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2019-12-27 13:51张伟平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大众化报刊

张伟平

一、研究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重要价值

在现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是我党和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也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入明确规章要求中。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在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传播,不是单纯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进行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交往,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达到思想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中央苏区时期,我党通过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拓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不仅在当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成效,更为当今时代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对我国现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二、发展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

(一)中央苏区简述

中央苏区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指毛泽东、朱德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时开辟的新根据地[2]。中央苏区涉及苏维埃革命,这一革命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该时间段的政策方针和工作任务。作为我国革命历史的特殊时期,我党和红军在苏区时期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和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苏维埃革命事业。

(二)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通过简单易懂的宣传方式向苏区人民群众普及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此过程中,我党集结了更多人民群众,并让人民更加拥护革命、拥护共产党,参加具有实践价值的革命运动[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中央苏区时期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人民群众意识也较为落后和淡薄,无法向广大群众传递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字不漏地渗透到文化水平不足、生活环境较为落后的人民群众中、渗透到中央苏区的每一寸土地上,俨然成为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我党通过各种接地气、大众化的措施,对人民群众开展教育和动员,利用马克思主义精华理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被人民群众接纳、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站稳了脚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相结合、相统一,实现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马克思主义逐渐普及于每一位人民群众身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更是中央苏区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胜利。

三、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传播路径

(一)文献著作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将马克思主义文献和著作刊物出版作为教育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当时战火纷飞、生活艰苦的环境中,我党仍然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文献和刊物的出版工作。据可靠数据统计,1931年到1934年,中央苏区共出版与马克思主义著作相关刊物446种,如在1932年4月中央出版局印刷出版了列宁的著作《三个国际》[4]。这些刊物向苏区人民传播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精神思想,是当时在中央苏区进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础工作。

中央苏区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还印刷了基础性马克思主义读物,即更能让人民群众接纳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如1932年出版的《红色中华主要名词说明》和1933年出版的《共产党、共产青年团》。基础性马克思主义读物帮助中央苏区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这些读物的出现,没有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我党将会很难也会消耗更多时间与精力,让艰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苏区人民中传播。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人通过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并且将这份思想结果作为民主革命战争中的指导教材,作为中国革命的实践课程,将中国革命不断摸索的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形成毛泽东思想,帮助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人士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干革命。

(二)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实也深有体会,因此,党中央非常重视在中央苏区创办报刊。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号召发展新闻报刊事业,建立新闻报刊,新闻传播在此期间得到了空前发展,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来自中央报刊、省级报刊和县级报刊等系统的刊物共155种。此外,中央苏区为满足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政治文化水平和不同年龄段、不同基层的人民群众需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出版刊物。这些红色刊物的出版对中央苏区革命进行了详细讲述,覆盖了革命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如经典报刊《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苏维埃文化》等。

此外,我党和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报刊系统。这些报刊主要刊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中央苏区时期对民主革命进行的研究,也介绍了苏维埃政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主要革命方针与政策、主要法律条文和重要会议内容等,在刊物上同时登记报道了国际时事,进一步开阔了人民群众的眼界,向人们介绍世界政治变化。例如:1951年10月创刊的《教育通讯》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新闻报刊,此类报刊成为中央苏区开展工作交流、建设革命的主要形式。同时,有报刊对“反围剿”战争和武装建设进行详细报道,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有报刊对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对革命根据地经济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群众团体

1931年到1934年期间,中央苏区犹如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将革命思想散播于各个角落。从纵向看,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层次分明的宣传、出版、教育等机构;从横向看,形成了基于人民群众的团体组织、文化机构和文化委员会等。群众团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在日常活动中,他们都严格遵守党组织的大纲规定,与革命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利用文化社团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5]。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34年7月正式成立,内部形成组织部、研究部和编辑部,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经常举办社团文化演讲活动,向人们介绍早期中国苏维埃运动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增强了苏区群众对革命的信心,坚定了中央苏区革命运动的力量[6]。

此外,我党和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成立了俱乐部和列宁室,这些场所都是政府各机关单位在人民群众中展开政治文化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关键场所,主要在这里开展苏维埃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娱乐活动的方式展开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觉悟,使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响应苏维埃号召,投身于革命事业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实现大众化不仅组织了文化社团活动和学术演讲活动,更积极创办了美术社和剧团,如工农剧社、八一剧团等。人民群众在团体活动中可以采用戏曲、红色歌谣及漫画等文艺表演方式[7],进一步全面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

四、结语

作为我国和我党在人民群众中推行马克思主义、开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期,中央苏区形成了党的革命方针路线,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的进程。中央苏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普及,提高了我国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与意识,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这一举措对中央苏区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帮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期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成功经验。

如今是网络媒体流行的新时代,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传播经验,将新时代特有的路径与传统传播路径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进一步普及到现代人民心中。无论在任何时代,党和国家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真正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将党的政策与方针普及到社会生活中。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大众化报刊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百强报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