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曲艺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以扬州评话为例

2020-01-01 01:2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曲艺扬州艺人

殷 健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0)

1 引言

扬州是我国著名古城之一,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隋朝以后,扬州一直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古城,尤其是在南方城市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自然在这里诞生的扬州评话也具有极大的地方特色,其积淀了扬州数千年来的经济、政治、社会、民俗、文化等特色。而近百年,整个中国社会巨大变革,扬州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扬州评话被评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也正面临着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如何传承的问题。扬州评话不仅是扬州的优秀传统曲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不可缺失的璀璨明珠,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要对类似于扬州评话一般的传统曲艺进行传承与创新,以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发扬光大。[1]

2 为什么传承传统曲艺

2.1 民族发展的必要性

经济决定文化,而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一个国家、民族经济政治的发展。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光靠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文化软实力支撑。而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留存至今的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漫长悠久的历史,我国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璀璨文化瑰宝是世界许多国家求之不得的宝贵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一个民族的财富,如果对其进行很好的传承与利用,能够很好地促进民族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其进行妥善的开发也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源,同时,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

而传统曲艺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大多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像扬州评话更是地地道道扬州传统民间历史和生活的写照,它能体现一定时期地方和历史的特色。对这些扬州评话的保护,也是对扬州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古城的保护,如果扬州评话有一天失传,那么将是扬州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所以,对传统曲艺的保护,是一个民族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国家与党的号召

近几年,韩国、日本等国纷纷与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节日等抢夺申遗的地位,加上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梦的倡议被提出后,习主席明确指出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放到历史战略地位。要想促成中国梦的实现,促成民族百年伟大复兴,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像扬州评话这样的优秀传统曲艺,自然值得加紧对其实行传承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家和党的号召相一致。[2]

2.3 优秀文化的价值

扬州评话是以江苏省扬州方言为主的古老说书艺术,兴起于清初,有着鲜明的苏杭江南特色,其文化价值极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经济、政治往往决定同一时期的文化,一个时期的文化折射了当时社会面貌。扬州评话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传统,如果要研究苏杭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可以从扬州评话中汲取灵感。其二,扬州评话描写细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自身有非常优秀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语言价值,对其进行研究、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可缺失的举措。[3]其三,扬州评话的内容主要书目有《三国》《水浒》等,其体现了传统道德中对忠孝、正义的推崇,还有民众对英雄的崇拜,以及部分人民群众对统治阶级的嘲讽,直到今天仍具有道德教育价值。同时,扬州评话也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曲艺,其文化价值之深厚不可言喻。

3 当前传统曲艺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艺术人才缺失

当今,我国对人才极为重视,在传统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也越发重视对人才音体美综合素养的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中都相继开设了音乐课程,高校的音乐专业发展得也非常不错。但是纵观整个教育界,对传统曲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却极其疏忽。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跟传统曲艺相关的内容特别少,甚至缺失。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对传统曲艺也较为陌生,这主要是由于上世纪五四运动后,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以及西化的原因,同时建国初期,我国也没能很好地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导致传统曲艺人才的断层,教师自身对传统曲艺也比较生疏,更不用说向学生教授传统曲艺。而在各大音乐高校中,传统曲艺专业是较为冷门的,尤其对于扬州评话这种小众艺术而言,其文化底蕴深厚,受众面也比较狭隘,学生从就业率等方面考虑,不会轻易选择传统曲艺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同时比起西方等流行文化,传统曲艺的形式比较古老,难以让年轻人产生兴趣,这样就导致传统曲艺专业艺术人才无处可寻。[4]

3.2 民间传承艺人断层

在传统社会中,像扬州评话这种传统曲艺,大多是民间靠祖孙相传或者收徒的方式予以传承。而到今日,老一辈优秀传统曲艺艺人相继去世,留下的少数艺人也年岁已高。新一代年轻人对于这些传统曲艺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并且受世俗目光的影响和就业、收入等的影响,难以沉下心潜心学习。因此,传统曲艺往往后继无人。民间传统曲艺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很有可能导致传统曲艺断层甚至失传。

3.3 艺术欣赏受众少

当前,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快。成年人忙于工作,每日休闲娱乐的时间较少,这一代人大多对传统曲艺很陌生,像扬州评话这种需要静下心慢慢聆听的艺术,往往听不懂,或者压根听不进去,因此成年人根本不想去接触。而新时期的这一代未成年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冲击,深受好莱坞等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且在互联网、电子游戏等的吸引下,对他们看起来晦涩难懂的传统曲艺自然缺乏兴趣和审美情趣。因此,除了极少数老年人,传统曲艺缺乏受众。

3.4 传统曲艺自身内容僵化

像扬州评话这样的传统曲艺,起源于几百年前,自身内容和特色都跟那时息息相关。虽然经过了时间的变革,但自身创新驱动力不足,在时间沉淀下传统曲艺自身的内容也有所僵化。以传统扬州评话为例,几百年前它是以十几个传统曲目为主,直到今日仍然是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对于音乐曲目这一艺术而言,表演者需要与受众达成无声的共鸣和心灵的互动,才能产生艺术表演真正的效果,但是由于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代人价值道德观和审美情趣较几百年前的清朝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曲目中的文化底蕴难以与当代人发生心灵的碰撞,传统曲目的内容未必符合现代人审美。[5]

