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精准扶贫现状研究

2019-12-30 01:43李莹莹
时代金融 2019年33期
关键词:贫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李莹莹

摘要: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主要的农民工输出地。阜阳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境内主要发展农业和工业,且第三产业不发达,境内辖颍东区、颍上县、临泉县、阜南县四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6个,贫困人口65.8万人,占全省的1/5,居全省第一位。本文从当前脱贫工作成效出发,对近几年的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从农民收入、教育水平和扶贫资金方面,阐述了阜阳市脱贫攻坚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扶贫问题的主要方法,从而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脱贫攻坚  贫困  精准扶贫

一、脱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创新脱贫模式

以即将脱贫的颍上县为例,西三十铺镇不断创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模式,通过“两入股一合作”和扶贫驿站等方式,有效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谢桥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扶贫”这个中心任务,实现脱贫攻坚、拆危拆旧、环境整治、阵地建设齐头并进;八里河潘冲社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资源,坚持一手抓拆除、一手抓建设,下大力气打赢拆违拆旧拆危关键之战,一举解决了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有力释放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时为其他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了有效路径。

(二)贫困人口规模持续减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阜阳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63.45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49.8万人,减少113.7万人,下降69.5%,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扶贫指标1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5%下降到7.3%,减少了11.2个百分点。2017年,实现了173个贫困村出列、19.21万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全市实现18.2万人脱贫、156个贫困村出列、5个县市区摘帽。同时打造了阜南蔡郢、颍上淮罗、临泉腰庄等一批脱贫典型。改造整治农村危房53.6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没有危房的目标。2019年4月22日,根据退出标准和程序,安徽省扶贫办公示2018年申请退出的颍上县拟退出国家级贫困县,颍泉区、颍州区、太和县、界首市拟退出省级贫困县。

(三)金融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中国农业银行颍上支行在扶贫工作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精准扶贫到位、整体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创新推出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快捷贷”产品。该精准扶贫信贷新模式引起强烈反响,开办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支行就发放贷款80笔、5400万元,带动20个乡镇的54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该精准扶贫新模式被阜阳电视台、阜阳颍州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2018年度该产品投放达1.5亿元,直接带动近1500户贫困家庭增收,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二、阜阳市精准扶贫的困境

在近几年的扶贫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窄

阜阳市是全省农业大市,农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但是阜阳市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机械化水平较低,2018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73.2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13.4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0.7万吨,近60%耕地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户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水平;阜阳市位于中部平原地区,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薄弱,2018年人均GDP2.2万元,位列安徽省各市最后一名,由于经济水平不发达,农民增收渠道窄,多数农户选择江浙沪地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群体,这又造成了该地长期积贫积弱局面难以扭转。

(二)教育资源不足、农户内生动力缺乏

首先,阜阳市拥有教育资源不足。从基本数据来看,阜阳市人均拥有教育资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阜阳市每十万人拥有高等教育学校仅为0.06所,而全省平均水平达0.16;每十万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0.54所,全省平均水平0.59;每十万人拥有普通中学5.61,全省平均水平5.7。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阜阳市是皖西北主要贫困区,为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引进优秀人才,掌握先进技术。

其次,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而以贫困为荣,认为只要有了“贫困户”的身份,就可以一直依靠国家政策获得扶贫资金补助,缺乏主动脱贫意识。

(三)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结对帮扶难度大

首先,阜阳市目前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多是依靠财政资金支持。根据市财政部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阜阳市各级财政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亿元,其中市县资金10.4亿元。但是,由于阜阳市贫困人口众多,通过逐级分配,贫困户所能获得的扶贫资金微乎其微。阜阳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此,所能提供的扶贫资金有限,很多项目得不到落实,影响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发放的保障金對于脱贫没有实质意义,扶贫资金发放额有限,且用完就没有了,缺乏长效机制,只是保障了贫困户当下的生活,未来很可能返贫。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和银行共同参与到扶贫中来,实现“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但满足帮扶条件的企业和银行为数不多,在施行过程中难度较大,削弱了扶贫的效果。

三、阜阳市精准扶贫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阜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是农民们的主要收入渠道。由于分散化经营,农业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造成耕地荒置;而一部分有意愿和经营能力的农民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而无法进行规模生产。政府可以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或者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将土地承租给有意愿的承包户,获得固定的租金收入,同时鼓励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大规模生产种植或者养殖,拓宽收入渠道。阜阳市可以依靠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依靠国家服务三农的优惠政策,围绕本地蔬菜、畜禽、粮油等特色,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同时通过参股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二)加强教育扶贫,培育贫困人口内在脱贫机制

精准扶贫不仅要关注贫困户的生活条件,更要注重培养内部脱贫机制。从本质上说,教育是致贫的根源,也是影响脱贫的桎梏。教育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当前,阜阳市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短缺,限制了贫困人口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建立内生脱贫动力。首先,要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制定详细计划,分别对不同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助;针对初中或高中未升学的贫困学生,推荐其到中高职业院校学习一门技能,保障顺利就业。其次,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家庭的学生公平接受教育。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学校空间有限、图书馆资源少、缺乏现代教学设备以及就餐就寝条件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扶贫资金倾斜力度,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办学条件,保障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公平教育机会。最后,要积极引进优秀年轻教师。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资源有限且薪资水平不高,难以吸引优质教师任教,导致贫困地区教学质量落后。国家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薪资水平、优化绩效报酬机制,鼓励优质老师定期下乡支教。

(三)调动各方力量,多元主体协助扶贫

精准扶贫需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仅仅通过政策兜底和财政救济难以为继。首先,鼓励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企业在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都拥有着先天优势。政府帮助建立企业与贫困村之间的对接联系,企业根据实地考核以及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范围,选取合适的贫困村进行特色产业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村企合作的模式,带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其次,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相对于企业偏重于盈利的特点,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更具有公益性特征。在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中,政府可以委托社会组织负责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又可以推动扶贫项目更好实施。最后,经过前期的扶贫工作,剩下的贫困户脱贫能力更弱、脱贫意愿强烈,贫困户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把自己当作脱贫的主体,主动寻找致贫的根本原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取早日脱贫。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