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

2019-12-26 03:20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亚历山德拉凯瑟父权制

王 婷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二十世纪后期,全球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人类开始反思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文学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率先引入生态批评,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生态女性主义批判并揭露,“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男性中心主义”,正是因为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才使得人类精神发生异化,最终导致生态危机,并倡导建立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重塑人类精神世界,进而解决生态危机。凯瑟是世界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对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诠释,非常契合生态女性主义的追求。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挖掘凯瑟小说中蕴涵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对建立男女两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缓解生态危机有重要的价值。

1 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诠释

父权制社会中,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得到人们普遍接受,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压迫甚至得到女性自身的认同。凯瑟塑造的一个个拓荒女形象,是对父权制社会文化猛烈的批判,主张重新审视女性的地位,变革传统男女关系,解放女性受到的束缚与压迫。

1.1 颠覆传统的家庭关系

父权制家庭关系中,男性提供经济来源,主宰家庭一切事务,而女性必须服从于丈夫或父亲,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毫无地位和权利。在《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中,凯瑟对父权制家庭关系进行了彻底地颠覆。

亚历山德拉意志坚强、思维敏捷,十二岁前就成了父亲的帮手,随着她渐渐长大,父亲就越来越依靠她的智谋和判断力,一遇到事情就要和她商量。当父亲病危时,把家庭的重担交给了亚历山德拉,要她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带领家人守住整块土地,尽管她有两个魁梧的弟弟,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九岁。当经过三年的大旱与歉收,很多农民看到的土地是干瘠、枯萎、焦黄和苦难的,纷纷放弃土地逃往城市,但亚历山德拉看到的土地却是美丽、富饶、强盛和荣耀的。亚历山德拉召开家庭会议,说服两个弟弟,卖了牛和老玉米,同时用一半宅地做抵押,尽一切力量筹钱,把能买的每一亩地都买下来。最终,那里任何一个人都会告诉你这里是“分水岭”上最富的农场,农场主是个女人,名叫亚历山德拉•伯格森。

安东尼亚的父亲年老体弱,性格软弱,又不懂得种田,拓荒生活十分的艰辛,在遭遇暴风雪后,雪默尔达选择了自杀,使得安东尼亚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这时,安东尼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虽然很想上学,想像父亲那样学很多东西,但是家里农活繁忙,哥哥安布罗希顾不过来,于是,安东尼亚就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想把家里的土地变成一个富裕的农场。安东尼亚结婚后,家庭地位更加的突显。库扎克是城里人,不适应农村生活,寂寞的差点要发疯,但安东尼亚总是想办法让他开心。开荒很辛苦,库扎克只想着离开,但安东尼亚劝他坚持下来,最终,土地有了纯收益,日子越过越好。库扎克说,她也并不总是对我管得那么严。这些都表明安东尼亚在家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别于传统的父权制家庭。

1.2 追寻女性自主和独立

在父权制社会,女性作为“他者”而存在,是男性的附属品,其社会角色具有从属性、次要性和被动性,温柔、胆小、脆弱、感性是她们的特质。凯瑟对这一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塑造了很多反传统的经典女形象,倡导女性的自主和独立。

亚历山德拉个子高挑、健壮,穿着男士长外套,看上去一点都不显得别扭,好像本来就该是她穿的似的,还挺有年轻军人的派头。当医生说她父亲好不了了,亚历山德拉丝毫没有慌张,默默地承受着当前的困境,无论困难多大,她都要聚集力量去面对它、处置它。更可贵的是,不同于两个哥哥,虽然洛和奥斯卡很勤劳,但在工作中却不会用脑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而亚历山德拉从小就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亚历山德拉决定借钱买很多地时,奥斯卡认为家里种不了那么多地,大家会拼到累死。亚历山德拉说,可怜的孩子,你不必这么干的,城里买别人地的人就不会去种它;我们得学那些聪明人,不要学傻瓜;我不希望你们总是这样干活,我希望你们能自立。

安东尼亚刚开始在哈林家作帮工时,觉得对她是“赛如天堂”,但她的生活和思想却被禁锢在哈林家这个小小的圈子内,丧失了自我。直到有一天夜晚,潘恩强吻安东尼亚,被安东尼亚打了一记耳光。哈林先生发现后,认为安东尼亚行为不检点,名声败坏,要她好好想想,要么放弃跳舞,要么另找工作。安东尼亚猛然醒悟,像我这样的女孩儿,已经到了能快活就尽情快活的时候,连我亲爸都不能限制我,哈林先生就更加不能限制我,为了自由,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终于冲破传统束缚,转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自由女性,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2 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诠释

