网络空间责任意识,规范网络行为,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二)充分发挥高校主流媒体重要作用,牢固树立正向舆论引导

高校主流媒体是高校主办的传播媒体的统称, 是高校进行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校园文化建构的主阵地。从此次调查分析情况来看,尽管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还很薄弱,但在网络舆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50.5%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在校园网、校园论坛、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权威高校主流媒体中发布官方信息。这充分说明高校主流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公信力。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3]。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学校主流媒体尤其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切实把高校主流媒体,作为校园舆情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树牢正向舆论导向,提高公信力、增强权威性,充分发挥好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防范和化解各类突发网络舆情危机。

(三)加强网络舆情机制建设,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应对能力

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尤其是对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及有关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加强网舆情研究,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定期研判舆论形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其次是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针对高校突发网络舆论事件,及时向学生公布真相、表明态度、辟出谣言,并根据事情发展和处置情况发布相关信息。对于此过程中出现的误解误读和质疑,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化解学生心中释惑,正确引导、凝聚共识,不断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徐建勋.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3] 习近平总书记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