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分析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2020-01-01 01:2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汪 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该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思想建设和完善。从课程建设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承担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怎样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资源,以其内容丰富、直观性强、教育价值高的特点引起了思政教育者的关注,将其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能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加积极、鲜活的素材。为此,文章结合实际就如何将红色文化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有效融合进行策略分析。

1 红色文化概述

1.1 内涵

红色文化主要是在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创造的,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的历史文化总称。红色文化是一种思想层面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创新坚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具体包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这些精神息息相关所衍生出一系列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文学作品等是红色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一种体现。

1.2 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党长期实践和历史革命中所形成的历史遗存,是向广大学生展示中国革命、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材,也是高校丰富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红色资源涵盖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的文化力量,具有超脱时间、空间限制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以真实事件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精髓。[2]

2 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内在关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主要方向的课程,整个课程的开设注重思想育人,并注重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来为社会发展持续性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革命时代,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和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精神积极向上、理想鉴定、品德崇高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以物质的形态展现出来,也可以以精神的形态展现出来。但是不管是怎样形态展示的红色文化都承载了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红色文化一般体现在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红色歌曲和革命照片中。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留存形式十分多样,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红色文化更加形象直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是侧重理论形态的展现;红色文化强调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系统学习。虽然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存在区别,但是从高校思政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来看,受其内容庞杂和理论枯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则是能够弥补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果。[3]

3 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合的意义

3.1 能够更好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内容比较多,且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以具体的事件和案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3.2 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红色资源文化具备较强的直观性,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其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借助多种载体形式来为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在红色文化载体的支持下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同时,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他们对先辈的光辉业绩充满了敬佩,红色文化正是蕴含了感人的革命故事,将其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能够打破以往思政课堂说教式的教学局限,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4]

4 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辨性,且课程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习心理。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则是能够有效弥补该课程的教学局限。

4.1 明确教育教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兼具思想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出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能够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需要以知识、理论为基本载体,注重发挥其在三观能形成和发展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从历史发展角度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党在革命历史时期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人们斗争的一种思想体系,在指导和引领革命人员思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结合红色文化的这一特点,在将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时候教师需要间红色文化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借助红色文化来更好的开展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目标。

4.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是思政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直观性较强,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以往的课程内容,而且还会从历史发展实践中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在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搜集、整理党在革命时期的奋斗资料,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内容说一说自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句话的理解,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引导、归纳和总结。

再比如讲到国家政党问题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十送红军》这一红色歌曲,通过这种课前导入铺垫有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知识和红色文化充分结合在一起,以悄然声息的方式弘扬了红色文化,深化了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4.3 创新教学方法

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感染力,将其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能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借助红色文化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讲解革命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故事);体验教学法(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浏览革命照片,举办革命讲座);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服务)……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6]

4.4 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知行合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过强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实践内容,而红色文化的融入则是能够进一步深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借助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当前国家已经将上百个红色资源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个省市也积极相应国家号召,从本地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出发,加快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由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支持。第二,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验教学。在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之后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基地来进行课程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政治部旧址、烈士墓园等,将红色文化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践性。第三,借助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实践的最终目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更好的改造世界。红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而是让人们通过挖掘它的时代精神来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时候要充分注重和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比如高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革命优良传统。

4.5 借助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网站,拓展教育空间

在信息时代,学生喜欢从网络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在以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红色文化渗透途径,即积极借鉴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来打造红色文化网站,拓展思政理论课教育空间。第一,整合和思政理论课程相关的红色文化,打造网络课程。在拓展网络课程的时候可以将重要的理论知识点、著作和图片等结合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打造以红色文献、红色基地和红色经典为主体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网。第二,开展网上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可以通过网站平台组织学生通过鲜花、宣誓等形式进行感怀纪念,从而在学生更好的铭记历史,同时对照之后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5 以常州“三杰”为例分析红色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融合

5.1 融合必要性分析

常州三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为课程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支持。常州“三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引用价值如下所示。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通过价值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的思想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是多数人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的重要标尺。常州三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力量,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密切关联。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学说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常州“三杰”瞿秋白是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就认识到革命的胜利需要自己的牺牲,这种为国家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当下青少年思想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5.2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在常州“三杰”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融合发展中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内容也进行了革新,翻转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满足整个课堂的教学改革发展需要。从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来看,翻转课堂开展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将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下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问题,从而提升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5.2.1 课外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和常州三杰相关的教学资源,包含一些课堂外延伸阅读内容、微视频等,为学生播放《为信仰而死的常州人》、《红色气质》、《瞿秋白》等纪录片和电影,让学生在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自觉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5.2.2 课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翻转课堂的打造教师不是整个课堂知识的重要主体,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存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互动,在一系列的互动交流中来明确整个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深化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有步骤的了解课堂教学内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重要,而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将红色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能够弥补高校思政课程的枯燥、乏味,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有关教育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红色文化中具备时代指导意义的内容和高校思政理论课结合在一切,从而在丰富和完善思政理论课内容、方式,促进学习学习的同时更好的弘扬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