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研究

2020-01-01 01:25梁符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个性化思政信息技术

梁符妹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海南海口 570000)

1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价值

第一,提供强大的数据分应用支持。以往的资料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实际工作量庞大,且效率不高。除此之外,访查对象由于所处环境以及当时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可能导致部分数据真实性以及代表性存在偏差。而利用个性化信息技术,则可以以更为便捷的方式,例如客户端、App等方式,学生可以在更为自然的状态下自主的开展信息填写等工作,随后借助信息技术的高密度算法分析,为每个学生建立起高度贴合实际的模型,更有利于老师个性化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提供更为及时、客观的分析。对于院校思政工作者往往基于面谈以及记录查询等方式从而掌握教育目标的有关基础数据。可想而知,这些传统的技术方案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难以就具体的教育对象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数据分析,部分情况下还可能由于其它客观层面的因素而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差漏情况。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包括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变化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捕捉,随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量化演算,从而更为客观的分析学生特点。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大环境下,思政教学工作被赋予新的定义以及形式。教学人员可以利用更为前沿的技术,完成对教育对象的全面管理,及时分析并抓住问题的关键。除此之外,教学人员还可以就互联网平台同教育对象之间实现交互,以更为契合现代学生交流的方式开展及时、高效、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工作[1]。

2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下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个性化信息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了全时性、全速性以及全域性。教育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对各种信息进行浏览,这样使得信息主体地位出现了弱化,正面信息方面产生了引导滞后的现实情况,显然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

2.1 对个性化信息技术认知的缺陷

个性化信息技术,在覆盖范围方面不断的扩大。高校学生当中智能手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借助互联网进行思想交流、观看电视、浏览新闻、听广播等,成为了他们重要的资讯获取方式。个性化信息技术具有着全面性、实时性、高效快捷等优势。然而从目前思政教育方面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个性化信息技术认知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局限,特别是不能够深入掌握新媒体的应用,主要信息技术还集中在办公领域,至于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事实上,目前网络当中充斥着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思政健康发展,使得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2 对新媒体方面缺乏一定的反应能力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下,新媒体成为时代主旋律。高校思政教育方面,还是注重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保守的教学模式。在当前个性化信息技术发展之下,新媒体理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可以看到,学校思政教育从业者对新媒体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思政教育进行改进,由此使得思政教育落后时代步伐。为此,思政教育创新方面,需要针对新媒体快速作出反应,不断的拓展范围,强化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帮助从业者转变思想,为现代成人教育创造健康、快捷以及高校的学习环境。

2.3 对网络互动缺乏责任意识

个性化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处于新媒体背景当中,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所以学生的知情、参与、监督、发言等权利得到丰富,特别是受到民主、平等、自主等思想的冲击,使得学生思想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领域中,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相应的言论自由。信息在交互过程中,越来越取决于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由此使得学生越来越青睐于网络的交互。从信息网络的虚拟空间当中,一部分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乐趣,使得个人情感能够拥有宣泄之地。例如QQ、微信、论坛、网络游戏等相关平台,已然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着匿名性、多向性的特征,所以难免出现有失偏颇的行为以及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学生需要在接受和传播信息当中,做到自我约束,不断的增强责任意识,这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2.4 对信息传播方面缺乏正确判断能力

个性化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是最为主要的基本元素,这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要素之一。信息传播方面,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快速、实时、广泛的信息传播。然而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真伪判别、价值判断,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尤其是个性化信息技术时代,传播环境出现了多元化。网络用户采用匿名的方式,参与信息交互。有一部分参与者,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任意发布信息,对自我观点毫不负责,由此使得负面信息被传播。学生方面,因为在信息真伪判别、价值理性判断方面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所以很容易被负面信息所影响。由此使得学生对负面信息随意转发和传播,这样陷入到盲目跟风的状况之中。为此,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信息传播正确判断能力的培养,确保网络正能量的传播。

2.5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体制有待完善

院校开展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方面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辅助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预测以及分析。但是就当前现状而言,第一,相当一部分院校目前仍然未有配备全面、先进的个性化信息技术设备,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真正应用于推动个性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设备以及技术十分有限。另外,兼具个性化信息技术处理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建树的个人以及团队等相对匮乏。另外,思想政治教学机构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部分、图书馆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交互相对较少,在信息获取以及应用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各个高校之间的交互也并不密切。最后,因为发数据有着开放性的特性,故而实际应用期间,往往会侵犯学生个人隐私等问题,而相关高校在该方面大都缺少完善、详细的规章体制以及监管规范,需要不断的提升与改进[3]。

