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写观察记录的误区

2019-12-30 01:50樊人利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误区儿童

樊人利

细品案例,回忆工作历程,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都遇到过写观察记录的误区。

误区一

只见记录文本,不见孩子发展

很多幼儿教师把观察记录看成是文本文档,而不是一个支持儿童发展的行动过程。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把观察记录看作是检核幼儿教师的考评指标,而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过程。帮助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明晰观察记录的真正价值,这是写观察记录的前奏,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一步,观察记录就会只见记录文本,不见孩子发展。

误区二

只见精彩时刻,不见孩子生活

很多幼儿教师在写观察记录的时候只想捕捉精彩时刻(并且是成人眼里的精彩时刻),并没有耐心地认真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把孩子的偶发行为当成典型行为记录,并进行剖析,只为“博眼球”而记录。

误区三

只见片段描述,不见连续跟进

很多教师的观察记录片段详实,但是没有连续跟进,经常戛然而止。片段的描述不足以说明情况,没有跟进的观察,往往最后等于没有观察。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实际工作体悟,我认为走出写观察记录的误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明晰写观察记录的真正意义

观察记录的真正意义应是:“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其最终目标一定是指向支持儿童发展,这才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也是写观察记录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尝试“有图有真相”的观察记录方式,在完成文本记录的第一步后,更重要的是分享给家长、教师,让大家一起来持续观察、理解孩子,一起支持孩子成长,这样的观察记录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如,改革观察记录的呈现方式,让观察记录走进家长园地、教研活动、课程故事分享等。观察记录不再是躺在电脑里等待接受行政查阅的资料,而是鲜活的家园沟通信件、有效的园本教研素材……

与每一个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

案例中呈现的“无法让老师写观察记录”的孩子,其实是一个没有真正走进老师眼中、心中的“灰色”群体。老师面对幼儿集体时,往往会把这些孩子归为一类。可是,在父母眼里,哪个孩子不是独一无二的?幼儿教师永远要记住“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整个世界”。与每一个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这是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坚守的教育公平底线。

给每一个孩子专属的观察时间

江苏省在推进课程游戲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给出了观察要求:每天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的方式记录,坚持有计划地观察到每一个儿童。

给每一个孩子专属的观察时间,这是帮助我们与每一个孩子建立真正联系的绝妙方法。真的,做到观察时一心一意,眼里只有他(她)时,你就会收获“用注意力创造出来的礼物”。你会发现他(她)不一样的个体气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说话表达、不一样的个人爱好……他(她)会在眼里、你的心里生动且立体起来。

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察视角

如果经过以上三步,你依然很困惑,找不到“安静孩子”的独一无二。我想应该回到观察孩子的目的上去。观察孩子到底是为了发现什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要求幼儿园老师多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多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

可见,观察的视角非常重要,负向视角会影响教师更多看到孩子的不足,把观察目标定位在发现孩子缺乏哪些能力、不能够做哪些事情上。而正向视角会影响教师多发现孩子努力成长的一面,发现孩子的兴趣、现有水平、能做的事情、目前的需要。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安静孩子”的特点与能力,发现“安静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或者孩子在活动中是怎么玩的,传递了哪些信息,他(她)身上有哪些学习品质……进而会努力去理解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会思考孩子的个人观点,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行为,从而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正向视角能让教师以一种开放和有准备的心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

总之,撰写观察记录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是深入了解和倾听孩子的心声,继而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看到孩子真正的生长样态,萌发向孩子学习的热情,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真正有效地支持孩子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误区儿童
过敏误区,你中了几招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