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效果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践
——以《环境监理》课程为例

2020-01-01 07:55方婧楼菊青王如意蔡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全班建设项目

方婧,楼菊青,王如意,蔡靖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 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由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不能用学术性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质量应该分层次地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存在适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统一的“国际质量标准”和“全国统一标准”[1]。而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也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专业的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建设适应于专业性强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科学评价的体现。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必须与评价的目的相联系,不同的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出发点,评价的方法体系就可能不同[2]。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把教学整个过程的本质及规律描述清楚,以实现所有教师的预定目标,需要建立庞大的指标体系[3]。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院校的课程建设中所有的要素构成的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制约,密不可分;(2)针对性原则: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不一致,因此不能采用单一模式;(3)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包括指标称谓、指标之间的关系、指标的量化等。(4)方向性原则: 要求对评估目标任务和评估导向的正确把握;(5)可比性原则:即要求编制者对测验内容和细节做出统一、明确的说明和规定[4]。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的关键所在[5]。吴建国等结合工科专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以建筑类为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主要指标,通过适用,加强了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了工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结构[6]。目前学者对教学评估的指标关注较多,但指标整体分布较分散。

该文以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环境监理》课程为例,研究并实践了基于学习效果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确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并根据达成度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措施。

1 《环境监理》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环境监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4 个目标:(1)课程目标:掌握环境监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信息管理、环境监理资质与管理等基本内容、方法及其管理体系,使学生在遇到环境工程中复杂问题时,能够分析和评价环境工程解决方案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2)课程目标: 掌握工业类项目和生态类项目环境监理的特点和针对性的环境监理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建设项目选择正确的工作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理要点,能针对实际工程项目,理解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课程目标:从环境监理的工作原理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建设项目各方关系的组织与协调方法,掌握项目管理和技术经济决策的方法。(4)课程目标: 在掌握项目管理和技术经济决策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将工程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经济决策方法等应用于各种环境工程实践,具备有效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

2 《环境监理》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环境监理》课程各章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如下所示。

第1 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第2 章环境监理实施程序与招投标,支撑课程目标1 和3;第3 章 环境监理主要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 和2;第4 章环境监理文件编制,支撑课程目标1 和2;第5 章环境监理的组织与协调,支撑课程目标1 和3;第6 章环境监理信息管理,支撑课程目标1 和2;第7 章环境监理单位与资质管理,支撑课程目标1 和2;第8 章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案例解析与实践,支撑课程目标3 和4; 第9 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案例解析与实践,支撑课程目标3 和4。除了教学各章节支撑课程目标之外,我们设定课堂专题案例讨论和课后设计环节,这部分内容将支撑课程目标2、3 和4。平时作业也是课程教学的内容,我们设置该部分内容将支撑课程目标1、3 和4。

3 《环境监理》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建立适合于教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环境监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0%,全面提升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课堂考勤成绩、案例分析成绩、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上述各项在占总考核成绩比例为: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5.0%,根据出勤率计算;案例分析成绩由专题讨论环节和课后设计环节构成,占总成绩的10.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0%。

4 《环境监理》课程教学质量达成度指标确立和计算

在《环境监理》课程考核方式中,课堂考勤成绩不纳入教学质量达成度计算指标体系。案例分析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分值是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 的占比分别为30.0%、30.0%和40.0%。作业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分值是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和课程目标4 的占比分别为20.0%、40.0%和40.0%。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分值是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和课程目标3 的占比分别为28.6%、35.7%和35.7%。确立期末考试试题对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1 对应的题目有第一大题的第1、2、4、5、10 题以及第三大题的第2、3、4 题;课程目标2 对应的题目有第一大题的第3、6、7、8、9 题、第三大题的第5 题第四大题的第2 题; 课程目标3对应的题目有第二大题的第1、3、4、5、7 题以及第四大题的第1 题。根据指标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达成度分析。

