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德育功能探究
——以《红岩》等作品为例

2020-01-01 01:25甄华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红岩题材爱国主义

甄华丽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就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说,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所搭建的。虽然,现在已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是“铭记历史教育,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是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1]。由此,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在实际的青少年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以往革命历史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在战争年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其中,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不仅仅通过现代的方法、手段将历史故事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同时,也在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为青少年群体的德育教育做出帮助。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便致力于拍摄具备中国特色的红色题材影片,例如,《红岩》、《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都是比较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它们带给我们以视觉的盛宴,同时其所蕴含的内在思想也值得我们深思。由此,本文将以《红岩》等影视作品为例,对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根本上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2]。

1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优势

根据以往针对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本文认为,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优势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点:

首先,本文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传播层面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将故事、音乐、影像以及思想传递等多种内容集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具有极强的传播优势。就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其拍摄过程中大都应用了现阶段十分发达的电子科技技术,不仅能够将图像、影音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3],还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影片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的为观众展示某些具备特殊含义的历史故事场景,帮助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相对于传统的文本革命历史资料来说,影片资料相对会具备更为广泛的受众,同时也具备更强的感染性。将其应用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扩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而且能够优化德育开展的效果。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浸润与滋养,这使得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更成为了激励中华民族历史滚滚向前的动力。对于和平年代的青少年而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更是学校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大学生具备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人价值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文化储备,更要通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爱祖国、为祖国建设发展的报效之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由此来看,爱国主义红色影片所弘扬的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以影片的形式强调并突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具备其他类型影片所不具备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优化途径,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特色的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次,革命历史影片的应用符合时代发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客观需求。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们生活中电脑、电视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人们愈发的重视到了影片传播的优势[4]。尤其是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接受德育教育的人员都是“90后”、“00后”,这一部分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较快,相对于老一辈的德育工作理念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接受途径也都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单一的纸媒传播和书本灌输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不能够满足当代青年人的需求。当代青年人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适应程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越来越多新的传播方式和知识获取途径的衍生发展使得这一部分青年群体对于影视的需求逐步加大,毕竟影视作品的传播既符合新型的传播方式特色,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饶有趣味的获得相应的知识,所以,可以认为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环节,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符合了现阶段主要受教育群体的需求,进而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教育成效。这种教育成效的重要之处在于,他们使中国红色文化通过影像这种更加生动形象的传播形式直观再现了在新中国成立的奋斗过程中,那些水深火热的时代印记,再现了革命的牺牲与热血,讴歌了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和民族解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更加能够让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仿佛置身于烽火年代一般,切实体会到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更加值得珍惜。当年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为了未来民众的美好生活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现代人值得铭记一生的,更应当为了祖国今日的繁荣安稳感觉到欣慰和荣光,这种教育有着非常强烈的代入感,使得学生印象深刻,更能够激发不同时代的情感共鸣,令教育成效事半功倍、有血有肉。

2 《红岩》等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功能

随着德育工作研究的不断推进,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功能性也愈发的凸显了出来,尤其是近年来,大部分的优秀红色影视作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国家的意志,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我国现阶段人民的优良品质[5]。大部分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都是对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领导的歌颂,不仅仅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再一次将历史重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其所蕴含的德育教育意义及其功能性,本文认为大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打破了传统德育工作的意识形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红岩》中,电影为我们讲述了在当年解放革命战争过程中,发生在我国重庆中共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们受到反动组织压迫的故事[5]。在这部电影中,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了解到了“江姐”、“小萝卜头”等这些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这部电影在描述环节,并不在急于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而是将故事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环节。电影的画面感和整个氛围的塑造,帮助观众形成印象化的记忆,这样就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仍旧会记得这部电影中的人物,以及他们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不仅仅将历史以更加直面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同时予以德育教育工作的受教育者们以更加明直观的感受,使其内心形成共鸣,将德育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极致,经过影片的人物深度刻画,这些人物历久弥新,成为了观众对于一个时代的记忆,成为了观众心目当中那个时代背景下最能够代表革命精神的领袖先锋式人物。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在红色影片《建国大业》中也有所展现。在电影中开展深刻的人物形象描绘,让人们对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高尚品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受教育者们能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对这些伟人的宏韬伟略打从内心当中产生信服和崇敬,伟人的形象和革命意志在观众心目当中与精神领袖产生了联系,有感动的同时也深受鼓舞,这就让青年人在观看影片之余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还收获了更多德育思想的教育心得,在潜移默化中为受教育者塑造爱国主义精神领袖,营造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6]。

就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来说,这部分红色影片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爱国思想和民族理念,这些思想的存在都与德育工作不谋而合。对比起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模式,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不仅仅打破了书本知识的禁锢,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真切,饶有趣味,利用影片特有的方式来直观帮助受教育者更加了解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影片的趣味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教育人们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同时将革命精神发扬下去,进而有效的帮助德育工作顺利的开展[7]。

2.2 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能够实现优化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功能

就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德育教育是实际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8]。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主流的爱国思想理念,同时还将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给了学生,培养青少年群体对于祖国的深情厚感,还能够在根本上推动我国爱国主义社会背景下社会的发展。

首先,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尤其是像《红岩》、《辛亥革命》等历史题材下的影视作品,有效的改善了原有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枯燥、乏味等问题,应用了更加先进、新颖的德育教育传播模式,来帮助受教育者们获得相应受教育成果。例如,在《红岩》影片中,在传播影片的过程中,可以让青少年对于“小萝卜头”的故事“感同身受”,进而反思他们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引发他们做出深刻的德育教育感悟,借此在根本上实现根本的德育教育目标[9]。

其次,能够有效的针对青少年受教育群体的道德情操培养做出准备。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青少年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也随之增多,对于青少年思想造成影响的信息也随之增多,就这一环境背景下,如何为青少年群体塑造正确的道德情操,德育的工作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针对这一部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开展十分的困难,然而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应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例如,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十月围城》的影视作品中,导演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很好的人性展现平台,不仅仅将不同阶层人们参与到革命工作的盛况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向我们表述了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什么阶级、没有什么等级的划分,在民族大义面前,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都应为我们所热爱的祖国而浴血奋战的高尚情怀,以期能够有效的感染学生,同时为其营造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

用红色电影作为教育的一种工具,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直观与生动,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团中央推荐了一百部国产优秀影片,以这些优秀影片为基础,在校园中集中展示、放映这些影片,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观看。还可以进行观后感的写作。对于观后感写作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等。随之再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就可以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最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德育教育中应用还能够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素质。战争是残酷的,然而人们往往是温暖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间所展现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值得现阶段的青少年群体予以学习的。例如,在《红岩》中,我们可以发现“小萝卜头”仅仅几岁的孩子,在面对监狱看守的压迫下,也能从容的为收押的革命工作者传递消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和胆魄。而就现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长期的“温室”生长环境,使得他们面对外界压力下的抗压能力极差,很多生活中的不如意都会令其走向轻生的道路,就这一背景下,这对这一部分青少年群体进行“红岩精神”下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让这些学生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渲染下,逐渐树立面对挫折、困境的能力,避免他们在面对压力、挫折下选择逃避、退缩等不符合中华民族气节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帮助未来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不断推进,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也愈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就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合理的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将历史事件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德育受教育者群体的面前,使其能够在革命战争血与泪的历史下,萌生出令人奋进的中国力量。充分的展现中华民族人们英勇、奋进的民族精神,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观念,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成为未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红岩题材爱国主义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