3.5 传统曲艺行业效益差

整个传统曲艺行业效益差,因此部分以传统曲艺为产业的剧院纷纷改变经营方式。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许多以前以传统曲艺为生的表演团队和剧院要么解散,要么改变经营内容。如扬州部分过去开展扬州评话的剧院现在改成了电影院。这样形成了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受众少、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整个传统曲艺行业的进一步萧条,不利于传统曲艺的传承。

4 如何对传统曲艺进行传承与创新

4.1 在教育领域引进传统曲艺教学

要想发展和传承传统曲艺,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新一代青少年抓起。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首先对音乐教材予以改写,把中华传统曲艺植入音乐课本,作为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的模块。其次,要对音乐教师加以培训,一是要提升其对传统曲艺传承的认识程度,要其重视对传统曲艺的教学,认识传统曲艺教学的益处。二是要增加自身传统曲艺技能,教师可以以地方曲艺为主要学习对象,如扬州的音乐教师,可以重点学习扬州评话等扬州传统曲艺,自己虚心积极向民间艺人请教。最后,可以在音乐考试中引入传统曲艺的考核,以考试的手段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6]

4.2 高校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应该开设传统曲艺课程,一方面要把传统曲艺当成音乐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无论学的是音乐系的哪个专业,都要对传统曲艺有所了解,音乐专业的学生还要选修一门地方曲艺,如扬州评话、昆曲、弹词等,任选一门,计入学分。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开设一门传统曲艺的选修课,不要求其达到专业的水准,但是要对传统曲艺知识有一定了解,有一定对传统曲艺的鉴赏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传统曲艺的学术研究,并可以去民间邀请高超的传统曲艺艺人为特邀教授,对师生进行教学。

4.3 政府系统扶持传统艺人

传统艺人之所以纷纷转行,或者后继无人,最大的原因是传统曲艺缺少受众,传统艺人坚持以传统曲艺为谋生手段,根本难以维持生计。政府可以系统扶持优秀传统艺人,予以财力和人力的支持。同时国家可以鼓励传统艺人举办传统曲艺演奏会,各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以福利的形式,购买门票予以观看。

这一方面能让传统艺人得以维持生计,留住优秀的传统艺人。另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曲艺,进而能让部分人通过接触、欣赏,爱上传统曲艺,促进传统曲艺的良性发展与传承。

4.4 丰富传统曲艺传播形式

传统曲艺自身也应该加快创新的步伐,传统曲艺以扬州评话为例,一直都是在茶馆、酒楼或者街头进行弹唱,近十几年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才慢慢走进音乐剧院进行演奏,但是这些方式都是传统形式,并不利于自身文化的传播。

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大力发展,传统曲艺可以采用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促进自身的传播。例如,可以采用抖音小视频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手段,吸引更多人的兴趣。或者也可以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曲艺,了解传统曲艺的魅力,同时网络直播传统曲艺艺人可以直接与观众在网络平台互动,在线为观众答疑,也能促进大众对传统曲艺的了解。[7]

4.5 为传统曲艺注入新的内容元素

传统曲艺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创新和变革,例如,扬州评话可以不再弹唱传统曲目,而是结合当代实际,从当代人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以及当代人熟悉的生活素材里汲取灵感,创造以传统曲艺为形式,以当代人熟悉的内容和核心的新曲目。像近些年非常流行的国风音乐,其实就是一种结合传统文化予以创新和发展的新音乐形式,还有女子十二乐坊,也正是以流行文化的外观元素去展现传统文化精髓。传统曲艺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变革,这样受众容易从其中找到与艺术的共鸣,更容易接受传统曲艺。

4.6 对传统曲艺行业进行产业创新与变革

传统曲艺产业自身也要抓紧创新和变革,针对传统曲艺收益惨淡进而无法经营的现状,经营者不应该直接放弃传统曲艺,而是应采取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曲艺经营方式进行变革。例如,扬州是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传统曲艺可以与旅游业合作,在旅游景点开展传统曲艺表演,这样一方面能让扬州评话得以传承和传播,另一方面也能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或者还可以采取新媒体与传统曲艺结合经营的方式,例如,让传统曲艺艺人学会拍摄小视频或者开展直播,这样不仅收益可观,也是一种用创新促进传统曲艺得以传承的方式,当今时代新媒体流行范围非常广泛,即便受众不能鉴赏传统曲艺,但是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传播,至少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知道传统曲艺,能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社会对传统曲艺的认识和喜好。[8]

5 结束语

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创新,与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息息相关。传统曲艺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其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未来发展不可缺失的宝贵财富。新时期,在国家与党的号召下,我们必须对传统曲艺进行传承与创新,但就目前而言,传统曲艺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少人才,受众面窄,传统艺人后继无人、传统曲艺行业收益惨淡等,政府、传统曲艺行业、教育界等都要从各自层面采取措施,积极促进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播,让优秀传统曲艺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未来中华民族更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曲艺扬州艺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