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2019-12-26 08:52周爱军汪春胜
关键词:专业对口管理科学毕业生

周爱军,汪春胜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换挡升级阶段,粗放型、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相关产业逐步退出,以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意味着各行业、企业对掌握一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校提高育人质量,高质量解决高校的“出口”问题。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编制和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将其作为学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围绕高校就业质量的研究很多,集中在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就业能力素质构成以及就业提升路径等方面。探究就业问题,尤其是探究某一学科相关专业的就业质量问题需要从动态的视角来观察研究,侧重数据的挖掘,统计分析该学科相关专业就业表现出的现象,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原因,提炼出相关专业就业特征和问题,基于此提出针对性强、结合度高的就业质量提升对策,此类研究相对较少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数据分析

就业质量是一个难以全面科学界定的概念,但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是可以确定的。我们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2018年共3500余名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为基础,从就业地区的演变、就业行业的动态变化、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的各年度情况,以及考研录取率的演变等四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就业特点和发展演变趋势,希望能为同类高校相关学科、专业提供参考,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本研究的对象是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程造价四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从表1可以看出12年来毕业生数呈现递增态势,四个专业学生整体相对均衡(具体见表1)。

(一)毕业生就业区位选择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吸引力紧密相关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集中在大中型制造企业、建筑企业和信息技术以及物流类企业。

表1 2007~2018年毕业生数 单位:人

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希望优秀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居,以增加城市发展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和城市人口,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和城市不仅能反映行业发展态势和城市吸引力,也能反推学生就业意向地区和企业,加强精准对接,对高校开辟就业市场和产学研合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数据统计12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情况发现,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在安徽省本地就业的数量波动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从2007年的占比一半到2018年的占比不到四分之一,期间最低占比约为五分之一,本省内的优质人才流出现象明显。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速较快。长三角地区对比安徽省内呈现出了交替的现象。珠三角地区和安徽省外的其他中部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较少,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与安徽省其他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比较,因其经济发展迅速,高校聚集,教育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互联网产业等快速发展,对毕业生吸引力逐渐增强(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毕业生地域分布占比 单位:%

(二)就业行业相对集中

就业行业相对集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为统计方便,将升学的毕业生纳入到专业对口来计算)。从毕业生的就业行业的动态数据来看,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比从2017年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究其原因,工程造价专业类应届毕业生自2017年迈入工作岗位,大分部进入到国有大中型建造类企业就职,拉高了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比,这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造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具有很大的关系。到一般中小企业就业占比从2007年超过80%最高点下降到2018年的46.50%。“三资”企业近年来对人才需求进一步放缓。升学占比整体呈上升态势。提升受教育水平已经成为多数普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见表3)。考研越来越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的重要选择,但随着国家研究生招录政策的调整,对该学科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挑战。

表3 不同年份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 单位:%

通过统计发现,工程造价专业对口率能稳定保持在86.35%;工业工程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74.8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在79.65%左右波动;物流工程在专业对口方面,相比其他专业稍有不足,从第一批就业生34.30%的低对口率到近年不断上升接近60%。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近十年的兴起,物流专业对口逐年上升。具体见表4。

(三)毕业生升学意愿强烈,但受学科特点和考研政策调整影响大

统计发现,该学科毕业生升入“985”、“211”院校均超过半数,其中“985”院校在2012~2015连年上升,在2015年后发生较大波动,这与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方案》具有很大的关系。该学科毕业生升学从2015年开始,随着“985”高校录取人数占比逐年递减,“211”高校录取人数开始逐年增加。选择其他本科高校的占比一直相对较低,选择本校就读研究生的意愿不强,一志愿报考率不高(具体见表5)。这与安徽工业大学这一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在新政策下的选择具有很大相关性。

表4 不同年份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 单位:%

表5 不同年份毕业生考研情况 单位:%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高,就业区位和城市选择具有集聚性。该学科毕业生就业单位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物流产业、制造业和建造行业。相关行业主要集聚在长三角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珠三角就业偏少。随着安徽省合肥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毕业生省内就职中较大一部分集中到该城市,省内其他地市就业偏少,具有极强的集聚特点,全国各地区辐射不明显,不均衡。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具有紧密相关性。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知识构成与新兴产业和国家战略具有紧密相关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工程造价类专业的高质量就业。我国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传统的大型制造业随着国内人力资本投入的快速增长,急需工业工程这一注重效率提升、质量管理的专业人才助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也体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专业的就业匹配度高这一特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与困难并存。该学科具有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就业专业对口度高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符合的就业优势。但同时地方本科高校该学科就业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集中在个别专业,均衡性严重不足;考研录取高校选择陷入两难,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交叉的属性,具备这一学科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集中在“985”高校,“211”高校相对少,地方本科高校更少,同时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对这一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校选择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三资企业需求逐年降低,对该学科相关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出挑战。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尤其注重拓展珠三角地区大中型制造企业和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的精准对接,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长三角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就业密集地区,同时这一地区也成为该学科相关专业毕业生首选地区。但是珠三角依然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毕业生发展的良好条件。持续加强与长三角,尤其注重珠三角相关大中型企业的深度产学研合作,通过实习实践推动就业,以相关技术攻关项目带动学生就业,有助于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机会。

2.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从企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出发,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学生高质量就业核心素养。就业质量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需要加大调研,尤其是深入到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提升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实习的协同度,注重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规律与教学需要的匹配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质量、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等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3.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考研学校选择,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等。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引导学生在其他就业渠道方面进行尝试。尤其注重引导有志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边疆等地就业,扩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相关专业就业面。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管理科学毕业生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教师资格证考试浅议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5年《管理科学》总目录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