伴随科技进步,世界经济飞速增长,创造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人类的消费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认为自己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对自然也丧失了应有的敬畏心,并狂妄的认为自己凌驾在所有自然存在物之上,为了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物质欲望,对自然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开发,这种无视自然规律的自私行为,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无情的破坏,环境危机越发严重。人的无限追求可以指向物质世界,也可以指向精神世界,当无数人追求精神世界,那人类便没有大危险,但是追求物质世界,地球就可能会被人类的物欲横流破坏地无法居住。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引起凯瑟无限的焦虑和思考,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自然环境的关心,并对人类精神世界异化的愤慨和担忧。

2.1 征服自然,精神迷失

消费主义盛行,使得人们物质欲望无限膨胀,这不仅可能会对自然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让人变成物质的奴隶,玷污人类美好纯洁的心灵。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体现了凯瑟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福瑞斯特上尉的家在一座小山上,又宽敞又漂亮,和周围的灌木林、墙上的蔓藤、附近的三角叶树林融为一体。山脚下有条未经改造的小河,流过半是牧草、半是沼泽的草地。换了别人,准会把这片低地的水抽干,改成高产的庄稼地,但是福瑞斯特上尉喜欢小河这样弯弯曲曲地流过草地。放眼看去,满山坡盛开鲜艳的野玫瑰,到处都是鸟儿和蝴蝶,仿佛世外桃源。艾维是个不讲道德、奸诈狡猾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当福瑞斯特上尉经济困难时,艾维趁机租用了他喜爱的草地,并抽干草地的水把它改成了麦田。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平衡的做法,破坏了自然生态,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后果。一场大雨使得河水暴涨,福瑞斯特的家被大水围困,窗户不见灯光,房子是黑黝黝的,这和之前的世外桃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好的环境被人类贪婪的欲望所摧毁。

福瑞斯特太太天生丽质,身上闪耀着“贵妇人风度”,在人们眼里,她不论穿什么衣服,不论在什么场合,没有不漂亮的。她皮肤总是白得跟白丁香花似的,芬芳晶莹。她身上有一种什么东西,一闪之间就能把你吸引住。她只是盼你一眼,仿佛就会渗进你心里,让你心醉。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让人们着迷。但是,随着福瑞斯特上尉去世,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变得让人内心满怀厌烦和蔑视。她为了把房子卖一个好价钱,不顾流言蜚语,常常和艾维在家见面,在人们眼中艾维仿佛成了家里的男主人。在得知人们叫她风流寡妇时,丝毫没有羞愧之心,反倒蛮喜欢这个称呼,之前贵妇人的形象荡然无存,最终沦落成粗俗、无耻的艾维的情妇。福瑞斯特太太在走向拜金主义的迷途中,迷失了自我,糟蹋人们对美的理想。

2.2 融入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生态系统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就是人类的精神生态。只有人类和自然协调一致,才能实现美好的生态乌托邦。在《邻居罗西基》中,凯瑟通过罗西基向人们展现了一种美好的生态乌托邦。

邻居们只是追求财富,自然仅仅是他们攫取财富的被压榨的对象,虽然这些人家里粮食成堆、牲畜满圈、存款丰富,但是孩子们却面黄肌瘦,过得并不快乐。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黄金,因为它是居住在人们灵魂之中,人们只有通过节制物质享受、淡泊宁静,才能真正获得愉快。罗西基一生淡泊财富、向往自然。他在辛勤耕耘的过程中领悟自然、融入自然,享受劳动的快乐,自然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还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和快乐。当发生自然灾害时,邻居们个个都很沮丧,想到的是放弃自然,逃往城市,而罗西基却乐观坚毅,想到的是守护自然,坚信人类只有扎根自然,融入自然,把自己的命运同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保障子孙后代的健康幸福。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罗尔斯顿指出,人性深深地扎根于自然。人类只有融入自然,把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纳入自己的道德责任,才能拯救人性,进而拯救自然,化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理想中的乌托邦。

3 结语

恩格斯说,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的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每次胜利取得的结果,在自然的报复下,又出乎预料的被取消。当今世界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异化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后果,人类只有转变自己的价值观,构建生态价值观,才能解决人类目前的困境。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重读凯瑟的小说,可以发现,凯瑟一方面描绘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关系失衡和人类精神异化的场景,另一方面又绘制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和人类精神安宁的乌托邦。这对于我们反思“男性中心主义”,重塑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亚历山德拉凯瑟父权制
英国亚历山德拉公主
试析维拉·凯瑟《啊,拓荒者!》的崇高性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你是哪种职业呢?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编织“青苔”的女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老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