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0-01-01 01:2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政治

李 杨

(鞍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鞍山 114007)

地方高校对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主体,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付出了全部身心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加强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高校调查研究,了解高校实际情况。他强调,高校立足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做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立德树人,首先要做好辅导员的立德树人,只有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待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辅导员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师益友的正面形象,维护好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2]。

大学生是地方高校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大学生管理是地方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辅导员队伍担负着大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学生管理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职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服务意识、进修学习、职称学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加强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保证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2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部分辅导员责任与担当意识仍有待加强。部分辅导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稍显浅薄,缺乏足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造成工作态度消极、混日子,人生态度不够积极向上,在岗位上不能很好的发挥辅导员应有的职责,不能传递给大学生正能量。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遵守的。但在部分高校还存在极个别辅导员不能很好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需求观,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地方高校部分辅导员队伍亟需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有的辅导员忙于学生管理事务而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政治理论集中学习,从而导致没有意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比较低,影响了学生工作管理的质量。有的辅导员思想道德修养比较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形象,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有的辅导员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缺乏用心研究,不能深入细致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钻研程度不够,关注度不高;有的辅导员服务意识较差,缺少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出色的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工作方法单一而没有效率,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地方高校部分辅导员存在着学习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有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辅导员忽视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学生管理业务的学习,业务学习缺乏刻苦精神,更不重视学历层次的提高,不能与时俱进,不看书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从实际出发,不搞调查研究,更是不申请科研立项,不写学术论文,造成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不高。二是部分辅导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自觉性差,缺少危机感,比较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严重影响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辅导员队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部分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在职务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缺少制度保证,造成辅导员队伍在高校的地位不高,工资待遇明显低于教师系列,造成了辅导员队伍严重不稳定,辅导员往专任教师转行,到学校机关工作,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辅导员创新意识不强。四是辅导员缺乏创新意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造成辅导员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工作缺乏新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2.4 地方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领导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少辅导员进修学习的专项资金,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骨干队伍,学校对于辅导员的进修学习缺少经费支持,造成了辅导员队伍不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参加业务进修学习,专业知识得不到提高,造成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和学历明显偏低,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的地方高校缺少政策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地方高校对辅导员的职务、职称晋升不重视,很多优秀辅导员得不到提拔,学校对辅导员队伍的职称指数明显偏低,造成大批辅导员的职称副高职称很少,工资待遇偏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辅导员师生配比不低于1:200足额配备到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院校的辅导员配比数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造成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运转。

3 解决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全民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的应有之义。

3.1 地方高校必须要精心组织辅导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此,一是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培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学校聘请全国优秀辅导员做理论学习辅导,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必须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对于优秀的辅导员予以适当表彰和奖励,通过辅导员队伍中的榜样力量和先进模范事迹提升辅导员整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二是必须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学习。习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辅导员首先要接受教育,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大学生的楷模。因此,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参加培训外,地方高校还应该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以及地方人才需求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其他职业性培训,并把培训要求列为工作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参考标准之一,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形成合力,提升辅导员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所应掌握的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能力,把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一支又红又专、专业化强的学工队伍。三是辅导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才能传递给大学生正能量,才能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帮助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当他们遇到得以的扣子口子或失意的扣子时,也要及时、适当地予以指导,这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积极创新,用于探索工作新模式。四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学生,才能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3.2 地方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3]。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辅导员只有重视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博得学校的认可,申请进修学习机会,学习现代高校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的学习能力建设工作必须提高到新的认识层次上来。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除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也更多地参与到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中,时间更琐碎化,因此,辅导员需要迎难而上,从零碎的时间中“挤海绵”,做好学习的时间管理者,提高自己学习水平和能力。辅导员能力素质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实现的基础,不仅会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更直接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4]。其次,辅导员必须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做师生满意的辅导员,调查研究、探索和总结学生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5]。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要做好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真正的用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走进学生。辅导员应该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师者的谆谆教诲与朋友间的交心,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也许会起到1+1>2的效果。最后,辅导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使地方高校学生工作取得明显的提升。

3.3 地方高校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和水平,建立相应的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一,要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在辅导员的职务提拔和职称晋升上拿出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工作优秀的辅导员要大胆提拔和重点使用,使得这些优秀分子进一步锻炼成长,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必须保证辅导员的职称晋升指数,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职务提拔和职称晋升机制顺畅,有效的规范辅导员的职务提拔和职称晋升渠道,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第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辅导员的进修学习机会,为他们的进修学习提供充足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进一步鼓励辅导员科研立项,写出高水平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出好科研成果,保证辅导员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上一个新台阶,切实保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6]。第三,要为辅导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证辅导员工作具备充足的资金预算和使用,进一步保证辅导员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办公硬件环境,切实为辅导员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保证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第四,要保障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稳定性。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育人工作,需要有稳定的学工人员队伍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可持续性和高效率性。因此,高校在招聘、培养与开发环节中,应适当予以政策倾斜,以保障优秀人才能够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而使辅导员人数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配比要求,减轻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压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个人能力水平提升上。

总之,地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号召辅导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织辅导员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性,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辅导员必须要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保证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