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0-01-01 07:55宋紫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共青团辅导员心理健康

宋紫筠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大学生处于人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成熟,同时又面临着学业考试和毕业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困扰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极易导致承压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不堪重负,心态崩溃。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切实担负起肩上的重担,努力做好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心态。

1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得大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抗压能力,使大学生最终能够形成自立自强、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为大学生取得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1]。

1.2 .提高大学生日常学习效率

大学生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可以甩开学习和生活的重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根本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能更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如若没有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开解,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遇到困难难免会一蹶不振、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发不良事件。

1.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是影响学生精神风貌和校园风气的重要因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学生作为校园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直接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的重要意义。首先,校园文化活动,是多姿多彩充实美好的,有利于推动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大学校园内的文化可能会让具有相同爱好,相同价值观的学生聚到一起,相互影响,打破年龄和性别的界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文化层次的交流平台,这更加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互联网环境的思想冲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大量社会和生活中的实时信息,这在增加大学生学识认知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隐患。互联网环境由于其开放自由不便管理的特性,便使得有些功利心较强的人为博人眼球,大肆宣扬播放暴力血腥、低俗恶趣味的视频画面,更有甚者铤而走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隐藏传播“黄赌毒”等的暗示信息。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引导,极有可能使大学生做出不当行为,危害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和校园的安全[2]。

2.2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模板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经济处于整体向好,稳中向好的趋势,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更改,在教学的课堂上来看,教学方式较为容易,方便实际操作,创新的特点明显。尽管在教学时使用的方法较多,但教师授课时仍然采用被动接受的方法,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对于偏远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学些内地的先进教学方法,还需要结合自身区域特点进行多元化的发展,统一规划。

2.3 学生不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从一些大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来看,多数学生是为了想要应付教师的教学,因此心态上是比较消极懈怠的。一些学生将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视作难得的放松,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和引导,自顾自玩手机,到了需要考试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也只能够临时抱佛脚,以为拿到学分就能够万事大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课程不是专业课所以无关紧要,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没有用处的,即便不学也不会对自己找工作或者学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这种想法反过来又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即便勉强参加课程学习,也不会认真接收,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一知半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4 对共青团工作的不重视

在外语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对比,那就是相较于国外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较为侧重学生的成绩,一直本着高分数、报名校、好就业的理念,这就使得共青团工作在高校教育中不受重视,无法大规模开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无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共青团工作的不重视,便会使得大学生也对心理健康问题掉以轻心,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的苦痛磨难和生活的艰辛不易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容易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强度不足,被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压垮。

2.5 指导人员缺乏相关经验

另外,长久以来的积弊使得国内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学者十分匮乏,且没有大量具体成功的案例供后来者学习经验,总结方法,就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缺乏相关经验,无法便捷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完善全面的共青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会使得本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大学生心生反感,甚至会激发大学生的叛逆心理,进一步阻碍了共青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成效,无法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印象,增加了工作难度。

3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共青团建设,重视心理健康

做好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目标便是要加强共青团建设,真正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将教育理念转变到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向上,不再片面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那么共青团的工作便会变得容易开展进行,高校辅导员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建设,使得共青团能够切实负责起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学校和家长都重视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问题警惕性,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疏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和综合素养[3]。

加强共青团建设,重视心理健康绝不能是一句空话,不能只当作口号喊一喊便作罢。要在学校的教育结构上做出调整,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氛围,打造一条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途径。比如,形成以学校主管部门为龙头,院系负责单位和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班长和宿舍长分管的严密体系,使得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困惑的学生能够便捷找到相关人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高校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工作。以共青团队伍作为主体,积极在大学生队伍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2 净化互联网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方面,针对现阶段的互联网不良价值理念和垃圾信息过多地情况,政府和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净化互联网环境,从而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机关应当抓紧净化互联网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加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一些经常打法律“擦边球”的人员团体也绝不姑息,进行严格的思想教育培训,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和危害,从而杜绝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和犯罪暗示性理念的渗透。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将相应的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的传播扩散,使得民众法律意识加强,共同监督管理,整治净化互联网环境。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不能让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引导污染校园的教育圣地。首先要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宣扬,让正确积极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还要大力整治校内上网环境,严格要求校内计算机教室,一边规范学生上网行为,一边大力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走进校园。当然在整治净化互联网环境过程中,不能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也必须看到互联网拓展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大学生不同领域知识储量等优点,不能一味地否定,更不能武断地“一刀切”,将大学生与互联网隔绝开来。

3.3 发挥辅导员职能,起到指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接触较多的岗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发挥辅导员职能,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共青团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实施技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相较于其他理论学科教师,辅导员理应是大学生在校园中最亲近的人,通过朝夕相处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进行,高校辅导员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内心,对于大学生队伍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更及时的发现。因此,必须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努力指引培植大学生们积极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4]。

这就需要广大的高校辅导员努力提高自己教育能力水平,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向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能力靠近,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本着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教育理念,亦师亦友地进行交流和指导。做好保密工作,不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有任何心理负担,努力成为大学生们的“感情树洞”,从而使得学生们感情有寄托、有依靠,促进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

3.4 开展教育活动周,实践引导思维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感情引导发泄以外,还需要有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们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亲身参加的活动,切身体会健康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带给自己的有利影响,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激发大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自主自愿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外语专业学习中发现,国外教育界自学生年幼时就一直不停地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并鼓励家人带孩子去探索游玩,就是为了在实践中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印象,言传身教,使孩子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美好传统美德,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理念[5]。

所以,国内各大高校也应见贤思齐,开展教育活动周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实践过程中引导思维,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植其心理健康发育的土壤。比如,以共青团为主要教育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情景剧活动,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点特性,分析其心理面临的问题困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剧人物角色和舞台场景的编排。通过巧妙的设定,以情景剧中相关角色人物面临心理问题时的抉择以及其心理健康成长的蜕变,使得扮演者得到更完善的体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加深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5 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自媒体

在互联网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建自媒体账号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提升。自媒体运行得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大量流量和注意力。通过自媒体方式发布有关心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易于接受,引导学生关注并进行思考,让心理健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学校自媒体受到一定关注后,可以偶尔以文章和理论知识为主,以影音视频或其他形式为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独立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这些内容。自媒体的评论平台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的重要媒介。

3.6 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明确大学课堂上心理教师教学方向,丰富心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想办法使得教学内容愈发有趣,受到学生的喜爱。指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通过理论进行指导,实践进行强化理解,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感,引导学生自觉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应用于社会中,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能力的快速提升,才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之间的断裂问题。大学应当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将社区活动和校园文化纳入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统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有效关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课堂的吸引力。

4 结语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至关重要,必不可少。共青团作为服务青年学子同时又是领导青年学子的组织团体,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提供帮助。因此,作为共青团工作开展主要负责人的高校辅导员一定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共青团辅导员心理健康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