3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对策

3.1 基于新媒体下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运行机制

新媒体在聚合力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囊括了各种教学资源,既包括新闻资讯,也包括了时事政治,可以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最为及时和新鲜的素材,同时新媒体也将会成为思政工作对外公布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所以,需要着手从高校思政工作的具体实际方面出发,基于新媒体之下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学校方面需要推动对新媒体环境的打造,构建相应的运行中心,建立和整合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等媒介资源,逐步形成立体化媒体圈子,进而为新媒体应用创造环境;其次,学校需要注重新媒体渠道的拓展,在媒介资源整合方面需要注重开放性的态度,推动新媒体实现顺向以及横向的整合,例如可以组建媒体联盟,推动新媒体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间能够形成共享制度,这样有助于对各种媒体加以运用,发挥媒体合力,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新媒体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需要注重思政工作能够和新媒体有效融合,推动教育资源获取方式、信息发布方式的有效性,为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开放以及创新提供基础。

3.2 基于舆论导向机制下推动思政教育信息传播

成人教育的主要阵地还在于学校。针对新媒体环境之下,信息传播具有开放、广泛等优势,为此需要推动思政舆论平台的搭建,这将会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走向高校传播以及全面传播之路。第一,强化从宏观角度对思想舆论的引导,基于社会舆论环境之下,对新媒体充分应用,从而使得正向舆论不断传播以及强化,使得负面舆论得以有效压制以及屏蔽,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走向健康化;第二,针对学校师生个体思想需要做好动态引导,从自媒体平台出发,及时对师生思想动态和变化加以掌握和了解,多关心和关注来自于教师的心声,进而对教师有效引导;第三,对于学校而言,还需要注重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和塑造,尤其是站在学生群体当中,对表现积极、具有影响力的人深入挖掘,进而实现对正向舆论的引导传播,以更好的感染和影响其他学生,这将会有助于对师生综合政治素质能力的监督以及培养。

3.3 推动高校思政新媒体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

现代思政教育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推动思政教育、新媒体两者走向双向互动。首先,在高校方面,需要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组织机构的创建,尤其是建立了专门新媒体机构,实现对新媒体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统一安排。举例而言,可以针对性设置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室,加强对新媒体和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再如,在思政教育当中需要对新媒体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树立,推动新媒体信息发布能力、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看到新媒体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推动个性化信息技术下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新媒体的优势有效挖掘,推动思政教育的渠道拓展,对各种教学资源加以整合,进而高效应用于现实教学当中。再次,还要看到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交互效应,推动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为课下学习提供便利,做到网络学习和课上教学两者的融合、联系、互补,进而给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空间。

3.4 提高高校师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媒介信息素养水平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使得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渗透,此时对高校师生而言,需要提升媒介信息素养水平[4],从而满足和适应新的环境发展。首先,高校师生,需要对个性化信息技术拥有正确的认识,对新媒体给予客观全面的审视,从而使得新媒体在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随着教师媒介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能够更好的对新媒体进行驾驭,从而对教学加以优化。高校方面,也需要强化对新媒体素质的重视,基于应用方法、学科知识层面,全面推动培训渠道的拓展,推动新媒体和传统课程的融合,从而使得思政教育走向新颖和先进一面。其次,学校还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培训,教师在新媒体培训方面,需要逐渐向学生新媒体培训拓展[5],使得师生整体媒介素养提升,以强化师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引导师生传播正能量,抵制负面信息。

3.5 加强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体制建设

针对当前院校思政教育对于个性化信息技术的体制建设存在的不足的问题,可以就下述几个层面进行着手解决:首先,进一步加大针对个性化信息技术方面的经济投入,构建特色化的、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的个性化信息数据中心,将前沿的个性化信息技术纳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以及长期发展项目之一。进而打造起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其次,加强对于拥有计算机、统计学等有关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的招揽,此外还应当定周期的就校内思想政治授课人员以及学生辅导员等开展有关个性化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培训工作,切实提升思想政治从业人员对于个性化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认识。最后,各个关联部门彼此之间应当加强联系,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彼此联系,在特定允许的范围中,对学生的各方面数据进行共享,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个性化信息的建设与利用。此外,还应当积极推动院校之间的信息互动[6],更为全面深入的推动个性化信息技术的建设。除此之外,针对个性化信息建设可能存在的隐私问题,有关院校还应当对应性的建立完善的大数据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知情权并尊重其个人隐私问题,切实落实个人信息安全等有关内容。基于上述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全面、系统性的个性化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以及应用等提供强大的专业的技术支持,能够更为客观的帮助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对应性的制定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4 结语

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不仅仅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所以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个性化信息技术的时代特点加以把握,充分看到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只有将个性化信息技术和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网络信息的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政治性,与思政教育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有效统一,才能够真正让枯燥的理论教育向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育转变,从而为当前成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创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个性化思政信息技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