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探讨

2020-01-01 01:25黄雪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黄雪松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国家的发展要看少年。同样,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大学生的身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心理素质成为评定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1]。在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辅导员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负责给学生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捷。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会面对来自适应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学业、毕业、就业等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压力,随之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即便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覆盖面和专业程度仍亟待加强[2]。加之现在的就业形势紧张,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针对毕业的大学生提供的可就业岗位有限,高质量的岗位就更少了。有些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心态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但是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在毕业和工作的衔接上完全不适应,就业不顺畅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关数据表明,2019年大学生中有将近2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学生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50%左右。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全国的高校也在不断的改善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优化自己的师资力量。但是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仍然不够,学生数量远超过教师所能承受范围。调查显示,只有30%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是心理学专业的。按照现在的师资力量,教师很难及时帮助所有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一个逐渐趋向成熟但又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而未成熟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往往极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并出现变化,就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社会竞争激励。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校的毕业生开始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现实层面,市场就业的岗位相对有限,这就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而会造成学生一些负面情绪的出现,而造成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适应能力不足。高校学生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大学的学习生活来看,其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大学之前学生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着较高的依赖,在学习上对教师有着较高的依赖,而大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都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该阶段的学习生活而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紧张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之所以会有紧张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家庭中都受尽父母以及长辈的宠爱,因此,在集体生活与工作之中,不能很好的顾及他人感受。

3 确定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3.1 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

目前,我国的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这个团队里的老师,既有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也有辅导员和非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团队成员依托专业的心理学人才为中心,结合近现代国内外心理健康优秀研究成果,来帮助当前大学生群体解决各类心理学相关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此,确定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位置,对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十分重要。

3.2 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在高校中兼具教师和管理的双重身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定义是:“高校的辅导员肩负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既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又要帮助他们健康生活”。所以,高校辅导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根据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来看,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的管理、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辅导员需要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工作实效。

4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1 及时沟通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沟通,需要沟通的对象主要有四个。第一,和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明确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发生的背景,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开展后续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什么样的方式适合他,减少偶然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二,和学生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成长背景,确定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生活是否有关。希望家长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能够和辅导员共同配合,在学生回家时多关心他,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学生的作用。第三,和领导进行沟通。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要及时上报,通过讨论学生的问题形成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防止问题扩大化,尽量能够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将其解决。第四,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交流。对于问题较为严重,在学校解决不了的学生,建议他们去相对比较专业的机构进行咨询。辅导员及时向机构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了解到的所有内容,让咨询师更加了解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辅导员来说沟通十分的重要,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避免事情的进一步扩大。

4.2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员需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变化,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这个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对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等了解的较为清楚,也较为清楚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这些都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要关注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有较强的自尊心,心灵比较脆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此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对他们进行更深一步的认知。辅导员通过学生信息网可以更快的了解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疏导,缓解学生情绪,减少学生的压力,原因有四个。首先,辅导员一般多为研究生毕业,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更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可能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的平时生活是什么样的,没有太大的代沟。其次,辅导员相对于其他老师来说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最多,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也更方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再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的年龄、专业等个人情况和特征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法。最后,辅导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有些辅导员就住在学生宿舍楼,在开展心理健教育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辅导员虽然在处理学生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仍然需要认清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丰富自己,准确的知道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哪,然后换位思考,减少角色不同带来的问题。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让学生信任自己,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身份,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辅导员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心理问题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所以,高校不仅需要不断的优化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还需要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来为辅导员们进行讲座,还可以为辅导员们联系相关的机构进行培训,在他们处理心理相关工作的时候给予一些专业性的指导等[3]。辅导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技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可以让辅导员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给予学生更好的解决方案;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帮助辅导员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科普心理知识,举办心理健康类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有效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所做的相关工作,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心理类的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能够及时的发展和处理好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举办相关的活动是很有效的一个方式,参与率较高,互动效果较好。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拓多种活动渠道,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4]。

5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工作方法

5.1 多种方式开展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以对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计划,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基本掌握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合他们个人的教育方式进行辅导,尽可能的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例如,某一学生因为实习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但是他很少与人进行沟通,将所有的问题都一个人憋在心里,对于外界的事物没有耐心,常与他人产生矛盾。对于这个现象,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辅导,带领他感受一些美好的东西,从而发泄自己的情绪,释放憋在心里的压力,渐渐地主动和他人进行沟通,回归到自己原来的样子。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心理辅导,例如,开班会、设讲座等,帮助学生们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5.2 将思政教学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从字面上来看,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没有关联,但是从深层次来看,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很多联系的。大学生如果想要有正确的心理和思想,那么就需要接受好的思政教育。大学生拥有好的心态,也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这里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希望大学生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

5.3 提供好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好的心情,从而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此,辅导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供学生们进行选择。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和心理有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5.4 做好与学生相关联的心理教育工作

社会、学校、家庭都会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乐观的心理。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对于学生们周围的环境进行考虑,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5]。

6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自己的定位,教会他们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事物有着较强的承受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辅导员,这也是他们进入校门以来见到的第一个老师。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政和心理教育。辅导员需要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们建设正确的心理状态。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进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会建立起 自己的三观。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点影响,而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在形成三观的期间产生的问题往往会在心理上有所反应,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6]。因此,辅导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在这段时间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有的辅导员会从多年教学总结中发现,大学生犯下的很多问题都具有心理因素。换句话说,学生们的行为和心理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心理和思想进行融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7 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要想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政教育和日常的生活带来帮助,也可以使大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辅导员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管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学生的接触较为亲密,也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所以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化,为社会提供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