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视角下学业发展辅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学业发展辅导中心为例

2020-01-01 07:55高鑫桐崔玉张洳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朋辈学业辅导

高鑫桐,崔玉,张洳菲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学院,北京 100029)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1]。高校政治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层面,容易陷入投入多、实际效果差的困境。要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该找寻适合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教育载体,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影响学生。基于此,笔者希望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成立的学业发展辅导中心为例,探索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的意义和实践模式,以促进更多的高校学院引进朋辈学业发展辅导这种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与管理。

1 高校学业发展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 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关注的首要问题。

近几年,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问题。其一是学习动力问题,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不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经常出现作业拖沓,旷课等情况;其二是学习方法问题,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自学,部分学生仍然保持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课程内容跟不上;其三是学习发展问题,部分学生需要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学校没能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服务等。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内心迷茫焦虑等连锁反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是不断探究并完善学业发展辅导的模式和方法[2]。目前,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3]。但是部分高校学院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无章法、实效差、学生无反响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统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学生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学业发展辅导工作[4],以满足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需求。

2 朋辈教育视角下化学学院学业发展辅导工作的探索

2.1 统筹规划——探索长效机制,优化体系构架

2.1.1 整合全院优势资源,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化学学院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以学业发展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媒介,大力统筹学校、 学院各级课程教学资源和企业优秀校友等社会资源,组建以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各级辅导员为主的专业辅导团队,形成以奖学金获得者、学习委员、宿舍学长、学业讲师团等为主体的学风朋辈互助模式[5]。

2.1.2 深入改革完善职能,细化部门责任分工

中心在多年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步优化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丰富自身服务职能。在学院分党委副书记主管下,中心设主任团、学业部、发展部、综合部和宣媒部,每年级指定1 名辅导员担任中心指导教师,负责学院学风建设和学辅中心建设。各部门相互配合,全心全意服务学生。

2.1.3 完善服务反馈机制,提高中心服务质量

中心积极加强“学委网”建设,紧密联系各班学习委员,定期召开学院学委交流会,及时传递中心活动信息。同时,定期发放电子问卷,调查近期讲师授课、 学科资料以及日常学辅答疑完成度、 学生满意度,时刻把握学院学风动向,定时接收广大学生在学业发展辅导方面的需求反馈,并及时调整朋辈互助服务侧重点。在此模式下,中心实现了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帮助计划,培优补差,将中心的朋辈互助服务作用更大化,实实在在为学院学生提供帮助。

2.2 以学定教——洞悉发展方向,多策助力成才

2.2.1 创建“三类别、四层次、五群体”的精准式学业辅导体系

针对学有余力、 学业中等、 学业困难的 “三类别”,中心整合形成了视野拓展计划、课业辅导计划、重点帮扶计划;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层次”,中心开展专业认知、生涯规划、素质提升、冲刺圆梦等系列的学业指导活动;针对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经济困难、少数民族、交换学生的“五群体”,中心侧重于服务奉献、素质提升、励志引领、专项指导、追赶适应等主题的学业教育。同时,学院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指导教师将实践经验凝练成理论成果,撰写大学生学业发展与学业辅导主题相关论文、校级精品立项课题、学业辅导典型案例等,不断反思总结经验[6]。

2.2.2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全面开展学业活动

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学院丰富的人文资源环境,不断扩大中心的影响力,发挥学风建设引导作用。学院依托中心共聘任学业发展咨询师64 位,其中包含学科负责人与骨干教师30 位,对学生提供课堂外的指导和帮助;招募国奖、科技竞赛、单科成绩高分学生组建学生朋辈讲师100 人,开设高数、无机等课程系列串讲;辅导员参与讲授《大学生学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及实训》两门校选通识课(受益480余人)。

中心通过建立朋辈讲师团、答疑志愿者团,积极吸纳全专业,全年级优秀学生,打破年级专业界限,充分促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交流沟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院基础学科、专业学科的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学风,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年共举办学科授课22 场,包括基础学科(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和专业学科(无机化学、电路原理、数学分析等);中心拓大了英语授课范围,举办大学英语四、六级辅导课,助力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中心积极筹建学业资料库,整理编纂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分析、分析化学等学科累计超过5 万字;中心听取广大学生呼声,满足学生在备考周的需求,将答疑授课场次灵活安排,每周一、周三、周五安排3 场答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学年内中心招募答疑志愿者共计160 余人次,开展日常线上线下答疑共计70 余次,累计服务时长1 100 小时[7]。

