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26 17:28王凤丽王家敏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冷藏车冷库冷链

□ 王凤丽,王家敏,毕 然,姜 滨,2

(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3 2.山东鲁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逐渐由解决温饱转到追求安全和营养。鲜活农产品保鲜时间短、易腐烂,不易保存和运输,而冷链物流运输方式可以保持新鲜、防止变质,减少运输途中的价值损失,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印发的一系列物流发展规划都强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其发展将迎来难得的机遇。

山东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加快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2 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2.1 生鲜农产品体量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需求旺盛

全省蔬菜、果品、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133.77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866.01万吨,奶类产量231.32万吨,禽蛋类产量445.15万吨。2018年,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2134.2亿元,是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规模超千亿的省市,连续二十年领跑全国,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0% 以上。据统计,以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为主要品种的山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额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每年增长达30%。

2.2 冷库容量居全国首位,冷冻库单体容量大

山东省冷库总容积786万吨。其中,冷冻库350万吨,冷藏保鲜库310万吨,占全国的75%以上。大型冷库(单体5000吨以上)680座,中小型冷库超过2400座,低温储存能力超过780万吨,占全国(4015万吨)的19.43%,规模及比重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

2.3 冷藏车数量居全国前列,重型车占比80%

省交通厅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年底,山东省共有货物专用运输冷藏车9202辆,占全国冷藏车辆(7万辆)的13%,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重型冷藏车(车辆总质量大于14吨)数量最多,为7322辆,占全省冷藏车数量的80%。

2.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应用面广,监控覆盖率高

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应用紧紧围绕着温度控制展开,温度传感器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山东省冷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开发,可实现温控数据的实时上传,省市有关部门可实时监控企业温控数据。重点农产品企业均已实现仓储、配送关键环节的温度监控,部分企业已着力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无线通讯技术与温度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

2.5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行业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全省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规模企业(年收入800万以上)达到160家,独立核算的专业冷链物流公司100家。以荣庆、盖世、维尔康、齐畅、福兴祥、远洋鸿池为代表的综合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东方海洋、连海、鑫润、中凯兴业为代表的仓储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靖海集团、先锋、大鹏、中外运冷链、澳华为代表的运输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探索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对称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以家家悦集团为代表的连锁商超零售企业,全面实施绿色仓储设施标准与规范化应用。全省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3 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冷库、冷藏车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均衡

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水产品冷库建设较多,果蔬类冷库数量偏少且较为落后;冷冻库容量偏多,冷藏保鲜库建设较少;排管库较多,冷风库较少;小并联机组较多,大型变频制冷机组较少。

冷藏运输主要集中在肉类、水产品等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而在水果、蔬菜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的应用很低,山东省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55%和65%,而果蔬冷藏运输率仅有30%;从地域上看,冷藏车主要集中在临沂、潍坊、济南三市,占全省冷藏车的50.4%;由于冷藏车购置成本及车队管理成本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冷藏车数量较多,全省冷藏车保有量最多的企业为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数量为1000辆,而加工型企业仍以租赁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为主。

3.2 冷链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温度监控设备及定位系统使用率较高,但仅仅停留在仓库温度监控、视频监控、运输途中的温度监控、GPS车辆定位监控等单点应用阶段,而且其他信息系统的使用率普遍较低,企业调研数据显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平均使用率仅为27.4%。

3.3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水平相对落后

尚未形成衔接流畅的设施设备体系,低温穿堂、封闭式月台以及相配套的电动滑升式冷藏门、防撞柔性密封口、液压升降式装卸平台等设施设备的应用较少,影响温控效果。只有先进的冷库和运输车辆是远远不够的,冷链的运输和储藏必须无缝连接,使货品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环境中,否则,设备先进只会增加成本,而效果将“归零”。

3.4 冷链物流人才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

根据山东省物流协会数据显示,省内各类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多达10万人。根据对山东省冷链物流企业的调研数据,73.2%的冷链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包括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操作人员、综合管理人员三大类。省内高校的人才供应严重缺乏,人才培训渠道有限,现在省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有30所,专科院校有74所,但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只有2所高职院校,开设冷链物流方向的仅有临沂大学1所高校。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的公益性培训较少,主要的培训方式为企业内部培训,培训能力及培训方法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更为突出。

4 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支持企业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水平。推动示范企业提高冷库、冷藏车标准化程度,对冷库交接货通道、叉车、货架、月台等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逐步形成标准化的设施设备体系。以标准化业务流程为切入点,支持大型商贸连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全程标准化冷链体系,推进冷链一体化,形成科学、严格、系统、“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

4.2 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①鼓励企业进行冷链设施设备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监控体系,推动冷库、冷藏车、冷柜等设施设备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等冷链监控设备,提高对冷链过程的实时感知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系统软件应用,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②建设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大数据资源库。针对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设并运营管理好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站、APP终端等多种方式,整合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冷链物流资源,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冷链市场供需的匹配衔接,减少冷库和冷链运输车辆的空置率和空驶率,优化冷链物流资源配置。

4.3 推动冷链设施改造升级

①启动冷库改造升级工程,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库温结构优化调整。依据山东省农产品冷库分布偏重城市和销地的特征,应在特色产品主产区建设产地生产加工型冷库,建议相关部门支持建设果菜产地采后冷却、分拣、初加工、包装、冷链运输设施等。

②开展冷藏车运输能力提升工程。在果菜、水产、肉类重点产区和销地开展冷链运输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冷链企业采用液氮喷淋等节能环保型制冷技术冷藏车,通过购买、改造方式提升保温车、冷藏车等冷链运输车辆的保有量。并通过增加制冷、保温、控温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设备,对现有运输车辆进行冷藏或保温性能升级改造,对现有简易冷链运输车辆进行GPS和北斗定位追踪、温度监控功能等改造,提升冷链运输信息化水平。

③开展冷链终端设施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应用全程冷链温控技术,高度重视终端销售节点,实现“最后一公里”不断链。选取冷链物流基础好的大型连锁商超作为示范单位,做好大型商超冷藏柜的公益宣传推广,示范带动其他商超使用。鼓励社区生鲜便利店建设果蔬冷藏柜,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生鲜低温自提柜或移动式社区冷链销售终端,加快构建惠民便民的果蔬直销配送终端体系。

4.4 加快冷链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建设

尽快围绕冷链物流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扎实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相应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农产品食品科学等知识的复合型冷链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规范娴熟操作技能的各类冷链物流作业人员。建立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培训机构等各方参与的冷链物流人才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冷藏车冷库冷链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大型冷库建设发展趋势
利用光伏发电制冷的冷藏车设计选型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2019年我国冷藏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一季度市场分析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欧洲冷藏车主流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