5 《环境监理》课程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该次《环境监理》课程,1301 班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度分别为,88.0%、74.9%、85.9%和90.1%。该课程4 个课程目标达成度均超过70.0%,期中有3 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超过85.0%,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1301 班的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环境监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信息管理、环境监理资质与管理等基本内容、方法及其管理体系,掌握了工业类项目和生态类项目环境监理的特点和针对性的环境监理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掌握了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建设项目各方关系的组织与协调方法,较好具备了解决复杂环境问题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商务管理和经济决策的能力;具备了能够将工程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经济决策方法等应用于各种环境工程实践,具备有效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4 个课程目标中,相对较弱的达成情况是目标2,说明学生在面对不同环境监理项目类型时选择合适的环境监理方法及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环境监理要点等能力培养上还有待加强,在针对实际工程项目,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最终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

课程目标1: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环境监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信息管理、环境监理资质与管理等基本内容、方法及其管理体系,使学生在遇到环境工程中复杂问题时,能够利用环境监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相关咨询服务的能力。该目标全班平均达成度为88.0%。全班约75.0%的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大于0.8,其中有19 位学生达成度超过0.9,说明这几位学生已经基本或完全达成了该能力要求。全班有3 位学生该目标达成度小于0.7,且有1 位学生达成度小于0.6。

课程目标2: 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工业类项目和生态类项目环境监理的特点和针对性的环境监理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建设项目选择正确的工作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理要点,培养学生正确分解与表达环境监理技术过程的能力。该目标全班平均达成度为74.9%。全班约33.3%的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大于0.8,其中有2位学生达成度超过0.9,说明这几位学生已经基本或完全达成了该能力要求。但是全班也有7 位学生对该目标的达成度小于0.7,且有4 位学生该目标达成度小于0.6。课程目标2 的达成情况全班出现两极分化。

课程目标3: 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建设项目各方关系的组织与协调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商务管理和经济决策的能力。该目标全班平均达成度为85.9%。全班约75.0%的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大于0.8,其中有11 位学生达成度超过0.9,说明这几位学生已经基本或完全达成了该能力要求。全班有7 位学生对该目标的达成度小于0.8,但是没有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低于0.7。

课程目标4: 主要考查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和技术经济决策的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将工程项目管理、商务管理、经济决策方法等应用于各种环境工程实践,具备有效组织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该目标全班平均达成度为90.1%。全班约92.8%的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大于0.8,其中有16 位学生达成度超过0.9,说明这几位学生已经基本或完全达成了该能力要求。全班只有2 位学生对该目标的达成度小于0.8,期中有1 位学生该课程目标达成度低于0.7。

6 《环境监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授课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书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在内容上注重工程观点的培养,创新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入课堂招投标模拟演练和企业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提供学生案例学习多达10 余例,把工程实践中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对环境监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因此,班级整体对于环境监理知识的掌握和问题解析、分析的能力较强。

对于课程目标1,3 号、8 号和19 号学生达成度低于0.75,明显低于班级其他学生,因此将对这位学生进行补课,帮助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中涉及的方法性和原理性问题,并将其准确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达过程中。此外,该项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涉及后续课程《毕业实习》中,因此将建议这位学生,要着重提高此项能力。对于课程目标2,8、17、19 和27 号4 位学生对该目标的达成度低于0.6,属于不合格。说明此4 位学生不能根据实际建设项目选择正确的工作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理要点,不能针对实际工程项目,理解资源的综合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要对此4 位学生进行补课,并在后续的课程《毕业实习》中着重培养此项能力。对于课程目标3 和4,班级达成度较高,而且非常集中,说明授课过程中此项能力的集中锻炼总体比较充分。针对本年度的教学,不足的是针对课程目标2,全班有7位学生达成度低于0.7,且有4 位达成度低于0.6。因此在下一年度的教学中,需要通过例题和案例的应用、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原理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重要知识节点,需要展开讲解、重点阐述,并结合相关例题和案例,着重锻炼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选择合理的环境监理方法和基础知识表达工程问题,并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全班建设项目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全班都变成了苹果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原因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