2.3 推出“微沙龙”模式,言传身教指点迷津

传统的学业类讲座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中心调研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后,推出“微沙龙”的模式,通过前期报名、反馈需求等环节,每期面向不超过40 人开放“微沙龙”,以此实现交流的充分性。为了更加凸显“微沙龙”的水准和质量,中心邀名师,请学长,在一对一的交谈中为学生解开困惑,分享学习经验;品茶香,听真言,在宁静中进行思维碰撞,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优势给出个性化的学业职业发展建议。

2.4 化一二课堂联动,实践提升育人效果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中心承办“净水流远”大赛、“魅力化学节”等第二课堂活动。“净水”:自制净水器,为环保事业添彩;“流远”:杯水行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实践;“净水流远” 创新创意大赛现已发展成为全校精品项目,规模壮大,并已取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种子计划基金4 万元经费支持。学院依托中心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化学企业等校内校外两类资源,开展集“魅力化学街”“魅力化学堂”“魅力化学营”3 个环节为一体的“魅力化学节”校级活动,联动教职工、 研究生、 本科生以及中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知化学、爱化学、学化学”。

2.5 与时俱进——线上线下齐动,拓宽交流平台

中心组建运营团队,负责微信平台“化育学堂”管理,实时更新学业发展相关内容,增进线上互动。并通过答疑微信群、QQ 群辅助完成学术讲座宣传,学业资源传播和学习问题解答等任务。

2.5.1 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中心辐射范围

中心利用“化育学堂”平台及时推送活动相关消息,使得消息传达更加便捷、广泛,扩大中心在学院乃至全校的影响力。每年新生开学前在公众号内开展开学问答活动,制作专业介绍、中心介绍、开学考试介绍等推送,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院,提高中心在新生内的知名度,切实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服务。

2.5.2 举办活动公开透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每场由中心主办、承办的授课、沙龙、访谈活动前,以微信推送的方式进行活动介绍,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知名度。活动结束后推出活动回顾推送,帮助未能到场的学生了解活动详情。

2.5.3 引领资料无纸潮流,提高资料利用效率

中心内设有资料编写组,于考前进行重点学科资料整理,通过“化育学堂”平台使得学习资料无纸化、电子化,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方便了存档和修改,并且更为环保。

2.5.4 推送信息贴近生活,普及专业趣味知识

“化育学堂”平台推出特色系列趣味推送,如“食物中的化学”“日用品中的化学”等系列。中心在积极自查微信平台规范性、 保持平台学术性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带领学生发现科学之美。

3 朋辈教育视角下化学学院学业辅导工作的成效

中心针对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各专业学情分别撰写《各专业学情分析报告》,并提交学院党政联席会专题研讨。成效总结如下。

3.1 各年级总体成绩分析

各年级学生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较好地体现了学业辅导成效;大三年级学生相比大一大二学生GPA(平均成绩绩点)更高,可见大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业辅导后,有更为明确的学业规划,接触更多专业课程之后,能够不断学以致用,学习效果较为突出。

3.2 特殊群体学业成绩分析

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常常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经分析得知,这部分群体学业成绩都比较优秀,并且其中不乏国奖、国励奖学金获得者,8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学业辅导中心的朋辈互助工作中[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GPA 总体高于所有本科生平均GPA。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刻苦,成绩较为优秀。

3.3 《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

中心针对不同专业GPA 大约4.0 以上的10 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分析其成绩优异原因并整理剪辑《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微视频供学生们学习借鉴,为中心下一阶段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3.4 毕业生深造情况统计分析

学院依托中心面向高年级学生成立学业就业辅导社团,开展考研、出国、就业经验交会,开展就业指导课,进一步丰富学院学业发展辅导形式。2019年化学学院学生深造率(考研率+出国率)高于前3年平均值。

3.5 学科竞赛情况统计分析

学院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励能平台,通过中心线上线下鼓励学生报名萌芽杯、挑战杯、北京市化学实验竞赛、数学建模等各类科技竞赛,借助学院的师资优势,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019年,超过50%的学生参加到各类创新创业计划和学科竞赛中[9]。

4 展望

下一建设周期,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北京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不足,开拓进取,继续创新,凝聚朋辈力量,促进学院的学风发展。

猜你喜欢
朋辈学业辅导
艰苦的学业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3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