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研究*

2019-12-26 17:28曾小娇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淘宝精准电子商务

□ 曾小娇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2018年国务院下发了“乡村振兴”方法措施,对农村消费增长、网络流通、电商、快递的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远安县作为宜昌市山区县城,虽然已于2018年获批退出贫困县序列,但目前仍有贫困人口264户共计569人口。当下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农村电商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电商助力精准扶贫成为一条快速脱贫的有效途径。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电商精准扶贫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远安县,进一步研究如何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1 研究区域概况

灵秀湖北,心在远安。远安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隶属于宜昌市,位于宜昌市之东北,历史文化悠久,是黄帝夫人、华夏之母嫘祖的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县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6镇1乡。全域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物产较为丰富,各乡镇均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路运输体系,在不远的将来还将形成铁路等运输体系,仓储物流产业在远安已初具规模。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远安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县政府贫困户摸底大走访、贫困村现状大调研,全县共有15个贫困村,9751户23426名贫困人口。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远安县电子商务工作整体呈现开局良好、推动有力、发展迅猛的强劲态势,2018年全县电商主体突破1900家,注册各类网络店铺2000多个,其中,农村主体开设网店1200多个,网店数量位居全市山区县首位。截至目前共有3家龙头电商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2个产业大户相继打通电商销售渠道,实现了传统涉农经营主体触网升级。2018年共实现网络零售额37.34亿元,其中,上行网络销售额3.62亿元。通过“互联网+农村电商”帮助贫困户销售香菇达890万元、销售茶叶达650万元、其他产业达52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2659户农户(含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1200元。目前,远安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264户5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5.3%降至0.37%以内。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2 远安县“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举措

2.1 推进体系不断健全

成立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26个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7个乡镇负责人为组员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交通、扶贫、共青团等部门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商扶贫工作。建立了专项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出台《远安县2018至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明晰各项任务责任单位,分年度确定梯次目标任务,完善了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配套出台了系列农村电商发展扶持政策,研究出台《远安县电商扶贫奖励扶持办法(暂行)》,多个层面提供政策激励,有效推动各类群体全方位参与农村电商发展。

2.2 硬件设施逐渐改善

建设完成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菜鸟乡村物流中心,督促乡镇建设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县、镇两级电商发展阵地,为全面助力本土农产品上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实现15户或30人以上村民聚居地公路硬化全覆盖,全县形成“城际-城区-城乡-镇村”四级公共交通无缝出行体系,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客车通行保持率达100%,农村涉农产品及网货运输条件显著改善。全县宽带用户达到43811户,人口普及率达到23.43%,基本实现了117个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影响力和覆盖面提供了可靠支撑。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初步建立,全县现已建成电商产业园1个、电商产业孵化园1个、农村淘宝运营中心1个、物流中心1个、农村淘宝综合服务站点83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2.3 人才培养有序开展

统筹建立健全“轰炸式基础培训、滚动式梯次培训、菜单式精准培训”的电商人才培训机制,整合人社、经信、农业、教育等部门资源有效推进电商人才培育。2018年针对各类有需求的创业个体开办电商培训班33期,累计参训2100人次;组织本土电商讲师培训3期,已吸纳14名优秀电商主体建立了本土讲师团队;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电商企业、创业青年到十堰市竹溪县、陇南市成县、礼县、杭州、徐州等地参观学习先进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和经验。

2.4 产业融合初见成效

充分对接县域主导农特产业,以“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精准制定农产品上行作战图,建设香菇、绿壳蛋、桃、茶叶等采购基地,成功将香菇、大米、茶叶、野生猕猴桃等初级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以来累计通过线上渠道销售香菇、茶叶、绿壳蛋等本土农产品近4000万元。楚园春酒业通过新创“楚小仙”果酒品牌,进驻酒仙网、京东超市、1919网等酒类电商平台, 2018年实现线上销售额750万元;本地园林绿化企业七彩园林与本土龙头电商企业紫园电子商务强强联合,注册成立宜昌七彩奇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开设湖北省首家办公花卉类天猫旗舰店,目前日均发货300多单。

