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的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构建

2020-01-01 07:55张蓝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毕业生校企岗位

张蓝予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之中明确提出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工学之间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逐渐构建将学校作为核心,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保障体系,以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并保证其处于更为稳定且健康地发展状态。通过该方案可以得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显然无法脱离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而校企之间合作的深度也直接关系着高职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以及学生毕业之后就业与创业质量。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方面来说,往往无法满足校企合作教育之下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教育期间,实现共建设、同管理、多互动、共赢的局面,并不断创新同期向匹配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基础知识。如此一来,方可全面保证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以及创业,并持续打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与就业工作的新局面[1]。

1 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的重要价值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其办学宗旨便是培养更多实践性高质量人才,灵活地应用不同类型方法以及措施以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高职院校具有优秀的实践性特点,所以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更为关注实践性特征。校企之间形成合作,使得高职院校同有关企业的关系更为紧密,该方式也有助于实践平台的建立。而在日常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将基础的学科原理讲解与实践之间形成有机地结合,借助两者之间密切结合的方法,为学生供应可以全方面实践的平台。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供应其所需要的实践机会,保证所有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岗位实训活动,模拟未来就业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需要掌握的能力,借此提高学生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2]。

而传统教学活动之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需要学习如何创业以及就业的各类指导课程。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讲师都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向学生讲解各类理论课程知识,以完成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但现有教师结合当前人才市场竞争现状以及岗位实际需要提供学生真正需要的岗位实践。该背景之下,高职学校关于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指导课程便显得尤为单调以及枯燥,甚至完全脱离了现实企业岗位的需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当前需按照创业以及就业工作新模式期间,理应改变自身认识,积极接受与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创业工作予以全面指导。而在学校同企业之间紧密结合背景之下,确实可以为高职院校毕业生供应适宜于其本身的就业或是创业平台[3]。

2 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的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2.1 指导机制

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校建立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互动和优势互补,缔造利益共同体,从而产生小齐双方合作的驱动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机制。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流程式的创业就业系统指导。高职院校面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活动的重点在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协助学生认清与了解自身能力适宜于从事的工作以及未来关于职业的理想,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初步完成,并逐渐明确自身创业就业的定位与方向。而关于二年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个人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的指导,协助其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减就业创业所需要的适应时间以及磨合时间,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就业。并进一步优化一套预期相符的系统,形成将融入教学规划系统化创业就业教育课程作为基本,将职业评估以及岗位咨询作为特点、通过高质量就业创业辅导讲座丰富内容,将多样性的就业创业时间互动作为辅导以及多元性社会资源性作为支持具备校企合作特点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第二,校企进一步健全体验式创业就业实践指导。其中心环节在于创业就业的3 次训练体验互动:第一次训练,为工学之间交互体验。即校方邀请合作企业之中的行业管理人员、 拥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家以及学校创业就业课程任课教师三者相结合的指导课程,旨在针对学生予以岗位素养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的训练活动,使得学生个人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能够在体验式实践过程中得到明显提高,借此加强其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第二训练,订单训练体验。校方结合用人企业订单就业规划以及订单企业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情境再现,按照现实之中岗位职业素养以及能力要求,增加学生订单就业签约率。第三训练,为校企轮训体验,可以将就业指导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学校针对学生开展岗位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训练,另一部分则是前往企业接受实践训练[4]。

2.2 组织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育人过程中,应进一步创新就业创业工作组织体系,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校企协同组织且不断完善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管控、高效率运营的三级机构,同时还包括一支数量充足以及专兼融合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其中,一级机构,即学校党委书记以及院长作为组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其具有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领导职能,同时将该工作视为学校核心工程,邀请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各个行业负责人以及不同领域企业界代表就任指导委员,职责便是为该校创业就业工作提供相应的措施与方案,并不断讨论关于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关键影响条件,以此引入以及运用社会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二级机构之中具体包括学校招生就业部门、 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以及各个分系相关负责人所组建的机构,其重点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协调应积极实际落实。三级机构则包括就业创业指导结构、就业服务组织以及创业服务组织等基层工作小组,其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是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者,不仅需要为学生推荐良好的就业岗位以及扶持其创业,同时也作为学生家长代理。以上三级结构之间保证了协调性,且彼此之间互相补益,有助于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提高创业工作质量与效果[5]。

