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01-01 07:55顾颜张红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认同感教师职业高校教师

顾颜,张红石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其他因素的看法[1]。一般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从中找到乐趣[2]。职业认同感对个人以及所在的单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高校教师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职业认同感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这3 个维度。如果高校教师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重要责任。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重视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助于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教育教学价值

1.1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个体向另一个体或集体的价值、 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的一个过程,认同是个人与他人有情感关联的最原始形式。安德森认为,认同可以以多种形式共存,认同是在行动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中、情景中构建起来的,并不是预先设定的,也不可能是完全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它会受到各种共同规则来制约与引导。由此可见,认同感是属于一种社会心理的稳定感,具有群体性特征。埃里克森指出,一个足够成熟的心理认同感的发展是以个人所属的集体为条件的,集体的传统价值对个体的成长意义重大[3]。

就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来说,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不但可以让教师个体发现自身的价值,以及获得良好的工作体验,同样也可以让教师个体很容易在所在单位获得归属感,从而形势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对于一个高校或者一个院系部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有帮助的[4]。相反,如果高校教师个体对职业本身、对自我认知、工作需要、工作动机都缺乏相应的认同和了解,这个教师个体是不会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的,这对一个高校或者院系部门都没有任何好处。

1.2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职业倦怠感是指个体在工作中承受重压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一种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感是指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指教师在长期承受工作压力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态度以及不良行为的状态。比较典型常见的表现是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热情减退、工作兴趣全无等。对工作缺乏热情,情绪易努烦躁,对职业前途感到失望,对工作中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工作中接触或服务的对象缺乏耐心,比如,教师厌倦学生,护士对病人态度恶劣等[5]。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评价严重下降,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甚至打算转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一个好的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与接纳。如果一个高校教师能够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将更容易调动教师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转变为工作中的动力,进而消除职业倦怠感。

1.3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与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等。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招生形式多样,大学生整体生源水平有所下滑,在某种程序上也会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学生对大学的学习也不够重视。如果不及时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更多的教师将工作机械化,为了工作而工作,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滑坡。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更应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6]。通过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对教学的高度热爱,学生也会因此更加热爱学习,对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师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行为的优劣好坏之分最基本的信息和判断,教师关于自我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系统观点称为价值观,反映了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教师职业价值观主要指导教师择业动机,选择职业的动机,如工资待遇、职业稳定性、社会评价、个人兴趣理想等,择业动机的多样性决定了多样性的职业价值观,从而造就了不同层次的职业认同,择业机动与教师职业认同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拥有理想抱负为实现自身理想而选择教育事业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于为物质报酬而选择教育事业的教师[7],主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高于被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8]。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

2.2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包括普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以及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教师胜任力在教师职业认同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已有研究文献表明,教师胜任力与教师职业认同感相关性密切[9]。教师能够通过自身较好的胜任力获得工作成就,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了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胜任力直接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现代教育事业背景下,评价教师胜任力要综合各方面指标,如学生的成长成就、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成绩等。

2.3 教师职业因素

工作中面临多种多样的工作压力与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职业的认同感,但是如果压力过大或者工作过于单一,也会造成职业失败感或是倦怠感,从而降低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职业的性质以及社会声望,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之一[10],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有助于教师提升职业认同感。

2.4 组织因素

教师对工作中得到的薪酬待遇、 职称晋升制度是组织对个人工作最直观的物质肯定形式,特别是职称的晋升影响到教师个人事业的整体发展与长期规划,关系到教师的权益及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相关政策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于是否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工作认可度,是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11]。

3 对策分析

3.1 培养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高校管理者要从制度、文化等方面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时代背景培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价值观。组织高校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高校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内容,引导高校教师积极构建职业价值观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育人理念,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增强团队协作。塑造教师职业行为倾向,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教师职业理想教育,为教师搭建职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12]。使高校教师重视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抱负,增强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

3.2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加强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新任教师,工作热情高,但教学经验较少。建立教师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对教师培训给予支持,丰富培训形式及内容,进修学习、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建立老带新制度,促进新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请有经验的优秀老教师,针对新教师工作中的不足,全方位进行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承担起培养新教师发展的职责,分享个人经验,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激发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增强职业信心,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3.2 降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高校管理者要激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激情与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过量产生疲劳,不给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日常的工作热情,尊重教师个体化,不断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13]。提高教师个人成就感,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完全融入学校的人文教育大环境中。

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因此对高校教师群体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导致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较大心理负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职业幸福感降低[14]。重视高校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全面身体检查,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使心理压力过大的教师能够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学校应对教师实行减负政策,把充足的时间还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有时间专心研究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致力于教学工作。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心教师,降低教师工作压力,保持教师乐观向上的积极状态。

3.4 提升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

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教师切身相关的问题,提升薪酬待遇,高度重视教师的成长。职称的晋升是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评、晋升制度。根据教师的岗位,设置适合每类教师的考评机制,支持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设置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使教师时刻保持进取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15]。

通过该次调查研究,高校能够重视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教师权益,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氛围,高校教师能够自律自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目标与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毕生的事业,而不仅是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猜你喜欢
认同感教师职业高校教师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