2.5 平台搭建卓有成效

积极寻求与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对接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万企”计划大力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建成农村淘宝远安服务中心、菜鸟物流中心,有序建设镇、村两级服务站83个,预计到2019年实现农村淘宝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有效依托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完成了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此外,充分对接京东商城建立“京东 远安馆”和“京东 远安扶贫馆”,统筹运用微信平台建立电商扶贫远安社群馆。其中,京东远安馆在全国300多个地方馆长期位列前10名,2018年以来京东平台实现涉农产品销售收入1054万元、社群馆实现涉农产品销售收入154万元。

2.6 物流体系逐步探索

依托县级农村淘宝运营中心、菜鸟物流中心和镇村两级农村淘宝综合服务站打通站点快递物流,目前,已实现部分非集镇行政村淘宝快递直通。始终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引导县内有实力、有担当的快递物流企业自主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正星物流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项目落地石桥坪,正在探索以新零售方式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统筹运用117个村居“村村通客车”捎带、发展“草根物流”等方式加以补充,进一步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2.7 电商扶贫进展有序

农村淘宝综合服务站的有序建设,全面开启了农村居民网购新体验,有效降低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成本。此外,通过积极引导电商经营主体扶贫帮贫,建立“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电商经营主体以入股分红、定点采购、劳务用工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多次策划开展“电商+认购”电商扶贫活动,通过线上新开设“京东远安扶贫馆”、电商扶贫社群馆,开展帮销活动8期,共销售本土农产品近900万元。

3 远安县“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困难

“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加速了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对于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的经济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实践仍存在一定困难。

3.1 农产品上行依然存在短板

目前,远安县农产品供应端产业基础依旧较为薄弱,大部分初级农产品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直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同时,远安县冷链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绝大部分农产品不耐储、易变质,农产品上行受到极大的限制。

3.2 乡村物流体系建设举步维艰

目前,远安县已基本确立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网络格局,但乡村快递物流配送慢、配送贵的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地广人稀、点多量小等问题仍旧严重制约“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仅仅依托村淘项目布局和当前正星物流农村电商物流综合项目试点,借助企业“亏本式”运营,并非长久之计。

3.3 人才培育机制依然不够健全

电商人才培训工作目前基本上由单位部门自发组织按需开班,缺乏统一组织领导,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同时,没有专门的学员招募计划、场地安排、授课费用等培训经费支持,培训班次没有保障。

3.4 农村电子商务的示范宣传和推广欠缺

远安县仍存在“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推广难度大、农民接受程度低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对电子商务不够了解,频繁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例也使他们对电子商务产生不信任感,农民担心网络交易中资金的安全是影响“互联网+电商”在农村广泛推广和接受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不像传统实物交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农民对自己在电商平台中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持怀疑态度,故而“互联网+电商”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接受程度较低。

4 提升远安县“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绩效的建议

4.1 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强化政府的引导宣传和指导作用

积极争取省、市商务部门支持,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进行,壮大远安县农村电商产业,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宣传力度,对于已经取得有效成果的村庄和农户进行重点宣传和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县营造浓厚的电商氛围。

4.2 建设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度,积极引导优质商家入驻,协同电商扶贫领导小组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仓储、冷库、乡村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商企业服务聚集。依托阿里菜鸟乡村物流和远安县民营物流快递企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探索利用农村淘宝服务站为纽带,鼓励、支持、引导物流快递企业参与农村物流建设工作,深入农村市场进行农产品、农资经营活动,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4.3 夯实特色产业基础,推动电商产业集群建设

挖掘农村产业特色,以远安县优质米、食用菌、茶叶、水(干)果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培育电商产业集群,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村。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迎合当下社会的主流消费趋势,打造现代化文创产业体系,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营养价值,塑造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并使之转化为收益。通过打造标准化生产流程,让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群体也能实现标准化作业,从而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难题,既为当地政府企业创收,又可以实实在在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

4.4 健全电商人才培训机制,着力培养电商人才

整合现有培训资源,进一步健全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机制和培养体系。在定期定点开展电商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推动电商技能培训延伸到乡镇、村(居),统筹谋划落实高层次精准培训,切实打造县域电商扶贫工作人才梯队,切实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板问题。

猜你喜欢
淘宝精准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校园“淘宝”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淘宝试衣间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