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

2020-01-01 01:25罗艳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广西红色大学生

罗艳妮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平果 531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就要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着力点,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2]。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宝贵的红色基因,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是对抗历史虚无主义、丰实家国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能够引领大学生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背景下,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多元文化的复杂交织中,增进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思想定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1 红色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系列文献、作品、革命遗迹以及先进事迹等的优良作风、革命精神、道德传统[3],是孕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母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文化自觉是指文化主体对其身处其中的本民族的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有自知之明,并对其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和对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本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充分肯定,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信念[4]。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使大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引领者和践行者。

2 红色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

2.1 红色文化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土壤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最具活力、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情感、时代特征、价值追求的精神凝聚,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引领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交织中,增强国家意识,强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思想定力。

2.2 红色文化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正确导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红色文化集中反应了中国共产党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承载了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顽强革命精神和伟大的品格。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2.3 红色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文化自觉是对民族文化的觉醒、觉悟、反思、反省和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充分认识、肯定、积极践行以及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红色文化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优良革命传统[5],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实践光彩,这是文化自觉的基础,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红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和英雄模范人物,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上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国家的信心信念,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着力点。

3 广西具有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广西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用鲜血造就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铸就了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浓厚的红色文化。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了许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运动著名领袖、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韦拔群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了震撼中国南疆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爆发了中央红军长征中规模最大、最壮烈、最关键的,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在广西爆发了大西南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日战役——昆仑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广西的游击斗争烽火迅速燃遍了国民党桂系集团的后院;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各族人民砥砺前行,齐心协力艰苦创业,激情满怀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祖国繁荣昌盛、边疆巩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此外,广西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文化精品推出、红色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培育与营造了浓厚氛围的红色文化生态大环境。据2015年广西首次红色旅游普查统计显示,广西共有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多处,其中左右江地区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点)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7处,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有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7处,包括军事指挥机关的旧址、战场遗址、岩洞等文物遗址、烈士陵园、纪念碑塔、纪念馆等纪念性建筑和红军留下的武器装备、文件、旗帜、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在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

4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4.1 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培植大学生文化定力

文化定力是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高度认同并坚定信心,在面对多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的冲击时,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主导地位,认定文化主流,不为风险所惧、不受干扰所惑、不存犹豫彷徨的坚定意志力[6]。培植文化定力是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与必要前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丰富的先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要培植大学生的文化定力,可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如广西百色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发祥地。拥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经正书院)等革命遗迹,平果市内的红军岩、七星山、红七屯、三层岗、顶劳山等都曾是红军战士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留下诸如七星山七壮士、红军岩突围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广西,尤其是百色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与教学内容科学融合、适度渗透,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现场教学,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7],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使大学生面对各种价值观和文化思潮冲击考验时,能秉持文化初心,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和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的科学理想信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者。

4.2 发挥红色文化感染力的作用,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文化在不同国家间的传输越来越频繁,文化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更为明显,文化间的同化与异化成为可能,文化自觉正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是应对文化多元化、文化同化和异化的有效武器。红色文化渗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时代精神的创造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内容生动,分布广泛,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精神可传承,带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和教育功能,教育针对性强,感染力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极好的说服力和教化力。依托红色文化载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感染力和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以高尚的道德引导人,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以模范人物引领人,能更好的激发和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只有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坚持民族文化主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巩固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文化定力,不被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保证中国文化长久存在和发扬光大。

4.3 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沉淀,凝结着党和无数仁人志士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奋斗历程不懈努力,体现了民族气节、浩然正气、理想信念、思想作风、态度情感、行为规范等基本文化理念,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丰厚滋养,在育人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和激发力。对红色文化的体认,是认同国家和民族历史,认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拨开多元文化迷雾,认清多元化文化本质,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主要路径[8]。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红歌比赛、参观红色遗址、组织红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可以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触和了解红色文化,更加纯粹、更加直观的体会、认同和挖掘红色文化的精髓,不断揭示时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释放出红色文化更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广西红色大学生
广西贵港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追忆红色浪漫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