第二,校企合理健全以及完善三级组织结构,并建立与之相符的运行体系。一方面,是建立并不断健全三到位长期体系。全方位保证就业创业相关工作在人员、经费以及场地方面的需要,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职责的划分更为明晰、分工也更为详细以及责任到人,保证三级结构组合之间更为契合,充分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三级结构分必须建立相同的工作目标责任考察制度,将就业创业目标同样纳入学校考核评估工作之中,结合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分别交由行政以及教学负责考评的小组予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同其岗位当前津贴之间形成关联。而各个分院第一负责人以及分管负责人都需要将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视为重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依照校企协同颁布的工作年度考核标准以及流程是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标准,设定各个分院本年的规划以及落实方法,将任务进行细分,并保证所有任务的责任能够落实到人。

2.3 服务机制

校企合作利用在家教育的交互过程中,对高职毕业生服务机制予以创新。校企协同健全交互式就业创业服务。一方面,在于进一步健全方便且可以实现信息数据交互的网络服务平台。即企业协会互联网信息资源与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资源之间形成有效结合,以完成不同领域、不同空间以及不同时间校企就业相关信息数据资源之间的交互以及就业现骨干信息数据的共享,以令其作为毕业生同用人企业之间交流最为直接与方便的渠道。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应联合建立创业工作多功能教师,该教师将岗位技能训练、 企业岗前培训以及面试活动模拟等多项活动融合为一体,也可用于举办小规模的招聘会,如邀请部分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前来校内挑选人才。

另外,学校与企业也需要协同改善互动式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校企同不同级别劳动人事、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机构以及工会等不同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合作,协同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机构。如学校可以联合上述组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是岗位技能培训组织等,将公共就业的培训、就业扶持以及法律援助等不同的功能引入校园之内。不仅实现了服务的开展,也为该院院校毕业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6]。

2.4 建设新理念新机制

高职院校只有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以及改革,方可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属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以及创新的关键所在,必然在内涵以及外延等不同方面产生显著的变化。故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改革以及创新的首要工作便是改变既有观念,随着观念的更新,方可令就业创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贯彻将就业作为导向,将校企合作视为平台,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实现通过出口促进进口,通过就业创业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引导,通过培养推动就业创业发展的整体局面,同时利用和谐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加以改善,构建组织、服务、指导系统相互结合的运行体系,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本身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确保学生就业与创业整体质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期间,应保证供需之间平衡,人才与岗位相符的效果。校方与企业在探寻以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为目的的“一体两翼三同步”培养模式下,将产业渗透至专业,将企业带入校园。依照校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双方合作开设专业、设计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体以及运用企业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等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工学结合切入,立足于不同学生职业未来发展方向,突显工学交替以及校企之间彼此合作的人才培养渠道,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最大程度发挥企业同学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学生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方位提升。另外,建立更为高效、客观且公平的社会评估信息反馈,通过对社会关于高职院校创业人才能力的评估的反馈,讨论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优势或是问题,据此对现行教育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以此提升校企合作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7]。

3 结语

现代社会之中,行业将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关于人才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更为苛刻,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毕业生如若不能提高个人岗位适应能力以及时间能力,便难以找到适宜于自身的就业创业途径。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助于学校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新形势之下各个岗位的实际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和有关行业企业维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保证高职毕业生能够更为顺利的就业,也为其创业提供相应的扶持。故而,高职院校应明确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机制,并不断创新指导机制、组织机制以及服务机制,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毕业生校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